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借助于大规模测序为主的基因组分析技术,将目前人类几乎所有癌症的基因组变异与基因表达水平图谱进行绘制,这将为发现肿瘤基因组的改变以及研究其生物学分子机制提供海量的数据。目前,该数据库向科研人员免费开放,提供进行肿瘤相关研究的数据。本文的主旨是对TCGA公开数据的提取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肿瘤学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TCGA数据库 肿瘤 数据提取
  • 简介:重症医学的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要基于大量的临床诊疗数据。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以及ICU工作紧张繁重等特点的多重作用下,医务工作者想要收集大样本量的数据开展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是由飞利浦集团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生理学实验(LCP)合作创建的大型公共数据库,收集了大量高质量的临床信息,很好地解决了医务工作者缺少大数据进行临床研究的现状。本文通过介绍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的使用申请及数据提取流程,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方便快捷的获取需要的数据

  • 标签: 重症医学 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ExpressionOmnibus),简称GEO数据库,由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一个完全公开的高通量基因分子丰度数据库,是一个公共功能基因组数据存储库,接受基于数组和序列的数据。该数据库主要储存基因表达数据,涵盖多个生物学领域的高通量实验数据,其提供工具帮助用户查询和下载实验和管理基因表达谱,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信息。研究者通过对基因芯片提供的大量基因表达谱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基因表达的代谢过程,分析基因的遗传特征和功能,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旨在介绍GEO数据库的架构、申请方式及公开数据的提取方法。

  • 标签: 基因表达 GEO 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肿瘤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受到医学界长期且广泛的重视。SEER数据库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于1973建立的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肿瘤数据库之一,收集了美国部分州县肿瘤患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其它相关数据,为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宝贵的肿瘤疾病相关的资料。该数据库是一个开放的状态,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申请其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该数据库的申请方式以及肿瘤数据的提取方法进行介绍。

  • 标签: 肿瘤 SEER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4%,显著优于对照组(51.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较好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商品名万爽力,化学名1-(2,3,4-三甲氧苄基)胍嗪盐酸盐,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是第一个每天服用3次的3-酮烷酰CoA硫解酶(3-KAT)抑制剂,是一种具有抗心肌缺血特性而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药物。该药可通过抑制线粒体中的3-KAT酶,优化心脏代谢,使之转变为葡萄糖有氧氧化,充分利用所供给的能量,减少缺血引起的代谢性损伤。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绞痛患者 疗效观察 劳累型 稳定性 血流动力学效应
  • 简介:目的了解循环微RNA(miR)-92a在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择sAP患者116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6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50例。比较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方差成分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其交互效应项对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的贡献。比较2组合并及禾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结果sAP患者年龄与循环miR-92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17,P〈0.05)。老年组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6)。方差成分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影响sAP循环miR92a表达。老年组合并糖尿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1),非老年组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表合并糖尿病患者(P〈O.05)。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0%(P〈0.05)。结论老年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不是年龄升高所致。提示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要特别注意引发血管内皮损伤的糖尿病。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内皮 血管 微RNAS 糖尿病
  • 简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抗栓疗法 心电图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刊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化学文摘 来源期刊 网络版 CAS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TU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2)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NaturalScience)检索自免费网站:http://search.proquest.com/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自然科学 化学文摘 CAS 网络版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刊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化学文摘 期刊检索 网络版 CAS
  • 简介: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l)已成共识,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AD)PCI是否优于强化药物治疗(MT)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纳入了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MT与PCI在stableCAD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对4410名患者进行了meta-analysis,其中2198名患者接受了PCI,2212名患者接受MT治疗。结果PCI组与MT组比较,全因性死亡、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CABG、再次PCI的Oddsratios(OR)(95%CIs)分别是1.00(0.78,1.28),1.15(0.87,1.51),1.22(0.99,1.50),1.00(0.81,1.25),1.11(0.64,1.95)。从而表明,五个临床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stableCAD,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较,PCI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荟萃分析 AMI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68例UAP病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40~80μg/min),1次/d;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3天后改为1次/d,共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两者差别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异山梨酯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硝酸异山梨酯 联合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对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持续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尔硫卓 曲美他嗪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目的寻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标志物.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颈内动脉系统四血管微栓子的同步监测及血浆MMP-9水平的测定,确定血浆MMP-9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为56例,占70.0%,其中不稳定斑块为19例,占33.9%,10例TCD微栓子阳性均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组,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微栓子阳性患者又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血浆MMP-9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水平增高易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从而产生微栓子.MMP-9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临床标志物.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 标签: REDCap 数据管理 重复测量 纵向研究
  • 简介:复旦大学的专家正在建设的“健康数据库”,将按照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建立标准化临床标本库及信息库,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疾病资源的国家级共享平台。据了解,“人群健康追踪调查”项目将通过至少20年的跟踪研究,找出中国人群中脑溢血、心肌梗塞、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病因、诊治、预防的一些共性,

  • 标签: 健康数据库 中国人群 专家 分子流行病学 复旦大学 人群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血浆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优抚医院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急性脑梗死组)和90例该院体检中心非脑梗死者(非脑梗死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6例)、稳定型斑块组(47例)、不稳定型斑块组(66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APN、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非脑梗死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N水平[(20.02±4.01)ng/ml比(8.95±3.07)ng/ml]显著降低,Lp-PLA2水平[(40.31±8.27)μg/L比(58.21±9.21)μg/L]显著升高(P均〈0.01);(2)从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到不稳定型斑块组,APN水平逐渐下降[(18.21±2.98)ng/ml比(10.31±2.12)ng/ml比(6.58±1.96)ng/ml],Lp-PLA2水平[(42.25±6.91)μg/L比(50.11±5.78)μg/L比(69.01±11.90)μg/L]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PN与Lp-PL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36)。结论:血浆脂联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脂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