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显微下结肠炎(microscopiccolitis,MC)是一组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而肠及钡剂灌肠检查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只有结肠组织活检在显微下才能诊断的疾病。一般包括2个疾病: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colitis,以下简称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ymphocyticcolitis,LC),分别于1976年及1989年被描述为独立的疾病。因为二者有共同的临床表现、相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在近年被认为是同一疾病,称为显微下结肠炎。近年国外对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由于该病较少见,加之人们认识不足,常常难以正确诊断。本文结合有关的资料,对M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 标签: 镜下结肠炎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实验室检查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 胶原性结肠炎 特异性改变
  • 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42岁,因"间断腹泻18年,加重伴呕吐2个月"于2010-09-16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18年前因进食生冷食物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便,量约300~500mL/次,每日5~6次,因夜间腹泻而影响睡眠,伴脐周胀痛,便后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发热。外院曾考虑"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予止泻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间断发作类似腹泻,每1~2周1次。

  • 标签: 腹泻 结肠炎 淋巴细胞性 结肠炎 胶原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pCLE)是一种新型的消化内诊断技术,可将组织放大1000倍,能同时观察组织表面形态学结构和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提高了普通白光内的病理诊断速度和准确性,达到了实时“光学活检”的目的。pCLE通过内钳道进人体腔进行检查,较整合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pCLE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疾病 诊断
  • 简介: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碘造影剂用量也大大增加。目前较常使用的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由于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即使过敏试验阴性者,仍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反应。这不仅影响CT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威胁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始对做CT增强的病人应用造影剂前口服扑尔敏,并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碘造影剂 病人 CT增强扫描 副反应 护理 预防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内与窄带内(NBI)、染色内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aberrantcryptfoci,ACF)的发现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12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结肠检查的患者6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常规内组228例、NBI组220例、染色内组222例。比较三种方法对远端大肠ACF检出率及各组间所用操作时间。结果在三组中,共发现155例ACF病例数。常规内、NBI组及染色内组发现ACF病例数分别为5例(2.19%)、25例(11.36%),125例(56.3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与常规内相比,NBI组、染色内组操作时间有所延长。结论染色内能大幅提高远端大肠ACF发现率。NBI内较常规白光内能提高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但比染色内低。常规白光内对远端结肠ACF发现率低。

  • 标签: 异常隐窝灶 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

  • 标签: 肝转移癌 结直肠癌 螺旋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OCU)与螺旋CT扫描(MSCT)用于评估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石柱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OCU和MSCT检查,评估术前肿瘤分期情况,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检,了解肿瘤病检分期,对比OCU和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以及OCU与MSCT的结果差异。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回报T1期14例,T2期23例,T3期29例,T4期20例;N0期22例,N1期13例,N2期27例N3期24例。经配对卡方检验可知,OCU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高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29和0.485);MSCT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低于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35和0.718)。OCU检测肿瘤T分期准确度为80.23%高于MSCT66.28%(P〈0.05);OCU检测肿瘤N分期准确度为61.63%低于MSCT79.07%(P〈0.05)。结论OCU和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OCU对术前T分期诊断优于MSCT,而对于N分期的诊断MSCT优于OCU,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OCU MSCT 胃癌 术前分期
  • 作者: 付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4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广元市苍溪社会保险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 简介:目的:腹腔联合胆道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入的胆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联合胆道)两组,分析手术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综合有效25例(100%),对照组综合有效21例(8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手术后,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可提升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常规的开腹手术,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康复结果更理想,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治疗;实施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辅助经肛内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效果,并探讨经肛内和经腹腹腔两者同步使用是否优于序贯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腹腔辅助经肛内直肠癌根治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将经肛内和经腹腹腔序贯进行(序贯组,前9例)和同步进行(同步组,后10例)进行比较。结果19例平均手术时间(3.85±0.98)h,中位术中出血量为80(50,120)ml,平均检出21.89±9.21个淋巴结,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9±0.94)d,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95±3.49)d;16例系膜大体标本完整3例接近完整;有2例中转为腹腔辅助直肠癌根治术,2例吻合口漏,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切除,无输尿管损伤、骶前大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同步组与序贯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3.39±0.96)hvs.(4.36±0.75)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0±0.99)dvs.(3.78±1.56)d]减少明显(P〈0.05)。结论腹腔辅助经肛内直肠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行,基本上不影响肿瘤根治性,经肛内和经腹腹腔两者同步使用较序贯使用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肝包虫病患者,52例接受经腹腔下内囊摘除术,另外52例采用经腹腔联合胆道镜内囊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联合胆道手术患者胆漏检出率为80.8%,明显高于腔组的63.5%(P〈0.05);术中出血量为(33.2±20.8)ml,明显少于腔组的【(82.1±45.3)ml,p〈O.05】;胆漏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肠腔排气时间、住院日分别为9.6%、13.5%、(11.5±4.6)d、(1.8±0.7)d、(10.5±5.3)d,明显优于腔组的【34.6%、36.5%、(24.3±7.8)d、(3.3±0.6)d、(17.1±7.8)d,P〈O.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与传统单纯应用腹腔手术比,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肝包虫病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 腹腔镜 胆道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内治疗的临床科研现状。方法逐期逐页手工检索《中华消化内杂志》(1984~2002年)及《中国内杂志》(1996~2002年)中发表的临床对照实验,按cochrane协作网RCF、CCT资料库中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结果《中华消化内杂志》19卷8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96篇,其中RCTs85篇(7.17%),CCTs4篇(0.34%)。《中国内杂志》7卷37期中共刊临床性文章1122篇,其中RCTs51篇(4.54%),CCTs6篇(0.53%)。结论我国临床内治疗的防治性研究RCTs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标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临床治疗性文章 质量评价 经验医学 循证医学
  • 简介:对粘膜病变由于其下特殊表现并可病理活检而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胃腔狭窄尤其当内不能通过狭窄部位时会对病变定位或病变性质判断错误。

  • 标签: 内镜 狭窄 胃腔 误诊 病理活检 病变定位
  • 简介: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内.近10余年来,随着内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内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清洗消毒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内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内室使用槽式法洗消内,90%以上的内清洗消毒室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内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清洗消毒管理比较规范,内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清洗消毒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