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结合临床从“热、、虚”3个方面着手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探讨及辨证论治。翟文生教授认为热邪是诱发和加重ITP的始发因素,瘀血贯穿于ITP的始末,虚是ITP的根本原因,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上应虚实并重,祛邪为标,治病求本,同时灵活运用中药的药性,辨证施治,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 辨证论治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解毒煎剂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7.7%(5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清热祛湿解毒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47例(Park分均为I,Hailer指数3.3~4.1),其中经单切口手术(观察组)25例,经双侧切口手术(对照组)22例。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强度和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6个月)。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治疗优良率均为100%。从围手术期情况来看,观察组手术时间(52.96±7.17)min,术中出血量(7.08±3.23)mL,疼痛强度评分为3.64±1.03;对照组手术时间(67±9.28)rain,术中出血量(9.91±4.12)mL,疼痛强度评分4.22±0.8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各有2例出现气胸,经观察后均自行吸收,观察组中3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长期疼痛,均予去痛片口服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69)。结论经单切口实施NUSS手术治疗小儿对称性漏斗胸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是可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NUSS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个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一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次/分,P: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 标签: 纵膈肿瘤 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 胸腔镜 达芬奇 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推广钬激光在后尿道瓣膜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9例后尿道瓣膜症患者,均为男性,行膀胱尿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诊断。均采用全麻,取膀胱截石位,运用钬激光电视监视下将后尿道瓣膜逐个点烧灼切除,再次检查后尿道,后尿道通畅,撤镜。挤压耻骨上膀胱体表处,见冲水样尿液从尿道流出,尿线较前明显增粗。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及对症处理。留置导尿管2d~1周不等,并留置膀胱造瘘管。结果行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术,术中诊断后尿道瓣膜类型均为I,手术几乎无出血,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4例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治疗1次后,排尿费力症状缓解,延缓上尿路扩张损害。表现为:双肾积水改善,B超随访双肾及输尿管扩张情况均不同程度好转,残余尿均较小,术后半年随访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排尿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5例症状无改善,行二次钬激光后尿道瓣膜切除术,术后尿流率在7~18mL/s范围。本组病例术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29例中,16例(占941%)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顺应性降低,逼尿肌不稳定(占379%),10例(占345%)残余尿增多。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瓣膜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治疗后尿道瓣膜的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尿道梗阻 激光手术 麻醉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对Ⅰ食管闭锁患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应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辅助治疗的6例Ⅰ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出生后行胃造瘘手术并完善食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Ⅰ食管闭锁,检查3月龄以上患儿上、下食管盲端相距仍大于4个椎体间隙,分别于上、下两盲端食管内行张力延长。结果6例患儿分别给予36d、42d、69d、28d、55d、64d食管内张力延长后顺利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17d愈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11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行1~5次食管扩张。结论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在Ⅰ食管闭锁的治疗疗效确切,能避免食管吻合前胸腔内手术操作,达到依靠本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闭锁 延长 吻合口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的3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脐切口放入Triport后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反复使用无损伤钳交替缓慢并持续挤压套叠头部,直至套入部缓慢退出鞘部后,于升结肠或套入肠管处使用无损伤钳牵拉使之完全复位。结果36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4±64)min,出血量(60±05)mL,术后住院时间(6±1)d。腹腔镜下观察到被套入肠管复位后供情况良好,小部分浆肌层撕裂。其中4例在复位中发现是Meckel憩室引起肠套叠,经脐扩大切口完成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上下端各延长1cm后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裂开、迟发型肠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套叠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仙方承气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感染科收治重症手足口病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药物、退热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仙方承气汤直肠滴入治疗治疗2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6%(45/52),显著髙于对照,42.35%(2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抖动、易惊时间,血压异常时间,心率异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仙方承气汤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脑炎可抑制、阻断病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通腑泄热 仙方承气汤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哮喘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免疫功能的改善和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哮喘 匹多莫德 免疫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坏疽并穿孔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加基础麻醉,进行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结果41例手术成功,1例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37min。术后住院3—7d,平均4.1d。30例切口轻微红肿,10例脐窝有积液,2例切口感染换药,所有切口愈合后外观满意,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脐“”形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应证宽,损伤小,费用低,且美容效果好。

  • 标签: 经脐 ”形切口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合并血尿和蛋白尿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44/56),高于对照组607%(3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11/56),显著低于对照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紫癜性肾炎伴有血尿和蛋白尿患儿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果显著,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肾炎康复片 血尿 蛋白尿 安全性 儿童
  • 简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药疹,即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其特点是发病急,皮肤及黏膜受损严重,创面呈Ⅱ度烫伤样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引发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中西医结合 儿童
  • 简介:目的腹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丁撄教授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过敏性紫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黄连和紫草,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之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黄连 紫草 儿童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h、48h、72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儿科遗尿门诊收治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雀啄灸治疗。总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3.2%(30/41),显著高于对照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疗效较单一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显著,且复发率明显降低,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醋酸去氨加压素 雀啄灸疗法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 外固定器 骨牵引 儿童 学龄前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低压空气灌肠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8例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等检查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但右下腹疼痛不明显的患儿(可疑阑尾炎)常规应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低压空气灌肠进行术前辅助定位。结果经过辅助定位发现低位(盆腔左侧位)阑尾炎38例,高位(肝下位)阑尾炎18例,左腹部阑尾炎2例。手术时间25~53min,平均40min。预后和并发症与非异位阑尾炎元明显差异。结论经术前辅助定位后可做到有目的选择腹部手术切口,避免术中盲目延长切口,这将减轻对患儿身体的创伤,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低压空气灌肠术前辅助定位在小儿异位阑尾炎的诊治中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阑尾炎 灌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性肾炎的疗效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0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24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两组患儿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8.9%(13/45),显著高于观察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患儿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尿蛋白 尿红细胞 儿童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慢性腹痛腹腔镜探查后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对儿童慢性腹痛的治疗。方法36例慢性腹痛手术患儿,术中疑似阑尾病变者行阑尾切除,相对阴性发现者遵从家属意愿决定是否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31例腹腔镜探查术后腹痛消失,其中30例阑尾切除患儿中28例腹痛消失,6例阴性发现保留阑尾的患儿,3例腹痛消失。阑尾切除与非阑尾切除组复发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x^2=7.85,P=0.005)。在21例腹腔镜探查阴性的患儿中,阑尾切除和非阑尾切除之间复发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x^2=5.22,P=0.022)。所有手术患儿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腹痛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后86%的患儿腹痛消失。术后腹痛消失的原因中,阑尾因素可能与儿童CAP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术中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手术对患儿认知行为的影响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腹痛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的骨折闭合率和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的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 标签: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