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高血压病在社区的规范化管理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治疗的手段,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治疗,并进一步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病患的状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知晓率、服用药物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推行规范化管理治疗,有助于增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是降低病患血压,保障正常的生活质量,预防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高血压病 社区 规范化管理 治疗 控制率
  • 简介:我的健康我做主——以医学珍爱生命恶性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其最严重的表现是猝死。绝大多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特殊类型可为原发,如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因其危害性,特别邀请张萍教授与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老年人健康 心脑血管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 |
  • 简介: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性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复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复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的转复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复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y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11篇.试验组对照组相比,造影剂肾病发病率(CIN%)[OR=0.49,95%CI0.32~0.75,P<0.01]、造影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Scr)[MD=-4.33,95%CI-6.66~-1.99,P<0.01]、血管造影前后血肌酐变化(△eGFR)[MD=4.59,95%CI1.75~7.43,P<0.01]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CIN发病率.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9.57%。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化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化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化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化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效果评价 应用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的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的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中国 综述文献
  • 简介:为了加强国内外心脑血管专业高新科技信息交流,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年轻医务工作者专业技能的快速成长发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作为学术前沿的交流平台,于2013年12月5日位于美国旧金山硅谷的CaliforniaSouthBayUniversity(CSBU)即美国加州南湾大学商定,双方坦诚牵手开展长期协作。

  • 标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BAY 美国 学术交流 医务工作者 信息交流
  • 简介:最近食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食用油品频频出包,让人一听到油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但撇除黑心制造的疑虑,油类(脂肪)还是人体必需的五大营养素之一。根据研究显示,芝麻油(Sesameoil)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功能,

  • 标签: 低胆固醇 芝麻油 血压 功效 食用油 营养素
  • 简介:如果在去年冬天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话,就需要考虑一下了。发表于2013年10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主要心脏问题相关。那么降低多少呢?约三分之一,而且其效果能持续长达一年,能抵挡的情况有心脏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是死亡。最大的防护效益是对那些最近刚经历心脏问题如心脏病发作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可以降低55%的主要心脏事件。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流感疫苗 不稳定性心绞痛 风险 主要心脏事件 心脏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老年心血管患者89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结果老年人中心血管患者男性比例相对于女性要高;心血管疾病病种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结论引发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高危老年人群应该密切注意,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帮助老年人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出现的概率。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4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4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62%,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Circulation杂志2014年6月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心衰患者左心房心肌线粒体呼吸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衰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无独有偶,心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损伤肥胖之间也存在关联。但由于肥胖和高血糖之间存在重叠,上述研究无法严格意义上区分线粒体功能改变到底肥胖相关还是糖尿病相关,抑或只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线粒体呼吸 糖尿病 收缩功能障碍 功能受损 心脏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24例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或者突发呼吸窘迫患者(检测组)进行BNP和NT-proBNP检查,判断心衰与否。另选110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但未做BNP、NT-proBNP检查的患者作为未检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诊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相关资料。结果:未检测对照组比较,检测组诊断时间[(24.2±6.4)min比(16.3±5.2)min]、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2.5±3.5)d比(8.5±4.5)d],死亡率显著降低(8.18%比4.84%),P均<0.05;两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利钠肽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baPWV,并分析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尿酸 脉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对认知障碍初步评价表(COG-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信度效度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的AD患者148例为AD组,另选择社区志愿者365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临床痴呆量表、AD8、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画钟测验评估和COG-12测评。其中100例AD患者知情者在首次评定1个月内重测COG-12。结果COG-12的克朗巴赫α系数=0.883,重测信度=0.883(P<0.01)。COG-12各条目评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1~0.79(P<0.05,P<0.01);COG-12总分简易智能状态检量表、画钟测验呈负相关(r=-0.67,r=-0.27,P<0.01),临床痴呆量表、AD8总分呈正相关(r=0.80,r=0.81,P<0.01)。COG-12鉴别认知正常轻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902,≥6分为认知损害的界限分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2.5%;鉴别轻度中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89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6.7%。结论COG-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快速识别痴呆及评估严重程度敏感而准确的筛查评估工具。

  • 标签: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RO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