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多学科协作护理在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手术患者中对平均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AC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研究组2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多学科协作护理,分析各组护理价值。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具优势,指标对比差异强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优质护理),各4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整体来看,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有效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优质护理的应用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折患者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 作者: 熊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人民医院外科熊红随着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的大力发展,使得骨折发生率直线上升。在骨折治疗中,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手术也作为创伤应激源,易于术后出现伤口不愈合现象,从而引起皮肤缺损、骨外露、伤口感染等现象,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影响预后效果。故骨折手术后伤口不愈合属于临床常见病,特别是内部有钢板、钢钉的伤口,引发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几率较高。但不同的诱发原因,所用的治疗措施不同。因此,根据诱发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现下,就以骨折手术后伤口不愈合怎么办为中心,向大家普及几个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队自1995~1997年共收治柯雷氏骨折18例,其中8例畸形愈合。畸形愈合率达44%。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骨折类型:汽车摇柄击伤7例,跌倒伤1例。外伤至复位时间短者2小时,长者6小时,X光透视下见8例有不同程度的嵌入和移位。1.2治疗方法及畸形愈合情况复位前,在X光透视机下观察骨折情况。然后利用常规手法进行复

  • 标签: 柯雷氏骨折 畸形愈合 例分析 X光透视 部队卫生 常规手法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治疗胫骨非感染性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非感染性胫骨骨折愈合患者,从初次受伤到髓内钉内固定的时间为7月-3年(平均16月)。包括外固定支架4例,钢板固定5例,髓内钉内固定5例,石膏固定2例。这组病例中胫骨近端骨折3例,中段骨折9例,远端骨折3例,1例有节段性骨缺损,4例开始为开放性骨折,GastioⅠ1例,GastioⅡ2例,GastioⅢ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尽可能采用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所有病例在8月内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扩髓交锁髓内钉技术对于胫骨非感染性骨不愈合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非感染性不愈合 髓内钉
  • 简介:牽拉骨生成技術可廣泛的應用于矯形及治療骨缺損,而經過改良的結合Ilizarov外固定架與髓内針技術的方法對肢體相對矮小的畸形及健康人進行肢體延長治療已廣泛的開展。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與骨折的治療相比較其具有很高的成功率、非常低的骨折愈合率及畸形率。這有賴于在肢體延長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影響骨折愈合的多方面因素及對截骨愈合、骨痂成骨過程的良好控制。

  • 标签: 肢體延長 骨折愈合 比較分析 治療 牽拉骨生成技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效果影响。 方法: 选 取 本院于 2016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活动,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主要类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愈合有效率高达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0% ,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比关节恢复情况,观察组关节恢复优良率高达 96.7%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57.5% ,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骨折患者开展优质服务护理模式之后,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切实加快了骨折康复,临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骨折病人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了解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32例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不愈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18(IL-1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6例骨折术后Ⅰ期愈合患者(Ⅰ期愈合组)比较。结果不愈合组血清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Ⅰ期愈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骨折术后愈合

  • 标签: 骨折术后不愈合 血清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中药薰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和患肢进行薰洗、淋洗、浸浴的一种方法。它是祖国医学中外治疗法之一,对于某些内服药得不到理想效果的疾病有独特的功效。1994~2001年我科依照中医活血化淤的理论,用中药薰洗的疗法帮助骨折病人重建患肢的功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中药 薰洗 骨折 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民间中药方对大鼠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胫骨骨折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伤科接骨片组、接骨中药组,每组16只。通过胫骨X线片,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疗效。结果接骨中药组血钙浓度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28d时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接骨中药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片显示3组间影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中药方可能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对大鼠骨折愈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接骨中药方 骨折 闭合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骨折迟缓愈合患者中选取6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18年2月到2022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接受中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活动时与休息时的疼痛(VAS)评分、骨痂光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活动时与休息时的VAS评分、骨痂光密度未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动时与休息时的VAS评分明显较低,骨痂光密度明显提升,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 骨折迟缓愈合 临床疗效及价值
  • 简介:摘要: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MRI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信号进行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组织、髓腔等结构,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软组织损伤、血液灌注情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MRI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诊断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评估手段。

  • 标签: 影像诊断 骨折愈合 监测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以卵巢去势法行骨质疏松造模,3个月后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行骨折造模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双氯芬酸钠5mg·kg^-1·d^-1;C组先灌胃双氯芬酸钠5mg·kg^-1·d^-1,3周后行骨折造模。各组于骨折造模后2、3、4、6周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不同时间点B组骨折端x线灰度值低于对照组(A组)。术后第2周,C组骨折端X线灰度值低于A组,其他时间点A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时间点B组骨小梁密度值低于A组(P〈0.01)。术后第2~4周,C组骨小梁密度值低于A组(P〈0.05),术后第6周无明显差异。术后第6周B组和C组生物力学强度值低于A组。结论:双氯芬酸钠能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延迟、强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前长时间使用双氯芬酸钠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不良影响,骨折后应及时停药。

  • 标签: 骨折愈合 双氯芬酸钠 骨质疏松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伽马拟合时强度曲线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拟行颈部浅表淋巴结病灶切除或穿刺活检术的患者60例,术前均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并记录病灶特征及参数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0例浅表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9例,恶性转移31例。2超声造影结果示良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24/29);恶性转移淋巴结则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22/31)或不均匀低灌注(5/31);3Q-LAB分析软件自动描记伽马拟合时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良性淋巴结组峰值强度(PI)、初始强度(C)、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5),良性淋巴结组曲线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浓度减半时间(T1/2)均小于恶性转移淋巴结组(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85%。结论颈部浅表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伽马拟合时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利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淋巴结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愈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愈合患者采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4年,获得骨性愈合。疗效根据Krimmer评分进行评定优13例,良2例。结论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折愈合,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舟状骨 陈旧性骨折 不愈合 桡骨茎突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双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间收治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5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50 例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各 25 例 。 给予常规组患者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给予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 双骨汤治疗。 通过 X 线观察两组患者 骨折愈合情况。对两组患者骨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实验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 总有效率为 80.00% ,明显高于 常规组的 64.00% ( P<0.05)。 实验组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PICP、 BGP以及 BAL P水平均高于 常规组 ( P<0.05)。 结论: 采用 双骨汤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明显提高 骨折愈合水平,改善患者骨生化指标。

  • 标签: 双骨汤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 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