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一线治疗转移结直肠癌(mCRC)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通过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和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SOX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多中心RCT,合计1382例mCR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比较,SOX方案在无进展生存期(HR=0.90,95%CI:0.80-1.02,P=0.10)、总生存期(HR=1.14,95%CI:0.98-1.31,P=0.08)、客观缓解率(RR=1.12,95%CI:0.87-1.43,P=0.38)、疾病控制率(RR=1.04,95%CI:0.98-1.10,P=0.2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级不良反应:SOX方案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P〈0.05),而口腔黏膜反应、厌食、腹泻的发生率高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P〈0.05),两种方案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乏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不同,替吉奥有可能成为除卡培他滨外口服氟尿嘧啶类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另一种选择。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替吉奥 化学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治疗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门诊就诊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3周至12个月)130例(共192足)。108例(158足)完成随访,患儿按月龄分成小婴儿组(≤6个月)和大婴儿组(〉6个月,且≤12个月),均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使用Diméglio分类和评分方法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平均随访(5.37±1.06)(4~8)年后,患儿总体优良率为92.41%,小婴儿组和大婴儿组优良率分别为92.59%和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婴儿组4足、大婴儿组8足,共12足,因未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出现不同程度畸形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婴儿组比较,小婴儿组平均打石膏次数少,跟腱切断百分比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seti方法是治疗3周至12个月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内开始治疗,畸形更易矫正;依从差、未能坚持穿戴矫形鞋是畸形复发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马蹄足畸形 手法 骨科 石膏 外科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踩脚踏车活动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于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2h开始踩脚踏车活动,活动强度和时间由医生风险评估后实施;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后活动。分别记录两组患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情况。结果踩脚踏车活动可缩短术后禁食时间,促进肠道蠕动,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病人康复。结论踩脚踏车活动能明显加快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脚踏车 肠癌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粪便DNA中联合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胞裂蛋白9(SEPT9)基因甲基检测对老年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35例年龄〉60岁CR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5例〉60岁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提取CRC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粪便DNA,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SFRP1及SEPT9基因的甲基状态;比较CRC患者单基因和联合双基因甲基检出率的差异,以及CRC患者联合双基因甲基检出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CRC患者粪便DNA中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检出率分别为45.71%(16/35)和51.43%(18/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3/35)和14.2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2.86%(29/35)的CRC患者粪便DNA中至少存在一个基因的甲基,显著高于单基因检出率(P〈0.01),亦高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结论粪便DNA中联合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检测比单基因检测更加敏感,对老年CR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性结直肠癌 粪便DNA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胞裂蛋白9 甲基化检测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Oct4、Stat3在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SP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组织中Oct4、Stat3的表达。结果:Oct4在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低于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中的83.3%(50/6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中Oct4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患者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P〉0.05)。Stat3在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瘤中的35.0%(7/2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tat3在Ⅰ、Ⅱ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癌(P〈0.05),在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与患者组织学类型无关。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中Oct4表达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4、Stat3高表达可能与卵巢浆液/黏液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相互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癌 OCT4 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35%~40%。脊柱转移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肿瘤细胞在椎体内生长,侵蚀、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一直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降低了脊柱转移瘤的并发症。同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脊髓激光间质热疗同步发展也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脊柱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53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化疗方案及其致吐、指南依从等。参考NCCN指南分别对接受单日化疗方案和多日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533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止吐治疗比例达100%。其中多日化疗的高度致吐风险方案的指南符合率高于单日化疗(22.29%vs.15.79%)。结论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止吐药物以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激素为主,止吐药物使用的指南符合率低与阿瑞匹坦的可及有关。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化学治疗 5-HT3受体拮抗剂 NK-1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死亡配体-1(PD-L1)、程序死亡受体-1(PD-1)、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胃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PD-L1、PD-1和hMSH2、hMLH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各临床病例特征均无相关(P>0.05)。hMSH2、hMLH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PD-L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相关(均P<0.05),PD-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均无相关,PD-L1表达与PD-1无相关(P>0.05)。结论依据错配修复缺陷基因及PD-L1表达水平选择阻断PD-L1/PD-1免疫检查点有望成为胃癌个体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胃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挽救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挽救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9%,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挽救放疗可能是局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手段,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的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获益。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挽救性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其中2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发现肝转移灶。同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差,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术后辅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等问题均无高级别证据给予定论,我们提倡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原发部位和肝内病灶的严重程度、是否引起症状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诊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外科治疗 辅助放化疗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Ⅲ型胶原比例的高低与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岁;左侧23例,右侧18例。损伤部位:距离跟骨结节4.5~6.0cm。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跟腱缝合技术和器材进行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6天,平均2.2天,术中取断端局部横断面病理标本(距断裂位置〈0.3cm)做天狼猩红染色,计算每个患者跟腱胶原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并按照其比例高低分为四组:A组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预后评分。结果四组终末随访预后评定均达到优良水平,但术后6个月却有明显差异,A组共10例,优5例,良2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0%;B组共14例,优11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C组共12例,优10例,良2例,总体优良率100%;D组共5例,优1例,良2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60%;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评定,A组与D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组与C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对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相同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导,四组患者自身跟腱Ⅲ型胶原的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差异,Ⅲ型胶原比例过高或者过低的患者恢复较慢。

  • 标签: 跟腱 急性病 腱损伤 胶原Ⅲ型 预后
  • 简介: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伴有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成人脊柱侧凸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所有原因引起的脊柱畸形,根据Aebi分型,可在病因学角度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4型(表1)。

  • 标签: 脊柱侧凸 分型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癌因疲乏的调查结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98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癌因疲乏及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并对癌因疲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疲乏得分和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因疲乏得分、术后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疲乏呈负相关(r=-0.55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可负向预测癌因疲乏(β=-0.271,P﹤0.01)。结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疼痛程度、术后阶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癌因疲乏程度有关,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可能是减轻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疲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直肠癌 心理弹性 癌因性疲乏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对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化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检测EGFR基因型,根据EGFR基因型不同,将患者分为G/G基因型组(n=28)、G/A基因型组(n=70)、A/A基因型组(n=34).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的复发情况、病死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基因型组和A/A基因型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均低于G/G基因型组(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和化疗后2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3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型为G/G型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EGFR基因型为G/G型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型 宫颈癌 复发
  • 简介:我国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重。针对消化道癌防治的各类新方法新手段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面对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突出的矛盾,卫生经济学评价是精准、科学地选择临床诊疗手段或方式的必要因素。本文对常见卫生经济学方法及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消化道癌临床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消化系肿瘤 卫生经济学评价 治疗性研究
  • 简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结直肠黏膜上皮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早期CRC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CRC则降为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CRC的关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3])。理想的CRC筛查方法应具备精确、方便、无创、便宜、快速等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甲基化检测 临床应用 外周血 DNA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索后路长节段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脊柱侧凸(adultdegenerativescoliosis,ADS)患者内科并发症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后路长节段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ADS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有和无并发症组,有和无感染组,有和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以及有和无心肺并发症组。使用单变量检验来确定不同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和手术相关潜在的风险因素。多元Logistics回归用于评估医学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stiffnessdisabilityindex,LSDI)等功能评分。功能评分用多元重复测量混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05例。患有内科并发症的患者发生率为30.1%。导致内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吸烟、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融合节段数量和住院时间。导致神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和融合节段数量。导致心肺并发症包括:BMI,高血压和融合节段数量。尽管出现内科并发症,但有无内科并发症患者功能评分ODI、JOA、VAS在术后随访有显著改善(P=0.0001),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长节段融合术后内科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成本。其中BMI和融合节段成为多个内科并发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住院期间患者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侧凸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关节突关节(facetjoint,FJ)是脊柱中惟一的滑膜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以及关节囊和滑膜组成,其与椎间盘构成了脊柱的三关节复合体。FJ在指导和限制脊柱运动上有重要作用,这与FJ解剖特点有关。FJ的解剖结构特点及改变必然会对脊柱的运动与生物力学产生影响,从而与某些脊柱病变产生联系。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脊椎滑脱 椎间盘移位 骨关节炎 脊柱 脊柱侧凸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创面负压吸引装置治疗食管癌术后胸部难愈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食管癌手术后发生切口全层感染患者。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高渗盐水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装置治疗的30例为试验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可行Ⅱ期缝合的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可行Ⅱ期缝合的时间为(8.1±2.5)d,换药次数为(7.4±2.2)次,换药费用为(1500.5±205.8)元;对照组分别为(14.4±4.6)d、(15.8±5.1)次及(3800.4±480.7)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胸部难愈切口临床效果满意且更为经济实用,可以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换药费用。

  • 标签: 胸部创面 负压伤口治疗 切口感染 难愈性 食管癌 术后并发症
  • 简介:侵袭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为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源肿瘤,其中腹内型尤为少见,其首发症状主要为无症状的腹腔肿块或器官压迫症状。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腹内型侵袭纤维瘤病鲜有报道。作者报道1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的肠系膜侵袭纤维瘤病,通过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肿瘤及肺栓塞均得到临床治愈。

  • 标签: 侵袭性纤维瘤病 腹部肿瘤 肺栓塞 围手术期处理 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