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根据在线发表在《柳叶刀》的荟萃分析,“由患者在家自我监测抗凝治疗和调整剂量是安全的,可以减少凝血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

  • 标签: 抗凝治疗 自我监测 安全 剂量 患者 《柳叶刀》
  • 简介:脑出血为现代医学“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为社会、家庭及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出血量少的脑出血采取内科保守对症治疗,中量至大量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活血瘀法的正确应用,可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缓解期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等,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

  • 标签: 活血祛瘀剂 脑出血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水通道蛋白质4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心脏再同步治疗(eardiacresvnchronizationtherapy,CRT)在高达40%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疗效甚微,这可能与左室不同步的病因、严重程度、心肌瘢痕组织的数量和部位以及左室电极的置人部位有关。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和合理地放置起搏电极,一直是心衰治疗的难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影像学技术 三维 起搏电极 心力衰竭 瘢痕组织
  • 简介:心室收缩机械不同步是心脏再同步治疗的重要前提,而目前评价室壁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不同超声心动图参数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面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院际转运的232例先天性心脏病危重症患儿的转运前、中和NJL科监护病房(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后的临床资料、转运距离、时间和患儿的转归。结果232例患儿,男152例,女80例;年龄1个月~12岁,中位年龄5个月;体质量2.5—25蝇,中位体质量5.5k;转运花费时间20—990min,中位时间156min;转运距离是74。620km,中位距离204km,其中47.2%的患儿转运距离100~200km,中位距离148km。转运过程中需要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患儿56例(24.1%),无1例死亡。转运的患儿均人住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其中治愈及好转220例(94.8%),放弃治疗9例,死亡3例。结论配备专业的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密切监护和及时的处理,能提先天性心脏病高危重症患儿的院际转运安全性和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院际转运 危重症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及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使用Network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截止2011年10月)中比较GLP-1受体激动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剂的心血管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45项研究,15883例糖尿病患者,包括八种干预措施(六种GLP-1类药:艾塞那肽、利拉鲁肽、他司鲁肽、阿必鲁肽、利西拉来和LY2189265,以及安慰剂和传统降糖药),研究总臂数为95.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结果相近,均未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剂之间心血管疾病安全性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结合直接和间接比较的NetworkMeta分析显示六种GLP-1类药之间两两比较的心血管安全性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基于贝叶斯理论的NetworkMeta分析可对八种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显示安慰剂心血管风险最大.结论尽管单个研究报道GLP-1类药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目前NetworkMeta分析仍无法定论,仍有待专门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NETWORK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