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髓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髓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髓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PECD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PECD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是不均一核糖核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pre-mRNA的可变剪接和转录调控、端粒维持及细胞增殖、迁移过程,在很多肿瘤中呈高表达的状态。本文就hnRNPA2/B1在肿瘤中的作用与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其他功能作一综述。

  • 标签: HNRNPA2/B1 肿瘤 可变剪接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摘除术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髓摘除术(cervical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C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 神经根病 椎间盘移位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安全性方面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6例行大肠癌根治术的TNMⅠ~Ⅲ期病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辅助治疗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等肿瘤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随访36个月为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3年累积生存率为84.1%比82.9%,远处转移率为13.6%比17.1%,戳孔/切口癌转移率为0比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为6.8%比11.8%,其中Ⅲ期病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 标签: 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米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仍.(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比较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挑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临床RCT,共867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完全缓解率CR[OR=0.60,95%CI(0.18,2.02),P=0.41]、部分缓解率PR[OR=1.40,95%CI(0.96,2.04),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OR=0.78,95%CI(0.43,1.42),P=0.41]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OR=1.02,95%CI(0.59,1.77),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化疗方案中,替吉奥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毒副反应差异性不明显。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有效,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替吉奥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其余毒副反应差异不明显,其毒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 标签: 替吉奥 卡培他滨 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lumbarpediclescrew,LPS)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CT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LPS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骨螺丝 矫形外科手术 置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liverpartitionandportalveinligationforstagedhepatectomy,ALPPS)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一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以腹腔镜辅助ALPPS方法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第1步在腹腔镜下结扎门静脉右支并离断左肝内外叶;第2步在第1次术后第8天,评估剩余肝脏体积能满足机体要求后行右半肝的扩大切除术,同时对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手术出血50ml,手术时长225分钟。第2次手术出血700ml,手术时长335分钟。切除右肝三叶大小约24.0cm×22.0cm×15.0cm,重量2.7kg,肿瘤大小约18.0cm×16.0cm×14.0cm,残余肝大小约15.0cm×13.0cm×8.0cm。术后病理结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200ml,AFP降至150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术后随访至32个月,再次评估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300ml,AFP16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无疾病生存期达32个月。结论腹腔镜辅助ALPPS手术可作为残肝体积不足的一些较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剩余体积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