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获得生育能力称之为生育力(fecundity),一般以观察时间段的临床妊娠率或活产率来评价,也可将获得临床妊娠时间(timetopregnancy,ITP)的长短作为评价指标。

  • 标签: 高龄妇女 生育力 评价
  • 简介:基于国内外迅猛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以及精准医学的需求,从技术和成本角度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同时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拷贝数变异(CNV)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变异 基因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ytest,L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查2种方法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CT和高危型HPV检测2种方法对5727例妇女进行检查,对1或2项结果异常者及阴道镜检查可疑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评估2种方法及其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CIN2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结果LCT阳性率(≥ASC-US)为10.8%,HPV阳性率为22.9%。LCT对≥CIN2病变的筛查敏感度低于HPV检测(86.7%比92.3%,P〈0.05),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74.7%和76.2%)均高于HPV检测(69.8%和72.6%,P〈0.05)。与单一方法比,LCT+HPV(任一阳性)方案的敏感度(98.7%)和阴性预测值(99.7%)显著提高,但特异度(60.8%)和准确率(65.4%)均下降(P〈0.05);LCT+HPV(两项均阳性)方案的敏感度最低(80.7%),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83.5%和83.1%),P〈0.05;4种筛查方案对诊断≥CIN2病变的受试者工作(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10、0.797、0.820。Z检验显示各方案的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T和高危HPV检测均是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联合筛查不能提高筛查效率,但LCT+HPV(任一阳性)方案能显著地提高筛查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更具有成本-效益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ROC曲线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建立压力性尿失禁(SUI)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制备大鼠SUI动物模型。模拟人体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测定实验动物的最大膀胱容量(MBV)、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FUL),证实SUI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并通过HE染色、Masson特殊染色、Mallory特殊染色、电镜超微结构对大鼠尿道横纹肌性括约肌的显微解剖进行观察。结果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可成功建立大鼠SUI模型。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模型建立后大鼠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增加(0.89±0.04)ml(P〈0.01),平均腹压漏尿点压下降(15.46±5.49)cmH_2O(P〈0.01),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下降(7.97±3.25)cmH_2O和(0.69±0.32)cm(P〈0.01)。建模后尿道及其周围组织形态学:尿道括约肌排列松散,部分肌肉有断裂现象,肌层变薄;结缔组织所占比重增加,胶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结论通过双侧阴部神经离断的方法,成功建立了SUI动物模型,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尿道横纹括约肌呈封闭环形分布于雌性大鼠尿道的中外段,提示此处为控尿机制的主要部位。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动物模型 阴部神经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收治的8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44),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多向式负压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方面的差异,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级别、继续哺乳情况以及术后乳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病原菌的分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7±0.22)次比(15.43±0.55)次、(10.70±2.90)d比(22.70±6.55)d,t=-17.027、-11.102,P均〈0.05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术后乳瘘发生及能否继续哺乳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4、15.529、14.864,P均〈0.050)。哺乳期乳腺脓肿细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56,85.72%)。结论超声引导下多向式负压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好,能明显减轻患者创伤和痛苦,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乳腺脓肿的方法。

  • 标签: 乳腺炎 脓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负压伤口疗法
  • 简介:生育年龄推迟已经是全球趋势,尤其在我国全面推行二孩政策的今天,高龄妇女生育难问题越来越凸显。与其他器官相比,卵巢几乎是受年龄影响最早出现老化的器官之一。

  • 标签: 生长激素 预处理 高龄妇女 卵子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产后出血 经济负担 人力成本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不同麻醉剂对剖宫产产妇麻醉质量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12月河北省优抚医院收治的12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泵入盐酸麻黄碱、去氧腺上腺素和不泵升压药物。比较3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不良反应。结果①麻醉效果:麻黄碱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流动力学:麻醉2min、5min、8min、切皮时、子宫切开时,麻黄碱组平均动脉压[(80.23±4.76、73.60±3.29、76.42±3.54、74.31±3.18、75.08±3.42)mmHg]均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84.36±4.48、77.21±4.13、81.35±4.68、83.09±4.51、85.13±4.24)mmHg];心率[(103.25±7.13、101.46±6.24、93.28±5.16、99.31±6.04、98.16±5.73)次/min]快于去氧肾上腺素组[(90.36±5.21、87.42±5.09、79.06±4.63、81.23±4.80、80.35±4.32)次/min];左心排量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气指标:麻黄碱组脐动脉、脐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66.25±12.43、49.78±7.76)mmHg]、乳酸浓度[(4.18±1.85、3.09±1.27)mmol/L]均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57.34±7.18、45.63±4.93)mmHg]、[(2.41±0.69、1.81±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麻黄碱组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47.62%、19.05%)均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2.38%、9.52%、2.38%)(P〈0.05)。结论联合应用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均能保证剖宫产术麻醉质量,但去氧肾上腺素更有利于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剖宫产 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 麻醉质量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