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母乳足4-6个月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尤其初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但在哺乳之初,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以及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对初乳的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通过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抗感染物质 天然食品 乳头皲裂 喂养方法 乳头平坦
  • 简介:通过详询病史及其诊治经历分析漏误诊原因并探讨防止的办法。漏误诊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面对较好的一般健康情况及营养状态,失去了对恶瘤的警惕;对于30岁、特别是50岁以上,消化道新近出现的问题且对治疗反应不佳者,或病史虽较长而新近有变化者,应及时澄清有无恶瘤的问题重视不够。如果这些原则能得到医生的重视,并通过科普宣传让尽可能多的群众所掌握,对防止漏误诊必大有帮助。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如何避免恶瘤漏误诊的问题,尚需中医工作者探讨和解决。

  • 标签: 误诊原因 病史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反应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工作
  • 作者: 卢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性炎症疾病,病患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甚至严重者能够造成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工业环境密切相关,其根本可能原因与促炎细胞积累有关。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发病率仍居高位。该病程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能危及病患生命。故归纳总结诊治、治疗、回访、怀孕等方面注意问题,以期有助于病患战胜疾病,改善病患生活质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
  • 简介: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逐年提高,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2017年4月19日~2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52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暨国际肝病大会上NAFLD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受到重点关注。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领域均呈现了丰富的成绩和成果,现就精彩的数十项研究简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新药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前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的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的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的应用等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近十年来肝病领域的最大进展为针对各种肝病的病因治疗。病毒性肝病的抗病毒治疗是近年肝病领域的热点,但同时也应重视非病毒性肝病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阐明肝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探寻潜在的特异性治疗靶点。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胃癌 病因 预防 分子生物学 诊断
  • 简介:为了解保定市HGV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本地流行HGV株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流行株间的关系,我们对本地300例健康供血员及14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GV测定,对部分抗HGV阳性者进行HGVRNA测定,对其中4例HGVRNA阳性标本进行HGVRNANS5区部分序列分析并与国内外流行株相应序列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庚型肝炎 临床及实验研究 急性肝炎 供血员 传染病医院 HGV感染
  • 简介: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所造成的,本文简介了主要的相关基因,对胃癌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 简介: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腹水的常见原因[1,2]。新发肝硬化患者10年内腹水的发生率高达50%~70%,腹水的出现被视为肝硬化病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肝硬化疾病进展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表现。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3],而且与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肝硬化腹水还与不良预后相关,1a病死率约为15%,5a病死率则高达44%[4]。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发病机制
  • 简介:1989年发现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一正链RNA病毒[1],是散发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因.HCV所引起的丙型肝炎为一全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至少有70%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其中在10~20年内又有20%~50%的患者进展成肝硬化,1%~2%发展成肝细胞癌[2].目前,既无可靠的方法预防亦无特效药物治疗HCV感染.因此,对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有关研究进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丙型肝炎发病 发病机理 机理研究进展
  • 简介: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定型,提示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会年会(哥本哈根)首次介绍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后,近二年在庚型肝炎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庚型肝炎 肝炎病毒 暴发性肝炎 研究进展 献血员 同源性
  • 简介:脂肪肝(fattyliver,FL)系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蓄积过多,超过肝脏湿重的5%,代谢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临床根据饮酒与否,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NAFLD根据其病因分为营养失调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导致AFLD的主要原因是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引起的代谢紊乱,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研究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 liver
  • 简介:目的了解Peutz-Jehgers综合征(PJS)患者癌症担忧状况及与精神症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问卷、癌症担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反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27例PJ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3%的患者在20岁之前出现临床症状,〉6次内镜检查的患者达40.2%,75.6%的患者经历至少一次外科剖腹手术,31例(24.4%)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发生恶性肿瘤年龄为(43.97±11.55)岁(19~71岁)。患者癌症担忧平均得分为(17.83±5.84)分,分级为较严重癌症担忧;不同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患者的癌症担忧得分为16.15~19.33分,癌症担忧程度均为较严重水平,得分变化幅度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焦虑、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4.34±11.30)分、(12.64±8.85)分、(16.07±9.94)分和(14.41±6.80)分,表明被试存在中度抑郁和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对生活不满意。癌症担忧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压力反应越严重,生活满意度越低。癌症担忧可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也可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PJS患者表现出较严重癌症担忧,并伴随中度抑郁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及低生活满意度,癌症担忧是患者的核心问题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癌症担忧 抑郁焦虑压力 生活满意度
  • 简介:食管胃交界腺癌(AEG)发生于食管和胃交界区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Siewert分类法逐渐被临床认可。Barrett’s食管通路和胃通路是AEG的主要发病机制。手术切除是AEG的主要治疗方法,新辅助疗法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基因靶向疗法是治疗AEG的新方向。目前,东西方国家对AEG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AE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胃交界腺癌 分类法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细胞调亡 细胞凋亡 疾病 发生机制 临床学 首次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文献,了解护理缺陷的管理现状,为建设安全文化提供参考素材。方法查阅2004年~2008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护理缺陷管理文献176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报告的文献中,认为缺陷发生为个人因素的为73.9%,从系统角度分析的为26.1%;对当事人采取责罚的为32.9%,改革系统措施的为25.6%,就事论事的为41.5%。结论关注病人安全,加快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缺陷 安全文化 文献研究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1].HBV感染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磷酸阿糖腺苷和INF-α仅能抑制20%~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药效也因病毒的耐受性突变而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可消除免疫耐受加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性疫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文就有关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 治疗性疫苗 病毒感染 药物治疗 免疫应答
  • 简介:2004年我国在肝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成果颇丰,分别在干细胞的分离富集、细胞因子调控、体内外定向诱导分化、细胞鉴定以及细胞移植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数项政府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结题并进行了报道.综观这些研究报告,虽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其先进性并不逊色于国外,已向临床治疗肝病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2004年3月11日的报道"胚胎国家"(anembryonicnation)一文中详细介绍和较高地评价了中国的干细胞研究情况,认为在西方国家对该方面研究还很敏感的情况下,中国"对胚胎技术相对宽松的条件使其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头人".我国的干细胞研究成为能与国际上起点相近不多的科研项目.当然,与国际上的总体研究水平相比,和其它领域一样也存在着研究机构散、深度和系统性差的问题.因此缺乏说服力,这也是很少能被国外文献所引用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就我国在肝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状况,参考近几年国内有关肝干细胞研究报告作一简述.

  • 标签: 肝脏相关干细胞 中国 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胚胎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