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米芬临床用于进展期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已有8年之久。累积超过350000名患者数年的治疗足以评估托米芬与他莫芬,还有雷洛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长期安全性。复习1978—2004年间所有的临床前和临床安全性资料,以及1995年10月到2004年底的临床对比安全性资料。托米芬引起的继发性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低于他莫芬,

  • 标签: 安全性评估 托瑞米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早期乳腺癌 临床安全性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阿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阿洛韦组:静脉滴注阿洛韦5~10mg/(kg·次),一天2次;利巴韦林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5~7.5mg/(kg·次),一天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阿洛韦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洛韦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显著tN(P〈0.05)。结论:阿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与利巴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阿洛韦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 标签: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目的:观察更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82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更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62%,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较利巴韦林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探讨泛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联合泛洛韦治疗组34例与泛洛韦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RGH年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复发间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泛营洛韦治疗GH疗效肯定且能降低GH的复发率。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泛昔洛韦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简介:目的:观察阿洛韦伍用维生素B12治疗水痘疗效。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至今采用阿洛韦伍用维生素B12治疗水痘34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水痘患儿中有28人(82.35%)于4~6日治愈,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未加用维生素B12一般需7~12天治愈。结论:阿洛韦伍用维生素B12治疗水痘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昔洛韦 维生素B12 水痘
  • 简介:男性乳房肥大症又称男性乳房发育症(gynaecomastia)。发病年龄多为13—75岁,本病可分为青春期(12~17岁)、成年期(18~25岁)和老年期(50岁以上)。50岁以上发病率尤高。目前认为多与患者体内雌二醇(E2)相对或绝对升高密切相关。

  • 标签: 托瑞米芬 调内分泌胶囊 男性乳房肥大症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地奈德雾化治疗急性喉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56例小儿急性喉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样喉鸣,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总结出加强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指导患儿家长正确使用雾化面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喷雾口出雾情况、加强患儿口腔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卫生宣教等护理措施。结论:地奈德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确切,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喉炎 布地奈德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氯胺酮或芬太尼对产妇术后疼痛及镇痛药物需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全麻下择期剖宫产患者70例,纳入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R组),每组各35例。全麻诱导使用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2mg/kg。K组加用氯胺酮1ms/kg,R组加用芬太尼1μg/kg。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6、24h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术后镇痛药物消耗量及镇痛药物追加次数。结果与R组比较,K组患者术后2h和6h静息VAS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7.2±0.9)分VS(4.1±0.9)分]和[(7.1±0.3)分VS(5.6±0.5)分](P〈0.05);各时点运动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患者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显著少于R组[(6.0±3.5)次VS(2.2±2.3)次](P〈0.05)。24h和48h镇痛药物消耗量K组显著低于R组,分别为[(50.8±7.6)mgvs(72.4±8.2)mg]和[(100.4±8.1)mgVS(128.3±11.2)mg](P〈0.05)。结论氯胺酮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并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 氯胺酮
  • 简介:目的:观察新洛尔联合地高辛对房颤(AF)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AF合并CHF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地高辛组(A组)39例,地高辛联合新洛尔组(B组)39例。入选病人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和地高辛治疗,待病人无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后,B组加布新洛尔,两组病人在药物达到治疗剂量后,再予维持剂量并观察12周。两组均于入选时及治疗第12周末记录心室率,测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①Holter检测显示A组最小、平均心室率和B组最小、平均和最大心室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均〈0.01),B组治疗后最大、平均心室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1);②两组病人的LVEF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较A组显著增加(P〈0.01)。无不能耐受治疗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剂量的新洛尔联合地高辛能控制AF伴CHF患者的心室率,显著改善其心室功能,而且安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布新洛尔 心率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服用他莫芬(TAM)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200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口腔黏膜,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CYP2D6*10基因多态性,并分为CYP2D6突变组(CYP2D6*10/*10)和CYP2D6正常组(CYP2D6wt/*10和CYP2D6wt/wt).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0例乳腺癌中,CYP2D6*10/*10纯合子94例(47%),CYP2D6wt/wt野生型48例(24%),CYP2D6wt/*10杂合型58例(29%).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HER-2表达、肿瘤类型无关(Z=-0.444,P=0.674;Z=-0.716,P=0.500;χ2=0.066,P=0.797;χ2=0.694,P=0.4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CYP2D6*10突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YP2D6*10正常组患者(47.2个月比51.2个月,χ2=5.554,P=0.01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YP2D6*10基因型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相关(HR=2.755,95%CI:1.230~6.173,P=0.014).结论CYP2D6*10/*10基因型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芬预后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细胞色素P450 CYP2D6 预后
  • 简介: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采用静脉(PCIA)或硬膜外(PCEA)两种给药方式,效果确切,但术后镇痛时其不良反应常困扰病人。本文旨在评价左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在妇科手术的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妇科术后镇痛 复合芬太尼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也成现实。为了探讨减少其术中出血的方法,上海市同济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86例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9cm),术前应用曲普林1周后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技术 曲普瑞林 疗效观察 术前使用 短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地奈德联合氧驱动吸入对喘息型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0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喘息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混悬液2ml,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氧驱动吸入,每日2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退热时间,喘息及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地奈德联合氧驱动吸入辅助治疗喘息型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

  • 标签: 复方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多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患病时常在上感以后2~3日出现持续性咳嗽及发作性呼吸困难,发热不一定很高,咳嗽也不一定很重,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氧气驱动雾化 布地奈德 疗效观察 沙丁胺醇 呼吸道合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