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骨髓造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含量;采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留取AA患者手术前后的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率。结果:AA患者术后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贫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清VEGF水平提高与改善骨髓造血状况关系密切。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的疾病,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MDS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新的MDS亚型不被诊断标准所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对MDS进行了修正,新增添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有多系病态(refractorycytopen-inawithmultilineagedysplasia,RCMD)、5q-、MDS不能分类(MDS-U)。

  • 标签: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学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输血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斑疹,呼吸困难等。为了解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特点,有效防范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我市2011-2015年临床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输血品种 输血次数 非传染性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例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贫血、血细胞比容低、低蛋白血症、药物、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血源、酗酒等。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预防及处理是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重要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输血 精神障碍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黄疸、乏力、肝脾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表现,

  • 标签: 贫血 溶血性 黄疸型肝炎 Coomb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简介: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与管理,是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 安全
  • 简介: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 标签: 红细胞血型: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比较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蛋白、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低效价)与微柱凝胶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实验室检测中的优势。方法:首先以微柱凝胶法直抗试验筛选阳性血液标本,然后对上述标本分别用高效价抗人球蛋白(效价≥1:512)、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做直抗半定量试验,γ中和试验。结果:微柱凝胶法易出现假阳性,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易出现假阴性。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未发现假阳性,而且凝集梯度明显,易于结果判断分析。结论: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在AIHA直抗试验中,较抗人球蛋白试剂(效价≥1:4)与微柱凝胶法具有结果更加准确的明显优势。

  • 标签: 高效价抗人球(效价≥1:512)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优势
  • 简介:目的:比较RhE相同表型输血与不同表型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输注红细胞悬液2个单位,观察2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后相同表型组Hb和HCT均显著高于输血前和不同表型组(P〈0.05),不同表型组输血前后Hb和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表型组输血后仅出现2例发热患者,而不同表型组输血后则以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腰背痛为主,且两者均显著多于相同表型组(P〈0.05)。结论:针对存在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该建议供血机构进行RhE血型鉴定和配型,以便更好的提高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RhE 相同表型 不同表型 输血
  • 简介: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从记录的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因此,规范的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的监管,通过2年来的管理,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分析 体会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后医院相关输血质量控制情况,探讨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的措施。方法:持续改进前后收集分析全市的用血报表,每月由各用血单位输血科整理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输血科接收标本不合格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的人均用血量分别为4.67U,4.08U,3.84U。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分别为42.3%、23.1%和10.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3,P〈0.01)。3组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86%、3.84%和2.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1)。结论:目前采用的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明显提高了全市的输血质量,是促进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输血 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的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的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的7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①对我院输血科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评价;②从输血反应的层面,探讨输血发展的方向。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结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①未发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总计917人次;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已成为个例,而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确是大面积存在,且不受重视。结论:①我院输血科很好地保障了临床的安全用血任务;②控制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以后输血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发生率 发展方向
  • 简介:输血是现代医学重要的一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更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危,其程序涉及范围广、步骤多,容易出现人为错误〔1〕。输血科(血库)工作特点是无外界约束和无人监督情况下独处工作的机会多,有些操作经常无法检查,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安全 慎独
  • 简介:探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综合血液保护的临床效果。对4例心脏病患者于围手术期综合血液保护进行CPB心脏手术,术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减少失血、回输自体血等。4例患者均示未输异体血,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围手术期进行综合血液保护可顺利完成部分CPB心脏手术,对节约用血,

  • 标签: 无血手术 自体输血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对4600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常见传染病指标。结果:在46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348例(7.57%)、抗-HCV阳性116例(2.52%)、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O.0002%)、TP阳性77例(1.67%)。检测阳性总数为542例,总阳性率为11.7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 标签: 输血 输血前检查 经血传播性疾病 医疗纠纷
  • 简介:临床输血是现代急救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输血具有风险,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是临床输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的因素、保障安全用血的对策探讨如下。

  • 标签: 输血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提高l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的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的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的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 标签: 输血病历 书写质量 输血安全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