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胎儿心脏产前检查能否合格显示标准切面,取得与传统二维超声(2D)相同的效果,了解该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总结实践中得出的操作经验。方法由一名超声医师检查217例中孕期的正常胎儿心脏,并分别存储二维超声和三维容积超声采集的相关图像信息;再由另外两名超声医师将同一胎儿心脏的9个二维标准切面图像与TUI重建的心脏各标准切面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7例正常胎儿心脏有211例获得满意容积数据。TUI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显像的一致性比较,在4VC、5VC、LVOT、RVOT和SA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LAV—AOA、IJAV—DA、SVC+IVC和SV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大动脉短轴切面TUI与2D的合格显示率分别为80.1%和9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8个切面TUI合格显示率高于2D,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中孕期的胎儿心脏检查能简便快捷地获得与传统二维超声同样效果的标准切面的图像,降低了心脏筛查的难度,提高了筛查效率,有助于胎儿心脏检查的推广应用。对于大动脉短轴切面,TuI的合格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切面的显示在筛查流出道膜部的室缺、右室流出道狭窄和主动脉瓣畸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断层成像 TUI 胎儿心脏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11月~2000年11月对900名高危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年龄22~39岁(27.9岁±3.9岁),孕期20~42周(33.4周±4.8周)。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探察,横切胎儿胸部取标准四腔切面作为基础切面,旋转探头方向获取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左室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信号,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主、肺动脉瓣及二、三尖瓣血流频谱或异常湍流频谱。结果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3.78%(34/900),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92%、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96%。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为妇产科及儿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应作为高危孕妇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胎儿 先天性心脏缺损 超声心动图 产前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24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24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Danielson水平折叠法矫治畸形17例,其中同时行瓣环成形12例,瓣交界成形5例,瓣叶修补4例;采用Carpentier纵行折叠5例,均同时行瓣环成形:1例采用解剖矫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畸形同期处理。结果全组无死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和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无因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者。随访2—81个月,心功能I级15例,Ⅱ级7例,2例恢复稍差,心功能Ⅱ~Ⅲ级。结论Ebstein畸形应尽早外科矫治,外科治疗应根据每例患者瓣膜和心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术式.恰当的瓣膜成形或瓣膜置换可以取得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尖瓣 心排血量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01%~0.5%,多表现为脑内出血、癫痢发作等,常发生于青少年。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癫痫 栓塞 治疗学
  • 作者: 胡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达州市通川区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 简介: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血管壁薄弱或异常扩张,容易出血或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脑部症状或危及生命。脑血管畸形的发生率约为0.1%-0.5%,男女发病率相近。脑血管畸形的病理特点是血管壁异常,血管内腔扩张,血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大小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

  • 标签: 脑血管畸形;治疗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动静脉畸形团大小为5~40mm.87例中单独接受X刀治疗55例,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17~30Gy,平均22.6Gv,等剂量曲线70%~90%.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53.4个月.结果单独接受X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1例完全闭塞,9例部分闭塞,5例无变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6例完全闭塞,3例部分闭塞,3例无变化.两组患者完全闭塞67例(77.01%),癫痫完全缓解7例(26.17%),头痛、头昏症状缓解18例(38.30%),再出血2例,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6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X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回访探讨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chogenicintracardiacfoci,EIF)发病机制。方法临床观察回访了847例孕妇,其中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共191例。追踪随访各组孕妇妊娠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家族史;用Log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的统计结果P<0.01。结论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与胎儿心内强回声灶有相关性。

  • 标签: 钙化 代谢 产前诊断 染色体
  • 简介: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CAVM)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复杂的疾病,其成人患病率为18/10万,年发病率为1/10万,年出血率为0.5/10万[1]。CAVM是青年人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以往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血管胚胎发育异常的疾病,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还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2-3]。CAVM主要是由一支或多支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一支或多支引流静脉构成,其中畸形血管团内动脉不经毛细血管床直接引流至静脉。CAVM内部除了上述3个结构还常伴有静脉曲张、畸形团内动脉瘤、供血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迂曲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建立实验模型对CAVM的发病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病理生理变化、栓塞材料研究、放射神经外科的研究以及开展相关介入治疗新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笔者结合这些方面对目前的CAVM实验模型综述如下。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模型 胎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和26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实施超声诊断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在实验组有3例胎儿的甲状腺检测值明显较高,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超过了可信区间,有3例胎儿的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有1例胎儿的心率明显下降,胎儿出生后,对其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进行检测测定,发现有3例胎儿的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胎儿出现了T4值变大和T4临界值显著变大的情况。一共有6例胎儿疑似为阳性胎儿。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采用超声诊断后,有着很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的甲状腺功能起到很好的检测评估效果。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功能亢进 孕妇 胎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s)、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Ms)患者畸形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SAVMs患者31例、CMs患者17例。取10例尸体解剖正常脊髓标本做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脊髓组织血管未见VEGF阳性表达;SAVMs和CMs畸形血管壁VEGF阳性细胞分别为75.6%和53.3%。术前近期有出血者VEGF表达较未出血者增强,P〈0.05;术前行畸形血管团栓塞可造成VEGF表达增强。在SAVMs中,血管内膜与中膜YEGF表达较外膜明显,P〈0.05;类动脉和类静脉中均有VEGF表达,类动脉壁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多于类静脉。结论VEGF在SAVMs与CMs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出血和栓塞可以影响VEGF的表达。

  • 标签: 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产前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的280例孕妇,分为高危险因素组与没有高危险因素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80例进行产检的孕妇中,检查出有4例心血管异常的胎儿,且均在引产处理后尸检或者是分娩后得到证实。在随访中得知,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产前胎儿心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效率,而且降低我国新生儿中先天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我国人口出生质量,促进我国优生优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彩超 产前诊断 胎儿心血管异常 临床价值
  • 简介:本文总结1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儿施行了一期手术治疗护理体会。一期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复杂,病人创伤大,容易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作者认为:(1)护士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病情以及采用手术方式,物品准备充分、准确;(2)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掌握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中常见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图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图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图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图
  • 简介:目的探讨E-Flow血流显像技术对胎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除使用常规彩色多普勒外加用了E—Flow血流显像技术,产前诊断冠状动脉瘘5例。使用Alokaod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对二维超声(2D)发现胎儿一侧心房、心室异常增大或冠状动脉增粗的患者,进一步探查冠状动脉。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获取心腔内异常血流,再以连续多普勒(CW)获取舒张期为主的高速血流频谱.初步证实该异常血流来自于冠状动脉。此时启动E-Flow显像模式追溯该异常血流。结果5例胎儿冠状动脉瘘均出生后经超声证实。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E-Flow显像技术能够敏感地捕捉冠状动脉瘘血流,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管的走行以及瘘口的位置、大小,其血流显像优于传统的彩色多普勒。结论应用E-Flow显像技术可以在产前更加准确、快速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瘘。推荐E—Flow血流显像技术成为胎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工具之一。

  • 标签: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胎儿超声心动图 E-Flow血流显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经超声诊断并被临床证实的BAV患者70例(横裂组44例、纵裂组21例、斜裂组5例),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测最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观察患者瓣膜有无钙化、狭窄、关闭不全及脱垂.结果BAV患者部分伴有瓣膜回声增强、增厚、钙化和脱垂,可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升部增宽,纵裂组(39.840±6.361)mm,横裂组(37.480±5.793)mm,高于正常组的(30.270±2.348)mm;室间隔增厚,纵裂组(11.180±1.968)mm,横裂组(11.430±1.912)mm,高于正常组的(9.900±0.403)mm;左房横径增大,纵裂组(37.090±8.203)mm,横裂组(37.950±9.058)mm,高于正常组的(30.330±2.820)mm.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BAV有重要价值.BAV可合并主动脉升部增宽、室间隔增厚及左房横径增大,而瓣膜舒张期关闭线形态分类横裂式、纵裂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螺旋CT在脑血管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与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静脉畸形(intracranialvenousmalformation,I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层厚1.25mm,间隔0.62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150mA。经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碘含量370mg/m1),注射速度为3.5~4.0ml/s,总量为80~100ml;动脉期延迟时间18~22S,静脉期延迟时间33~39S。分析10例IVM的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vessel)”法及电子切割法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多平面体积重组、容积重建及图像融合技术对IVM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IVM患者中,单发7例,多发3例。IVM位于小脑半球6例,其中3例5处引流至一侧横窦,2例3处分别引流至岩下窦及大脑大静脉,1例引流至直窦;IVM位于额叶和颞叶各1例,引流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和岩上窦;IVM位于基底核2例,引流静脉经大脑大静脉引入直窦及窦汇。CT平扫:2例患者表现为条状、点状的略高密度影,3例患者伴发小脑出血,5例患者CT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动脉期:8例IVM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密度淡薄,2例几乎看不到病灶,10例的影像学结果均未显示IVM的引流静脉“海蛇头”特征。静脉期:2.例因引流静脉的走行和扫描平面关系,“海蛇头”征显示不明显,另8例不仅清晰显示病灶,而且还显示病灶的“海蛇头”特征。采用容积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均可清晰完整地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组成及引流静脉全程的三维影像。结论多排螺旋CT在诊断IVM中,脑静脉期血管成像优于动脉期,而静脉系统与病灶容积重建、图像的融合,是显示IVM的有效重建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颅内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胎儿头颈部血管瘤者1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特征。结果10例患者中,除了1例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外,其余9例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为6例、实性回声肿块3例。彩超诊断特征为肿块实性部分探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9例胎儿家属均选择继续妊娠,在胎儿出生后未出现死亡或心力衰竭等情况,预后良好。结论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主要特征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型或实性回声型,该病通常可自行消退,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于诊断过程中发现血管瘤较大者,应每间隔2周对胎儿进行一次心功能检查,预防引发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 标签: 胎儿 头颈部血管瘤 超声表现 临床结局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半个月,加重1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夜间饱食后出现胸闷、憋气、伴出汗、不能平卧,自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逐渐缓解,持续约20min,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给予扩冠、利尿、改善循环后好转出院,出院当日再次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于我院急诊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18年,高血压史1年。

  • 标签: 右位心 冠状血管造影术 左右转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