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回顾外放射治疗肝癌已经有50年历史.肝癌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手术定位局部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衍变.此外,放射免疫治疗、内放射治疗也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运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进展
  • 简介: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能取得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相同的生存率,对于局部控制来说,结果有冲突。全脑放疗较局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手术)减少颅内新发病灶。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颅内治疗病灶外以及颅内总体复发率均增加,而且联合全脑放疗不增加认知功能损伤。对于1-3个脑转移瘤患者,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生存好于单纯全脑放疗。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较全脑放疗能改善局部控制,并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改善KPS评分。对于单发脑转移灶,联合治疗有生存获益。但2个及2个以上的脑转移灶是否有生存优势,尚有争论。对于多发脑转移瘤、KPS〈70分的患者联合治疗能改善生存。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和手术联合全脑放射治疗两组无生存差异。

  • 标签: 肿瘤 脑转移 立体定向外科 放射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治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数6~8个,单次计量3.6~6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Gy~60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Gy,V30Gy(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45例肝癌病人包括门脉癌栓21例均入组研究。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6例,一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SRT技术可靠、安全,对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提高肝癌局部和区域性控制,进而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 简介: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S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85%~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结果初治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并全部存活,中位生存期9mo.复发患者中2例因肿瘤广泛侵犯症状无改善外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存活3例,中位生存期6mo.结论FSRT技术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并降低了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 常规外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68例肺部肿瘤患者做为对象,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差异较小(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度比较高,具备优势。

  • 标签: 肺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放疗通过免疫和非免疫途径杀灭肿瘤细胞。根据吸收剂量的高低,放疗的免疫激活作用包括肿瘤微环境激活效应、免疫激活效应和免疫(次)消融效应等。放疗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也可以放大放疗对宿主免疫的激活作用。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对免疫诱导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立体定向放疗在激活干扰素效应、诱导远隔效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8 Gy×3次的分割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案。针对转移性肿瘤,一些新的放疗模式得以探索,如混合照射、单一病灶照射和多位点照射等,以充分发挥免疫诱导效应,改善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本综述围绕放疗免疫效应最新进展,介绍立体定向放疗新模式,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改善免疫联合放疗的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免疫疗法 远隔效应 肿瘤微环境
  • 作者: 肖溪 王健仰 毕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北京10019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低分化、高侵袭、放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早期SCLC患者,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与外科手术及传统同步放化疗接近,且局部控制率高,患者耐受好。SBRT近年来已成为临床I-IIA期SCLC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鉴于SBRT在SCLC治疗地位的提升,本文将回顾迄今为止的相关临床研究,探讨SBRT在早期SCLC中的应用现状、临床价值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小细胞肺癌,早期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是一种高度精确的局部治疗。目前SRS已成为脑转移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将近年来在脑转移瘤的SRS领域一些重点如转移瘤数量的选择,放疗计划实施模式,挽救性SRS的使用,术后术腔的处理模式,联合靶向治疗治疗相关副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脑转移瘤 进展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指利用立体定向等中心旋转技术,将高能放射线集束聚于某一局限病变的靶区,进行大剂量照射,使之发生不可逆的生物损伤,而正常组织免受或少受照射。目前SBRT可作为不能接受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关于SBRT治疗周围型肺癌和中心型肺癌的疗效肯定,但剂量分割模式未达成共识,应进一步探讨;SBRT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SBRT治疗早期周围型、中央型NSCLC最佳剂量和分隔模式,SBRT与肺叶切除、胸腔镜手术疗效差异,SBRT联合免疫治疗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SBRT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肿瘤/外科学 肺肿瘤/免疫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传统放射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放射治疗,实验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就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88.0%高于对照组52.0%(P<0.05);肺功能指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特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既能改善肺功能,又能提升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 传统放射 治疗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联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应用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肿瘤科接收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中晚期肝癌患者7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例,为单一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36例,为联合组,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中晚期肝癌缓解率94.44%,高于单一组80.56%(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 介入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疗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58%(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小肿瘤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术 肺部 小肿瘤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目前实现肿瘤微创治疗和(或)精准放射治疗主要前沿技术手段之一,为此,分析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评价现状,从设备的技术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临床功能及效果、经济性、服务体系以及适宜性等6个方面设计构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从投入市场到临床使用以及维护保养等多个模块的评价体系,综合比较评价国内医疗机构在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优劣。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医用直线加速器 评价体系 人机环境
  • 简介:1996年9月~1998年12月采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59例,其中单发转移24例,多发转移35例。原发灶除2例外均已行手术切除。首程治疗共106个灶,再程治疗34个灶,共140个转移灶。临床靶体积(CTV)0.29~163.17cm~3,平均9.42cm~3,计划靶体积(PTV)3.62~231.83cm~3,平均17.68cm~3。使100%等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摆位误差及其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以我院采取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125例进行对比。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但不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实验组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摆位误差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摆位误差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在治疗期间严格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帮助患者实现准确摆位,提高放射治疗综合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 摆位误差 质量控制
  • 简介:SRT是根据立体定向的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使照射高剂量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增益比,为治疗全身良、恶性肿瘤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良恶性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山东潍坊阳光融和医院接受SBRT的难治性VA患者5例,其中4例为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为频发室性早搏(PVC)。4例患者既往曾接受失败的导管消融治疗,1例存在导管消融禁忌证。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和/或12导联体表心电图确定靶区,采用射波刀进行SBRT,治疗剂量18~25 Gy。评估术后VA负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次数的变化以及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SBRT平均治疗时间为55 min(32~69 min),平均计划靶区体积(PTV)为55.3 ml(4.1~79.0 ml)。在6周"窗口期"过后,中位数随访3个月(1~12个月),VT负荷较术前减少93.1%(P=0.02),PVC负荷减少77.8%;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种类术后相较术前平均减少2种;ICD放电或超速抑制的总次数由术前63次降低至术后2次。1例患者复发VT。术后头晕、乏力等轻度不良反应常见,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SBRT用于难治性VA的初步结果显示了其有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导管消融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