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病,因而有人谓之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简称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类似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该病是一种病因程长,疗效慢,容易反复而又非常棘手的慢性病,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以口服血府逐瘀口服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血府逐瘀口服液 前列腺增生症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治疗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病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通脉口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目的。方法:选取80例MHD患者,根据患者SGA评估营养状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处理;通脉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通脉口服1支,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体重指数(BMI)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等营养状况;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通脉组治疗后Hs-CRP、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BMI、TSF等,以及血红蛋白(Hb)、Alb、TRF、TC、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脉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口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MIA综合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通脉口服液 炎症 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口服依托泊苷(50mg/d,第1~14天给药,每3周1个周期)治疗对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四个研究中心共随访了52例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患者,52例中有21例患者从该方案中受益(PR和SD),其中有12例以二线到三线方案使用依托泊苷治疗,9例以四线到五线方案使用依托泊苷治疗。

  • 标签: 卵巢癌患者 依托泊苷 铂类耐药 治疗 口服 低剂量
  • 简介:为评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中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eibel等人设计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AmSocNephrol,2002,13(11):2770-2775]。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西地那非 安全性 口服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对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防轻度肾功能异常患者接受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且肾功能轻度受损的9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口服NAC组(48例)及静脉注射NAC组(49例);其中口服NAC组患者于增强CT检查前1d开始口服NAC泡腾片(600mg/片)1200mg,2次/d,共2d,并于CT检查前1h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250ml;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1h及检查后第2天各静脉注射NAC4g+10%葡萄糖注射250ml。2组患者均于CT检查后均立即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500ml,并自由饮水。观察2组患者使用对比剂(碘帕醇)前与使用后48h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的变化,并统计2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口服NAC组患者SCr及CysC水平较增强CT检查前升高(P〈0.05),eGFR水平较CT检查前降低(P〈0.05);静脉注射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SCr、CysC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NAC组患者增强CT检查后SCr及CysC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升高(P〈0.05),eGFR水平较静脉注射NAC组降低(P〈0.05);口服NAC组有8例患者接受增强CT检查后48h的SCr明显升高。静脉注射NAC组有1例CIN发生,经校正的四格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P=0.033)。结论静脉注射NAC预防CIN的效果较口服给药效果好,临床上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CT检查前、后应静脉途径给予NAC治疗以预防CIN的发生。

  • 标签: N-乙酰半胱胺酸 对比剂肾病 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 简介:尖锐湿疣(CA)在我国古籍医学中记载,生长在下身阴部(即外生殖器部位)的疣谓“臊瘊”或“尿瘊”。采用多种中草药方剂治疗,如洗方、浸泡方、湿敷方、外用方及内服方等。经临床实践,发现单味中草药鸦胆子治疣赘有突出效果。《中药志》曾记有“鸦胆子主治疣赘”捣碎鸦胆子仁如糊状,敷贴或封包于寻常瘊上面,每日换药一次,经7~15天可使疣体脱落。

  • 标签: 尖锐湿疣 LK植物液 用药治疗 消疣液 尤脱欣 克疣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注射对大鼠残肾模型肾脏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19只,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当归治疗组7只)。12周后,采血、收集24h尿并进行肾脏病理检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浸润肾组织巨噬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增生的内皮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肾功能下降、肾间质纤维化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指数(GCI)和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均显著降低(P〈0.01);当归治疗组GCI和PCI明显增加(P〈0.05),肾功能恶化、肾问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而且GCI和PCI与肌酐清除率(CCr)、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当归注射能促进大鼠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延缓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

  • 标签: 5/6肾切除 当归 毛细血管
  • 简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后,残肾功能逐渐降低,尿量逐渐减少。残肾功能的丧失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体死亡率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各种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感染及透析性骨病、淀粉样变等与残肾功能的丧失密切相关,而每保存1ml/min的肾小球滤过率可相当于每年减少25%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残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多样,本研究仅观察黄芪注射对残余尿量的影响。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黄芪注射液 残余尿量 残肾功能 终末期肾衰竭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疏血通注射由水蛭、地龙两种动物类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细胞保护等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疏血通注射治疗慢性肾炎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及血肌酐指标进行了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慢性肾炎 白及 肾功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尿
  •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补铁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贫血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慢性肾衰竭(CRF)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处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到氮质血症期病人的治疗,主要是以延缓肾衰竭进展,减慢病人进入终末肾衰竭的速度为目的.此时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以及由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促使其病情慢性渐进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1],在CRF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黄芪注射在降低血ET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病人 肾功能 黄芪注射液 延缓 体内
  • 简介:草鱼胆中毒在我国较多见,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草鱼胆中毒以肾损害最重,引起肾衰竭致死者占鱼胆中毒死因的91.7%[1],但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观察了参麦注射对实验性草鱼胆中毒肾损害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实验 草鱼胆中毒 肾损害 肾保护 大白鼠
  • 简介: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黄芪注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米沙坦,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标签: 替米沙坦 黄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终点测定法测定10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中IgG、IgA含量以及IgA/IgG比值。并对白细胞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gG、IgA、IgA/IgG比值与白细胞的升高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IgG、IgA、IgA/IgG比值均有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由此可判定前列腺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可作为传统的前列腺白细胞计数和微生物分析的重要补充。

  • 标签: 前列腺炎 免疫球蛋白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添加尿激酶对腹透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腹膜透析中添加尿激酶,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SOD、MDA、ET、NO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血清MDA和SOD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测定ET的变化,NO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NO升高(P〈0.05),MDA含量升高(P〈0.05),ET水平升高(P〈0.01)。对照组虽能够降低ET水平和NO,但未见SOD、MDA的变化,治疗组能够回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ET和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腹膜透析添加尿激酶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ET和NO水平,对CKD患者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尿激酶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