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目的探索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观察其体外缓释和酶降解释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新型阿仑膦酸钠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制备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其载率和包封率及体外缓释能力,建立酶降解释曲线,测定其降解性。结果载明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载率为2.14%,包封率为56.73%;在生理盐水中的释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为36.75min;胰蛋白酶对纳米微粒的降解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00min),并能够完全降解纳米微粒。结论阿仑膦酸钠明胶纳米微粒具有大小适中、缓释效果好和易降解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明胶 纳米微粒 药物释放
  • 简介:目的牛骨胶原蛋白肽(collagenpeptides,CP)化合物能够显著增加股骨骨密度,并改善股骨的微结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口服给的形式吸收入肠.然而,此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阐明牛骨CP化合物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牛骨CP化合物大鼠血清,牛骨CP化合物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大鼠血清浓度为3%、6%、10%,加到无血清的DMEM溶液中,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牛骨CP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茜素红矿化染色检测牛骨CP血清对成骨细胞矿化,用ProPlus6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的含量.结果MTT结果表明,3%、6%及10%的CP化合物含血清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然后将3%CP化合物含血清,对照组(control,CN)血清分别作用于MC3T3成骨细胞,培养3d,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与3%CN血清相比,3%CP血清组G1期比例显著减少,G2/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表明牛骨CP通过促进G2/S期的百分含量而促进细胞的增殖.矿化染色结果表明CP血清处理21d后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P〈0.05).结论牛骨CP血清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胶原蛋白肽含药血清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骨质疏松 动物实验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发布的《201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治疗已经挽救了2200多万人的生命,结核患者数在2012年降到860万人,全球结核病死亡数也降至130万。但我国目前是全球10个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结核病流行严重和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每年导致数以万计的人类死亡,成为传染病全球死亡的第二大病因。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结核性 治疗 耐多药结核病 骨缺损 载药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活血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软骨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小白菊内酯不同给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兔40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组(A组);其余的32只采用右后肢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建立OA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口服对照组(B组)、模型关节腔注射对照组(C)、小白菊内酯口服组(D组)、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组(E组),每组8只。B组和D组兔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灌胃,C组和E组兔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连续治疗6w后,测定各组兔治疗前后血清、膝关节液TNF-α、IL-1β表达水平。所有实验动物在8w处死,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关节软骨的病理组织改变。结果与模型组(B组、C组)比较,D组、E组关节液及血清中的TNF-α、I-1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E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病理显示有关节软骨破坏,病理积分升高(P<0.05);D组、E组病理改变较B组、C组显示关节软骨有所修复,病理积分降低(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可减轻动物模型的关节炎症,其关节腔给的抗炎疗效优于口服给,抑制血清和关节腔TNF-α、IL-1β的分泌,可能是小白菊内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小白菊内酯 膝骨关节炎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h、48h、72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 标签: 麝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大鼠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含血清对UMR106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空白血清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高剂量血清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予以灌胃制备含血清,并对其细胞进行加培养,测定UMR106细胞培养72h后的检测增殖、ALP活性以及各组细胞OPN、RUNX2、B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血清组和阳性对照组加干预72h后,细胞吸光度值均较低(P〈0.05),而细胞ALP活性均较高(P〈0.05),且随着中药血清水平升高,ALP活性提高;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经中药含血清培养后UMR106细胞OPN、RUNX2、BMP-2均显著上调(P〈0.05),且呈浓度梯度性变化,各中药含血清组以高剂量组表达最为明显。结论表明补肾健脾活血方(骨康方)含血清有促进UMR106细胞成骨分化和调节骨形成相关蛋白;且随着补肾健脾活血方(骨康方)水平的增高,成骨分化更明显。

  • 标签: 中医药 补肾健脾活血方 UMR106细胞
  • 作者: 龙贵隆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脊柱创伤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同时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脊柱创伤;临床治疗
  • 简介:老年性腰背痛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生活状态及质量,其病因多是由于老年性骨质疏松造成的。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及临床辨证,本组以中药治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性腰背痛7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背痛 老年性骨质疏松 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 常见 肾主骨
  • 简介: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临床上常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以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但效果欠佳,为了探讨应用利美达松封闭治疗网球肘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1998年对50例网球肘患者分别应用利美达松和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治疗并随访,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利美达松 封闭治疗 网球肘 疼痛
  • 简介:目的对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结构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观察,以明确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的解剖关系和解剖数据。方法40例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20例,女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腰椎弓根上缘至且上位神经根下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superiorly,DS)、腰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inferiorly,DI)、腰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上位神经根向外的延续部分)内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lateral,DL)、腰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结构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duralsacmediallyorneuralstructureinside,DM)。结果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关系的解剖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右腰椎弓根DS、DI、DL、DM无侧别差异;男性腰椎弓根DS、DL、DL、DM均大于女性;男性及女性DS〉DL〉DI〉D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椎弓根的内侧区和下侧区毗邻神经结构相较外侧区和上侧区损伤可能性相对更大,植入螺钉时应遵循“宁外勿内,宁上勿下”的原则。

  • 标签: 解剖 尸体 腰椎弓根 椎弓根固定 神经
  • 简介:目的观察激光消融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小针刀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72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激光消融治疗组和小针刀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后1、3、6、12、24、36个月随访疼痛缓解和步行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6个月激光消融治疗组疗效优于小针刀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消融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短期疗效与小针刀治疗基本相当,中远期疗效优于小针刀治疗。

  • 标签: 激光消融 顽固性 跟痛症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自体骨段延长技术治疗胫骨上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骨创伤或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导致胫骨大段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0±3.2)岁。全部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进行骨缺损段相邻部分的干骺端截骨,于手术7d后以每天1mm速度滑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每天的调整次数,一般每日4~6次。结果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感染完全治愈,带架时间7~14个月,骨延长长度6~13cm。10例患者均于骨会师后形成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在骨延长期间偏离轴线,1例断端接触后6个月不愈合,经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Ilizarov骨段延长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结节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结果虽然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较长(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肩关节手术评分系统评分和肩关节中立位外旋活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和肩关节中立位内旋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镜 肱骨大结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老年骨性疼痛的疗效。方法老年骨性疼痛60例,其中:骨质疏松症40例,癌性骨痛20例。应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每日1次,每次100IU,用药前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酸性磷酸酶(ACP)。结果用药后血清ALP、BGP、ACP显著下降,骨痛改善,总有效率87.7%。结论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是治疗老年骨性疼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鲑鱼降钙素 老年人 骨性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痹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痹患者248例,口服金天格胶囊3粒/次,3次/天,计算总有效率。结果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痹总有效率为89%。结论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痹疗效较好。

  • 标签: 老年骨痹 金天格胶囊 临床研究
  • 简介: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发其他病症的矫治报道不少,本文就单纯性因股四头肌瘫痪所致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30~40°的矫治作一讨论,其他原因所致则不在本组讨论中。1986年4月~1994年4月,我们采用胫骨干牵引+股骨髁上截骨+中医药治疗31例(简称牵引+截骨+中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膝关节屈曲挛缩 疗效观察 儿麻后遗 畸形矫治 中医药治疗 术前牵引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期疗效,并探讨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对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76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3例获得3~4年以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随访术后1、2、3、4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同时对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伴有HIZ的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的阳性率进行统计,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年时随访到病例53例,术后随访1、2、3、4年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4.9%、59.7%、62.3%、55.8%,中期疼痛症状改善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稳定。退变腰椎间盘MRI上的HIZ表现是术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客观筛选依据。

  • 标签: 椎间盘源性腰痛 射频热凝 臭氧 中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间盘MRI特点及相关退变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本院就诊的成年男女患者各420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月经史、职业等,每位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按照月经史分为5个组:绝经前组(n=76),绝经〉0年且〈6年组(n=98),绝经≥6年且〈11年组(n=82),绝经≥11年且≤15年组(n=80),绝经〉15年组(n=84)。用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男女患者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firrmann分级≥Ⅲ级的椎间盘比例高于女性(男78.2%,女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Ⅳ、Ⅴ级时差异更显著。在女性亚组中,绝经前组各椎间盘水平Pfirrmann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各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高,L1/L2、L2/L3、L4/L5及L5/S1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1年且≤15年组与绝经〉15年组间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腰椎椎间盘退变较女性严重。绝经后女性腰椎椎间盘退变较绝经前严重,且在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长,退变越严重;绝经〉15年后,腰椎椎间盘退变进程减缓。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雌激素类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