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状半月板由Young[1]在1889年最先描述,是一种半月板的异常形态,因其体部肥大,呈圆盘状,故而得名。状半月板又被称为状软骨,但笔者认为称之为状软骨并不准确,因为腕关节中的三角软骨也呈状,椎间盘其本质也是位于椎体间的状软骨。状半月板多发生于外侧半月板,内侧罕见。据报道,外侧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为0.4%~17%,而内侧状半月板的发生率仅为0.06%~0.3%[2]。外侧状半月板在黄种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日本的发生率约为16.6%[3],在韩国约为10.9%[4],但在白种人群中的发生率很低(0.4%~5%)[5]。另外,外侧状半月板多双膝同时发生,有研究发现东亚人群中双膝同时发生外侧状半月板的几率达79%[6]。由于状半月板体部肥厚且活动性差,在膝关节活动时的剪切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撕裂,进而有可能造成软骨损伤。外侧状半月板肥厚的体部对外侧关节间室应力传导可能有影响,近年来已经有研究关注状半月板对膝关节生物力学负荷的影响,提示其与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有一定相关性。现就外侧状半月板研究进展及其与OA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半月板 胫骨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对93例平均随访33个月资料完整的膝关节状半月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完全型状半月板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B组2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45例不完全型状半月板患者分为(C、D)2组,C组21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D组24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通过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临床结果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方法,优46例,良3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1%。48例完全型状半月板中,26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2.3%,22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72.7%,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不完全型状半月板中,2l例完全切除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0.5%,24例部分切除成形术优良率为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成形术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不完全型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成形术取得相近疗效,而完全型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术优于部分切除成形术。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半月板 胫骨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MU,肺V5高5.20~7.90Gy,肺V20高2.61~5.73C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Gy。结论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 标签: 肺肿瘤 仰卧位 俯卧位 计划设计 肺体积受量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标签: 鼻咽癌 常规放疗 相邻野衔接
  • 简介:目的:利用滑窗式调强技术设计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前八字野),以改善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剂量分布不均匀状况。方法:对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用多叶光栅(MLC)适形前八字野和用滑窗式调强技术的调强前八字野。为了避开脊髓,两个照射野的机架角度分别设为60°-65°和300°-295°,机头和治疗床的角度均为0°。GTV、CTV、PTV等的处方剂量均为64.4Gy/28F,设计计划时使得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不小于处方剂量的95%(61.4Gy)。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40Gy。结果:在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均等于95%的处方剂量时,调强八字野计划的GTV、CTV、PTV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等均明显小于适形八字野(P〈0.001),GTV的最大剂量由109.67%降至103.58%,CTV的最大剂量由110.27%降至104.07%,PTV的最大剂量由110.63%降至105%以下。调强八字野PTV的靶区适形度(CI)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0.67:0.54,P〈0.001);靶区不均匀度(HI)也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1.06:1.13,P〈0.001)。调强八字野脊髓受量均小于40Gy。结论:滑窗式调强技术的前八字野照射,有效地提高了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靶区剂量适形度,同时大大降低了脊髓受量。相比较多野调强,两个照射野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此项技术是解决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剂量分布不理想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上段食管癌 滑窗式调强放疗 适形放疗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范围颌眉角对颈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颌眉角范围,进而为截骨矫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颈椎强直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矫形前后均完成视野相关生活质量功能及期望评分调查问卷表。不考虑手术与否,按照自然站立位颌眉角将所有外观照所对应病例(n=50)分为6组:A组,CBVA<0°;B组,0°≤CBVA<10;C组,10°≤CBVA<20°;D组,20°≤CBVA<30°;E组,30°≤CBVA<40°;F组,CBVA≥40°。将6组患者每项调查问卷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总体评价:C组(10~20)°获得最优的期望值评价,P<0.05。B、C、D组(0~30)°获得较其它组更好的功能评价,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象评价:A、B、C组(<20°)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形象满意度及期望值,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外活动:A、B、C、D组(<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更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值评价。室内活动:C、D组(10~30)°在多数项目上较其它组获得较好的功能评价及期望评价。结论颌眉角在10°~20°时,患者视野相关活动功能及满意度最高,因此,10°~20°为颌眉角的最佳矫正角度。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矫形外科手术 颈椎 胸椎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