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合的护理。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ESW治疗骨不愈的资料。结果30例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骨折 不愈合 体外冲击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istoacryl?组织胶水应用于清创粘合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同济医院急诊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1589例皮肤裂伤患者清创粘合术后3~14天随访观察。结果1582例愈合良好,占99.6%,7例愈合不良,占0.4%,其中5例皮肤裂开,1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皮下积血。结论新鲜伤口、皮肤对合良好,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张力,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组织胶水 皮肤裂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两例慢性溃疡患者采用清创,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敷于创面,伤口愈合较快,疗效满意。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富血小板血浆敷创面是一种较其它治疗方式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慢性溃疡 富血小板血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12例I、Ⅱ、Ⅲa、Ⅲb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纵切口、59例采用横切口,术后比较病人皮瓣坏死和肩关节活动恢复等指标。结果纵切口术式并发症较横切口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宜首选横切口术式。

  • 标签: 乳腺癌 乳癌改良根治术 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6例有移位的外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将骨折类型、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16个月,平均12个月。76例疗效为优56例,良1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3%。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判断骨折类型和正确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外踝骨折 手术治疗方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压接头在静脉留置输液中的留置时间。方法将8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接肝素帽,观察组采用外接正压接头。结果观察组取得置管时间延长的满意效果。结论正压接头留置时间长于肝素帽留置时间

  • 标签: 正压接头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常因外伤、疾病导致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映。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股骨 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LISS钢板治疗。结果本组18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结论LISS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骨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LISS钢板 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1],其中I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手术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平均随访17个月(6~2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04例,良29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86.9%。结论外科手术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术中骨折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软组织结构、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骨折 胫骨平台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寻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与并发症的微创方法治疗胫骨骨折。方法我科2003年7月~2009年9月间对57人63例胫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其中51人为单侧胫骨骨折,6人为双侧胫骨骨折。本组病例随访3个月~3年7个月,平均2年2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内固定牢固,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病例中13例术后患肢肿胀,出现张力性水疱,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最早术后半年断端骨性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胫骨髓内针。未见骨折愈合病例。患肢膝、踝关节活动自如,功能良好。结论我们所采取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使整个手术仅采取1.0cm切口,骨折端闭合复位不切开,使手术创伤降到最低。骨折端不切开,减少了手术切口,不影响美观。

  • 标签: 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手术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在临床中较常见,约占全身各种骨折的4%。胫骨平台骨折大多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类型复杂,并伴有严重软组织、侧副韧带、膝关节韧带、交叉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治疗难度大。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内固定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护理,分析不同患者出现腹胀的不同原因,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共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出现腹胀35例进行循证护理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对不同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腹胀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骨折作为突发疾病,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躯体功能和活动受限,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正确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总结不同类型骨折的患者126例,经中西医对症结合治疗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中医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 标签: 骨折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发生的36例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急救处理情况进行探讨。结果36例骨盆骨折合并伤患者经过将就处理后,34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4%。结论根据合并伤的不同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骨盆骨折 合并伤 急救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实践应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解决患者褥疮,患肢肿胀、疼痛,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问题的过程。结果5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褥疮,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发生下肢肿胀等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

  • 标签: 循证护理 髋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肋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年来收治的135例多发伤合并肋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胸腔闭式引流64例,纵隔引流、减压2例,气管切开8例,剖腹探查12例,剖胸探查3例;胸骨、肋骨内固定3例;肋骨牵引7例;脊柱手术2例;骨盆内固定1例,锁骨和四肢骨折内固定20例,开颅手术5例。死亡4例(2.96%),1例死于急性失血性体克,1例死于严重肺挫伤、肺部感染并ARDS,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颅脑外伤。结论急诊期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肺挫伤、肺部感染、肺栓塞和(或)ARDS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多发伤 肋骨骨折 肺挫伤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