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评价参考系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献血员抗-HCV检测策略。方法:使用Chiron的RIBAHCV3.0试剂确认献血员中筛查出抗-HCV阳性和阴性的血清标本,建立抗-HCV参比血清,评价8种国内外抗-HCVEIA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构建了抗-HCV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分别包括24份抗-HCV阳性标本、24份抗-HCV阴性标本及8份用于灵敏度评价的系列稀释标本;8种抗-HCVEIA试剂对参比血清的检测结果Kappa值分别为0.67、0.71、0.75、0.75、0.88、0.79、0.58。结论:自制抗-HCV试剂评价体系更适合各地的试剂评价工作,在制定筛查策略时,双抗原夹心法试剂优于间接法试剂。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 诊断试剂
  • 简介: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隐血结果与沉渣镜检红细胞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优利特-300型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8A和11A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操作规程进行干化学测定。同时混匀尿液作沉渣镜检。结果:在867份尿液隐血阳性标本中,镜检红细胞阳性为368份,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占隐血阳性的比率为42.4%。在2931份隐血阴性标本中,镜检阴性的为2861份,符合率为97.6%。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两个结果不一致,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而忽视尿沉渣镜检,更不能以干化学法代替镜检法,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尿液 沉渣镜检 红细胞
  • 简介:2006年随着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的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目的: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1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8万Lux的可见光照射30min。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大部分在20%以下,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稍有减少。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新鲜血浆 病毒灭活 亚甲蓝光化学法
  • 简介:全面质量控制的宗旨是对所采集的血液从成分制备到血液检测以及血液成分储存全过程,从原辅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到产品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质量控制的结果不仅反应了各项操作规程是否得到遵守以及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 标签: 血液质量 统计 分析 质量 改进
  • 简介: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并制定合理的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05-2011-11送检标本中低浓度HBsAg或属于乙肝少见指标组合模式的HBsAg436例、HBsAb194例、HBeAg147例、HBeAb161例、HBcAb85例,以及756例HCV阳性、707例Syphilis阳性和94例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查,评估两者之间的重复性。结果:HBsAg复查前后符合率为63.07%,HBsAg在浓度≤0.1U/mL、0.1~1.0U/mL、1~10U/mL和〉10U/mL的符合率分别为38.25%、66.07%、84.21%、96.11%,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后在0.05~0.15U/mL与0.15~1.00U/mL两组中复查前后符合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均P〈0.05);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复查前后符合率分别为96.39%、91.16%、96.27%、96.47%、97.35%、98.73%、91.49%。HCV在S/CO值为0.90~1.09与1.10~1.59,两组复查前后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IA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重复性好,但HBsAg重复性较差。当HCVS/CO值在0.90~1.09以及HBsAg浓度≤0.15U/mL时,必须通过高速离心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复查 输血前检查 感染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