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采用Zero-P与颈椎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1例,A组中36例采用Zero-P,B组中35例采用前路钢板。于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及末次评估影像学检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oflife,SWAL-QOL)评分。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每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4.3%,A组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和SWAL-QOL评分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Zero-P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吞咽不适相关并发症上较前路钢板存在明显优势。因此,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可以首先考虑采用Zero-P内固定系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情况与骨质疏松关系,为控制患者骨折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494例纳入研究,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V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typeIcollagenamino-lengthening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ross),骨钙素(osteocalcin,OC)。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1c<9.0%)、C组(HbA1c≥9.0%),同期非糖尿病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25羟维生素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0、-0.10、-0.19.对照组4项骨代谢标志均高于A、B、C3个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A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影响骨转换标志水平。骨钙素在骨转换标志中是更为敏感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能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更值得关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骨转换标志物 骨钙素 骨质疏松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症骨转移患者血浆钙调节激素含量变化与骨转移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症骨转移患者46例、非骨转移患者31例、正常健康人38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肿瘤非骨转移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P、ALP、PTH和BGP无差异,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和BGP均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骨转移组随着转移病灶数量增加,血Ca、ALP、CT、BGP和PTH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血浆钙调节激素和骨生化标志对癌症骨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钙调节激素 骨生化标志物 癌症 骨转移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在该前瞻性研究中,应用XStop植入治疗有症状腰椎管狭窄,并定期收集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XStop棘突间撑开装置是一种比较新棘突间植入,用以治疗有症状椎管狭窄,尤其伴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以前一项随机研究显示,腰椎管狭窄患者行XStop植入后1年,其症状和躯体功能可以得到75%改善。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术 临床疗效 植入物 治疗 棘突
  • 简介:目的观察牛膝醇提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转换和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影响。方法背侧切口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去卵巢组,牛膝提取高、中、低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治疗药物,12w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胫骨和腰椎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骨转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肌酐比值(NTx/Cr)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I型胶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转换指标有较大变化。牛膝醇提取高、中剂量组可使去势大鼠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提高,改善骨转换指标的变化,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牛膝醇提取能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

  • 标签: 牛膝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胶原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诱导老年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来评价从红曲提取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提取对胫骨形态骨计量学作用,并与雌激素己烯雌酚比较。方法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去卵巢组(OVX),模型组(MOD),己烯雌酚组(DES)和红曲胶囊组(RYR),连续给药60天。实验结束前第13、14天和第3、4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7mg·kg^-1进行骨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胫骨中段制成不脱钙骨磨片用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去卵巢合并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导致大鼠体重增加,胫骨松质骨骨量丢失严重,骨显微结构严重退化,胫骨皮质骨面积减少;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红曲提取可使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胫骨松质骨以及胫骨皮质骨骨丢失明显减轻,骨量、骨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可导致大鼠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补充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红曲提取可改善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胫骨骨丢失,提示该提取具有减肥及防治骨质疏松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辅酶Q10 红曲提取物 去卵巢 D-半乳糖 骨质疏松 己烯雌酚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研究。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mm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w和12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 骨缺损 骨再生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APLD)联合突出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突出溶解率和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单一疗法所致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77例行APLD后留置工作导管并推进到对侧纤维环下.另行穿刺将胶原酶注入突出,与对照组84例对比分析.对161例中151例(治疗组73例,对照组78例)进行了跟踪随访.结果两组均随访18.7个月.治疗组73例,优良率94.5%,突出溶解率91.5%,患者恢复工作时间57d.对照组78例,优良率79.5%,突出溶解率71.2%,患者恢复工作时间110d.结论突出内注射胶原酶是一项创新技术,将其与APLD联合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提高疗效关键,克服了单纯APLD疗效不足和单纯胶原酶溶核术致疼痛和康复时间长等缺点.

  • 标签: 经皮髓核切吸 突出物溶解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从吻合神经组织化学变化特点来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与膈神经干起始部移位缝接。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均取颈部正中切口显露两侧吻合神经。分别于吻合口远、近端5mm处取材。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进行运动纤维计数,远端与近端相除后得出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结果神经吻合后随着时间延长,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逐渐增加。第1个月通过率为43.06%4± 5.36%。第6个月为97.55%4±6.72%。结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神经运动纤维能较理想地通过吻合口向远端生长,为恢复膈肌神经支配模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膈神经 副神经 脊髓损伤 组织细胞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利拉鲁肽)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骨代谢关系。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mol/L、10~mol/L、10-mol/L、10。mol/LGLP-1类似,24h后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比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RT—PCR)法检测Wnt·3a、LRP-5、B·cateninmRNA表达。结果(1)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P〈0.05),随着给药浓度增高,成骨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2)低浓度GLP-1(10μmol/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表达(P〈0.05);高浓度GLP-1(10-7mol/L、10-8mol/L)下调人成骨细胞中Wnt-3a、LRP.5、B.cateninmRNA表达(P〈0.05)。结论GLP-1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低浓度时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调控过程,高浓度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成骨细胞 增殖 WN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1N-terminal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C-telopeptideoftype1collagen,β-CTX)水平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272名入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ng/m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ng/m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参考值.

  • 标签: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第五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学术活动 会议 转化 临床 骨科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关系。方法选择规律治疗1年以上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30例,其中15例为血糖控制较好组[GGC组:平均年龄(61.2±1.1)岁],另外15例为血糖控制较差组[PGC组:平均年龄(63.4±0.9)岁]。另设正常对照组15例[NC组:平均年龄(61.8±1.5)岁]。分别测定3组成员股骨颈及L1~4水平BMD、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IGF-1、空腹C-肽、血钙、血磷、血镁、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3组在iPTH和IGF-1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与IGF-1、体重等指标相关,骨吸收增加与高血糖无明显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血糖控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类型,并且多合并神经损伤,但仍有一部分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在治疗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治疗方法选择上也有较大分歧。我科于1998年10月~2005年10月行后路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7例。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 作者: 刘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4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 简介: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工作地点多数是在办公室,这也是舒适工作环境给我们健康带来烦恼。不少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肌肉韧带长期紧张,也容易出现肩膀疼痛状态,且疼痛感已经影响到生活及工作,那么我们肩周炎症状有哪些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肩周炎该采取什么治疗?平时我们该注意哪些预防肩周炎?

  • 标签: 肩周炎
  • 简介:目的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并鉴定其表达Nogo受体(Nogoreceptors,NgR)情况。方法胰酶消化大鼠损伤脊髓组织获取其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细胞贴壁后用添加5%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是否表达CD68及NgR。结果原代培养臣噬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等,可存活约3周,表现为CD68抗原阳性,多数细胞NgR抗原阳性。,结论成功地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出巨噬细胞,多数细胞表达NgR抗原。

  • 标签: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Patel等首次以金属网格板状形式将钛网引入矫形外科,用于颚面骨重建与髋臼置换手术。一直以来,钛网常被用于治疗骨缺损,对钛网进行合理剪裁与塑形后将其填充骨块,并移植于目标区域提供支撑作用。1986年,Harms与Biedermann发明了第1件钛脊柱内置,将其设计成椭圆网格状柱形体,作为一种脊柱垫圈,为植骨块提供支撑,该技术明显提高了脊柱植骨融合率,同时使得自体取骨产生髂骨、胫骨或腓骨植骨块骨折或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制备地高辛标记禽OPGcRNA探针。方法将目的片段重组到T载体中,构建chOPG/pGM-Teasy重组质粒,EcORI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分别用SalI和NcoI进行酶切得到线性化DNA模板,用Sp6和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正反义RNA探针。运用斑点杂交方法检验探针标记效率,并通过骨组织原位杂交反应进一步检测探针标记是否制备成功。结果成功构建出chOPG/pGM-Teasy质粒。结论获得高效正、反义chOPGRNA探针,为进一步研究OPG在蛋鸡各组织中表达奠定基础。

  • 标签: 体外转录 地高辛标记 chOPG 原位杂交
  • 简介:髌骨纵行骨折是特殊类型髌骨骨折,临床少见,其受伤原因及机制有其特殊性,治疗方法也不同.外力直接作用于髌骨上,常见髌骨粉碎性骨折,但也会出现纵行骨折.本文对8例髌骨纵行骨折进行分析,总结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髌骨纵行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诊治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可3例。结论仔细查体及胫腓骨全长X线片可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手术结合早期锻炼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MAISONNEUVE骨折 诊治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