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追古溯源,阐明降胃之理论源于内经,成于促景,并得到后世医家继承和发展,已成为治疗脾胃病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降胃气 脾胃病
  • 简介:目的评价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方法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我们应用内镜下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评定内容包括术后立即止血率、曲张静脉消除率、出血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应用注法皮圈结扎术治疗37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得到了立即止血(100%)。28例曲张静脉得到了消除(75.6%);在12个月随访期间。出血复发率为29.7%(11/33),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注法皮圈结扎术疗效好。安全,且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 结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 注气法 患者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

  • 标签: 统计处理 设计类型 来稿 临床试验 横断面调查 实验设计
  • 简介:产后6~8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所致膀胱膨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往往是产后出血原因之一,还可并发尿路感染。重视产后诱导排尿,是产后护理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针对不同原因引起尿潴留会有不同处理措施,既解除了产妇痛苦,又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并发症 自行排出 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 尿路感染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正成为消化内科治疗领域中巨大挑战之一。现阶段IBD临床治疗思维和手段仍主要是针对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辅以外科手术,处理肠道并发症。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相当数量IBD患者并未能阻止病程进展,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脑-肠微生态"互动机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IBD认知和处理相关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日趋涌现,为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提供了启示。本文着重阐述运用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针对肠道炎症相关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环境稳态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提升IBD临床处理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消化系统 身心疗法 脑-肠互动 神经递质 微生物学
  • 简介:母乳足4-6个月婴儿最理想天然食品,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尤其初乳,含有丰富抗感染物质。但在哺乳之初,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以及因不能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对初乳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通过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抗感染物质 天然食品 乳头皲裂 喂养方法 乳头平坦
  • 简介:关键内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胃肠粘膜,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干扰前列腺素(PGs)合成.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可以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现NSAID溃疡,对可以停用NSAIDs者应予常规抑酸剂治疗;如患者需继续服用NSAIDs,则需用常规剂量或倍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具有发生症状性NSAID溃疡高危因素患者,应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用PGs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或PPI.H2受体拮抗剂(H2RA)、硫糖铝、铋剂及中和胃酸药均不宜作为NSAID溃疡预防用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NSAIDs是引起胃肠粘膜损害两个独立因素,但两者作用可相加.需长期服用NSAIDs者或NSAID溃疡患者均应检测H.Pylori,对H.Pylori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损害 预防措施 治疗 胃疾病 溃疡
  • 简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严重腹部外伤后常见并发症,血肿内常伴有腹内脏器和大血管损伤,病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术是否切开血肿探查,不易把握,常有争议,是临床手术限时需解决而又棘手问题。我院对35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病人进行手术处理,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 腹部外伤 并发症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菌株、宿主、环境等方面分析了Hp根除失败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处理策略和方法,强调应遵循全国共识意见进行规范化治疗重要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耐药 三联疗法
  • 简介:背景:具核梭杆菌(Fn)是口腔常见致病菌,研究发现Fn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目的:探讨Fn感染在结肠癌细胞形成炎性微环境机制。方法:构建Fn感染Caco-2细胞炎症模型,行miRNA测序。将miR-181bmimics或inhibitor转染Fn感染Caco-2细胞。以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NF-α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含量,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穿膜淋巴细胞数。结果:Fn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清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穿膜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miRNA测序和qRT-PCR结果均显示,Fn组miR-181b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81bmimics+Fn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miR-181binhibitor组TNF-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TNF-α可能为Caco-2细胞miR-181b靶基因。结论:Fn通过抑制Caco-2细胞miR-181b表达而上调TNF-α表达,募集淋巴细胞形成炎性微环境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miR-181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继1996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处理Maastricht共识会议后,欧洲H.pylori研究组(EHPSG)于2000年再次在荷兰Maastricht举行会议,对原先Maastricht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MAASTRICHT 检测 治疗
  • 简介:对外科急腹症伴有糖尿病者诊治不当,可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影响术后恢复,甚至造成死亡。1988年以来,我们收治并存糖尿病急腹症病人92例,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急腹症 糖尿病 围手术期 处理 并发症
  • 简介:1997年8月30~31日在新加坡召开了1997关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处理亚太地区共识会议。国际专家们作了有关Hp感染各方面最新进展讲座。来自亚太地区知名专家对各个地区前景作了评估、总结。正式报告后,与会代表们分组出席了诊断、治疗、消化不良和胃癌四个同时召开工作组会议。

  • 标签: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患者 亚太地区 尿素酶试验 内镜检查
  • 简介: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稿件处理速度和效率,缩短文章发表周期,本刊编辑部自2009年5月始开通了网络稿件处理系统,作者只需在首次投稿时经过简单注册,便可以永久使用。投稿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稿件处理进程,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 标签: 稿件 系统 胃肠病学 网络 2009年 发表周期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却研究领域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处理 江西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 井冈山
  • 简介: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上升及其所导致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铋剂四联方案成为我国最新共识推荐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目的:评价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根除治疗效果,为高效、价廉根除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我国2011-2013年间公开发表,采用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临床试验类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Graham等提出Hp根除率分级系统,对根除率进行分析。结果:共166篇文献入选,包括Hp感染根除试验192项。在全国范围内,含阿莫西林方案根除率大部分可以接受,其中PAFB(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方案取得优异根除率(≥95%)可能性最高。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相应适宜根除治疗方案分别为PACB(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和PAFB方案。适宜疗程为14d。结论:在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PAFB方案具有明显效益和成本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非阿莫西林过敏个体行Hp感染根除治疗宜优先选用PAFB方案,建议疗程为14d。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意见 文献检索 呋喃唑酮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声誉和广大读者利益,维护学术研究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