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观察全露包皮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全露包皮标本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内板组织中的皱褶区与光整区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处组织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露包皮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28%和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年龄接近的一组包皮过长比较,全露包皮皱褶区触觉小体密度明显降低,而光整区却明显增多(P〈0.05)。结论全露包皮的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较皱褶区明显升高。全露包皮内板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较包皮过长具有明显的不同。

  • 标签: 全露型包皮 触觉小体
  • 简介: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脏病,研究发现10~25年约有20%~30%的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3,4],目前是我国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业已证实,早期诊断、准确的预后评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延缓IgAN进展的重要措施[5]。IgAN的诊断需依靠肾组织的免疫病理学检查,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但其表现复杂多样,从肾组织大致正常到弥漫系膜增殖伴新月体形成均可出现,因此临床工作中期望从肾脏病理变化获取更多与疾病预后相关的信息,这一领域已有不少研究[6,7],已发现多个组织学病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但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了增加病理指标对评估预后的价值,许多研究者在综合考虑IgAN的多种组织病理学病变后,制定了多个IgAN病理评价方法。以下回顾性分析以往应用较为广泛的IgAN病理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性评价系统的Lee氏分级和Haas分,半定量评价系统的Katafuchi积分和牛津分

  • 标签: 原发性IGA肾病 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N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尿毒症规律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高通量透析(HFD组)、普通血液透析(HD组)进行治疗。观察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结果HP/HD组、HDF组、HFD组治疗前后,血清PTH水平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能更有效的清除PTH,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 标签: 尿毒症 瘙痒症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湿热是功能性阳痿的病因之一,为了探讨湿热与阳痿的关系,对112例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乏,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的功能性阳痿患者进行血液流变、血脂检查。并自拟五仁凤威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兹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湿热型 功能性阳痿 阴囊潮湿 血液流变 阳痿患者
  • 简介:弱精子症即精子活力低下症,是指射精后1小时内精液检查:精子密度≥20×10^5/ml.而快速直线前向运动精子〈25%。我们门诊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的弱精子症病例中属肾阳虚者88例,均以天津曹开镛教授所授河车八味丸加味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弱精子症 肾阳虚型 中医治疗 精子活力低下症 前向运动 精子密度
  • 简介:本研究通过观察2微米激光犬前列腺切除术(two-micronlaserresectionoftheprostate,TmLRP)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方式并评估该再上皮化方式的效果。选取15只成年健康雄性中华田园犬,分别行2微米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及部分膀胱颈黏膜切除术,于术后3天、1、2、3及4周处死动物,留取前列腺部尿道及膀胱颈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CK14)、CK5、CK18,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A,CgA)、尿斑蛋白(uroplak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II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ypeIIreceptor,TGF-βRII)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CK14、CK5、CK18和SynmRNA表达,VanGieson染色分别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创面胶原纤维表达量。结果显示,前列腺部尿道由创面下残余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再分化完成再上皮化过程;创面下增殖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CK14,CK5,不表达CK18、Syn和CgA,再生上皮术后3周开始表达uroplakin。增殖的前列腺细胞和再生上皮高表达TGF-β1和TGF-βRII,表达强度与创面修复再上皮化时间密切相关。与膀胱颈创面相比,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完成快,创面下胶原纤维形成少。因此,源自创面下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再上皮化方式可能是机体实现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最佳修复方式

  • 标签: 基底细胞 良性前列腺增生 再上皮化 2微米激光 创伤愈合
  • 简介:在肿瘤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中,TGF-β信号通路(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pathway)是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通路之一。在该通路中活化的TGF-β配体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Ⅰ(TβR1)、Ⅱ(TβR2)和Ⅲ(TβR3)结合而发挥细胞生物学效应,该作用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TGF-Β 泌尿系肿瘤 Ⅲ型 Β受体 细胞生物学效应 信号通路
  • 简介:在育龄夫妇中约有11%患有不育,其中男性不育占50%。本文收集本院2004年度男性不育症2054例,对其基本病因及中医辨证分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希望有益于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中医辨证分型 病因分析 育龄夫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 简介:患者,男性,25岁。持续蛋白尿、血尿7个月。入院时无不适,24h尿量1500ml。体检:P80次/min、BP18.7/13.3kPa(140/100mmHg),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TG7.04mmol/L、CHOL5.68mmol/L、HDL1.36mmol/L、LDL1.08mmol/L、BUN8.7mmol/L、SCr136.76μmol/L、Ccr65.12ml/min、TP53.88g/L、Alb28.71g/L、K^+4.23mmol/L、Na^+143.4mmol/L、

  • 标签: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低钾血症 慢性肾炎 肾病型 实验室检查 阳性体征
  • 作者: 邱庆华1,唐增秀2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7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1.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0;2.攀枝花市东区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00
  • 简介: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很少见到管,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渗出,在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的管腔内,受酸性环境影响,蛋白质逐渐变性为凝胶,经浓缩堆积塑形成为管。健康人无白细胞管,尿中出现白细胞管提示肾实质炎性病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时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时多见于肾移植排异反应。但,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管鲜有报道。

  • 标签: 尿液;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睾丸肿瘤分子标志物(LDH、β-HCG、AFP)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在睾丸肿瘤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彩超和肿瘤分子标志物均提示肿瘤为恶性者21例,直接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为睾丸恶性肿瘤;彩超和肿瘤分子标志物均未提示肿瘤为恶性者5例,选择阴囊切口,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均提示良性病变,行睾丸部分切除术;彩超或肿瘤分子标志物提示肿瘤为恶性者25例,选择腹股沟切口,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睾丸恶性肿瘤22例-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睾丸结核1例-予切除睾丸,良性病变2例(错构瘤、血管纤维瘤各1例)-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结论彩超、肿瘤标志物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较精准诊断睾丸肿瘤,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有利于降低转移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最大限度保留睾丸组织及其功能。

  • 标签: 睾丸肿瘤 保留睾丸手术 快速冷冻切片检查
  • 简介:患者,男性,46岁,因“内瘘闭塞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诊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3月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于2005年底内瘘闭塞,行临时动静脉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再次行内瘘手术入院。患者平日血压16/10.8kPa(120/80mmHg)左右,透析后血压降至12/8kPa(90/60mmHg)。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吻合 血管 变异 血液透析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直立体位超声检查对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SVC)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SVC患者,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及站立位时内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测量不同体位下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结果35例SVC患者,站立位后精索静脉内经(2.5mm)高于平卧位内径(1.7mm),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位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平卧位诊断阳性率(65.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精索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在平卧位与站立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站立位超声检查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高于平卧位,对于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宜采用站立位检查。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精索精脉曲张 直立体位
  • 简介:2糖尿病患者伴有蛋白尿经常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然而,并不是所有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都是DN。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也会引起蛋白尿。与2糖尿病相比,1糖尿病中出现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极小。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从5%~71%不等。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型糖尿病 肾脏疾病 诊治 糖尿病肾病 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