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者T波峰-(1协)间期及Tpe离散度(Tped)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预测价值。方法对149例DCM者按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而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测量其入院后24h内首次心电图的R—R间距,Q—T间期,Qrp(Q为自QRS波群的起点至正向T波的顶点或负向的T波最低点的距离),并测算出T波顶.最至T波终点的距离,即Tpe(P—e=QT—QTp),以及Tped(即:最长Wpe与最短Tpe之差)。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A组Tpe较B组明显延长(140.938±22.196ms〉93.833±25.91ms)。A组Tped也较B组明显延长(60.313±9.327ms〉34.083±12.866ms)。结论在DCM者中A组Tpe及Tped均较B组明显延长,表明A组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具有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跨壁复极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高血压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20例(C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20例(A组)和银杏叶片组20例(G组);C组:常规服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或利尿药,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G组在C组基础上加银杏叶片,选择同期2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N组常规服谷维素。各组治疗疗程1年。治疗前后各组均抽血清测TGF-β1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质量(LVM)。结果:G组TGF-β1浓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均低于C组(P均〈0.01),TGF-β1浓度与LVMI和LVM均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银杏叶片下调TGF-β1浓度,抑制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构。

  • 标签: 银杏 转化生长因子Bt 高血压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气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容积及氧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测定呼气正压为5、10、15cmH2O时肺复胀容积,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以及肺机械力学变化。结果随着呼气正压水平的增加,肺复张容积明显增加呈正相关(P<0.05);动脉氧合指数随着PEEP增加而增加,且变化与肺复张容积呈正相关(P<0.05);不同PEEP条件下,患者肺静脉顺应性无变化(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EEP水平越高,肺复张容积越大,有效改善了患者氧合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肺的顺应性,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容积
  • 简介:我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和导致残疾最严重的疾病.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世纪30~40年代快速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通过积极采取控烟、降胆固醇计划等预防策略后,9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在过去的20年,英国的主要卒中事件下降了40%[2].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形势也更加严峻.在卒中临床事件中,约3/4为首发卒中,故一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遵循卒中一预防指南,汲取国际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预防策略,对于卒中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卒中 一级预防 预防策略 筛查
  • 简介: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康复 二级预防 共识
  • 简介:心脏康复,是指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二级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程的长短与治疗状况和脑卒中关系密切,有效降低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本文对2000年6月到2002年6月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314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卒中患者在一预防中高血压病防治情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卒中 一级预防 高血压 治疗 调查
  • 简介: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得以生存,但因为影响本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集束化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 简介:《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of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13年1月2日发布了美国研究者对全国心血管数据注册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信息(NCDR-ICD),结果显示真实世界中置入ICD患者的生存率和两个大型一预防临床试验(MADIT2和SCD-HeFT)的结果相似[JAMA,2013,309(1):55-62]。

  • 标签: 临床试验 一级预防 生存率 ICD 《美国医学会杂志》 世界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T波电交替(MTWA)对未植入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6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MTWA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7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953人。其中662人MTWA阳性,1705人MTWA阴性,340人MTWA不确定,246人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和MTWA阴性的患者相比较,MTWA异常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HR为4.51,95%CI:2.28~8.89,P<0.001)。结论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心力衰竭 风险比
  • 简介: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颈动脉斑块、恢复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减少炎症反应作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将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二级预防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通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心电图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Ⅲ缺血组(QRS波终末变形)81例(67.5%)和Ⅱ缺血组(QRS波终末不变形)39例(32.5%),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hs-cTnⅠ检测。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与血清hs-cTnⅠ的关系。结果(1)Ⅲ缺血组中男68例(83.95%),女13例(16.05%);Ⅱ缺血组中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Ⅲ缺血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Ⅱ缺血组(P〈0.05),Ⅱ缺血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Ⅲ缺血组(P〈0.001);(3)两组血清hs-cTnⅠ测定为偏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06);(4)Ⅱ缺血组hs-cTnⅠ浓度低于Ⅲ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心电图Ⅲ缺血与血清hs-cTnⅠ浓度有关。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高敏肌钙蛋白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