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量的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传统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后出现了药物联用治疗,使得血压控制达标率有所升高,并且通过干预升压机制,也使得靶器官保护作用更加良好。为了探究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本文主要就钙离子通道阻滞治疗该病的进展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先从其单用展开了分析,进而对其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次论述对相关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高血压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单用 联用 进展
  • 简介:《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Med)2013年8月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评价了绝经后女性应用不同级别的降压药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CCB)与乳腺癌危险相关,该研究是首个发现长期应用CCB与乳腺癌危险关系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确证这一发现并评估潜在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 标签: 乳腺癌 钙离子拮抗剂 应用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中远期住院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88例老年SCH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按所测定的静脉BNP浓度分为BNP≥108pg/ml组(44例)和BNP〈108pg/ml组(44例)。随访两组5年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次PCI等心血管原因和非心血管原因住院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62.7月,高水平BNP组的全因住院事件率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62.1%(141/227)比37.9%(86/227),P=0.041],非心血管原因住院率非常显著高于低水平BNP组E39.2%(89/227)比16.3%(37/227),P=0.010]。结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中基线B型利钠肽水平较高者的远期住院事件率较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住院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肾病(CIN)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入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5例、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组(试验组)127例两组,测定PCI前后血肌酐(SCr)、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后SCr、血浆胱抑素C及h8-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GFR高于对照组[(210.4±40.1)μmol/L比(221.3±36.2)μmol/L。P〈0.01;(6.5±1.6)mg/L比(7.2±2.1)mg/L,P〈0.05;(6.8±2.5)mg/dl比(7.9±2.4)mg/dl,P〈0.05;(64.1±11.3)ml/min比(58.9±10.8)ml/min,P〈0.05】;试验组患者造影肾病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11.02%)比35(25.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及hs—CRP水平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IN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而短期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则对降低CIN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结论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水化可以显著减少CIN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他汀 对比剂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 标签: 小檗碱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近期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行PCI治疗的UA患者5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术前7d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40mg/d,术后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h、3d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血肌钙蛋白(troponinI,TnI)、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浓度;术前、术后即刻评估TMI心肌灌注分级(TMImyocardialperfusion,TMP)情况,并记录术后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24h血CK-MB、TnI浓度明显升高,术后3d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血清CK-MB、TnI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46);两组术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CI治疗前、后治疗组TMP0/1级的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19);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低于对照组21.4%,治疗组整体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病情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能改善UA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可能降低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损伤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