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文献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滤网装置的使用逐渐增多,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因而滤网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中。作者观察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滤网装置保护下,行CAS治疗的1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滤网装置 疗效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保护 高危颈动脉狭窄
  • 简介:众所周知,在测量病人的血压方面,医生的亲自测量,其结果并不是准确。护士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很多人仍然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因为临床医生遵循正确的测量血压的程序所得的结果往往比该人的常态血压要高。这就是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效应?即正常休息时候的血压正常,但有医生在场或者做临床治疗时血压就上升。

  • 标签: 直接测量 血压计 仪器 临床医生 血压效应 血压正常
  • 简介:一项小型研究显示,使用微创外科技术植入主动脉反搏装置C-Pulse,能使晚期心力衰竭(心衰)门诊患者获益。该装置可成为左室辅助装置(LVAD)的替代。作者WilliamTAbraham博士(Ohio州立大学)表示,“C-Pulse系统非血液接触的特点使其能间歇性关闭,患者不会被装置所限,有利于个人卫生和便利……该装置每天应至少使用20h。”

  • 标签: 左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患者 门诊患者 IABP 早期 治疗
  • 简介: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国际动脉瘤治疗研究(InternationalStudyofAneurysmTherapy,ISAT)和最近发表的Barrow破裂动脉瘤研究(TheBarrowRupturedAneurysmTrial)均已证实,在经过选择适应证的病例中,血管内治疗优于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在欧洲超声心动图协会会议上,两组研究人员报道,“无需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应变便可判断由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脏损伤范围”。其中一项研究表明,与肌钙蛋白高峰浓度作为粗略估计以及MRI诊断作为参考相比,超声心动图3D斑点追踪周向应变可独立预测梗塞面积,而第二项来自保加利亚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2D斑点纵向应变是梗塞面积最佳的预测指标,虽然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也显著相关。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MRI诊断 心脏损伤 测量 径向应变 梗塞面积
  • 简介:目的:观察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准确性。方法:对丽水市辖区农民体检点进行随机分群抽样调查,对血压测量环境及测量方法进行评估,使用双听头听诊器评估血压测量读数的准确性,并对所有调查对象(n=2081)再次使用水银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复核。结果:血压测量存在现场环境较差、测量前未经充分休息、袖带和听诊器位置放置不正确、放气速度过快等问题。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所得血压值高于复核的结果(收缩压(125.28±23.41)mmHg对(124.62±22.39)mmHg,P〈0.05;舒张压(77.61±12.51)mmHg对(77.24±11.22)mmHg,P〈0.05)。乡镇社区医生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7%,复核测量检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75%。使用双头听诊器时乡镇社区医生与现场评估员测量的读数无差异(P〉0.05);514例使用电子血压测量结果显著高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收缩压(133.21±21.62)mmHg对(126.78±21.09)mmHg,P〈0.001;舒张压(82.84±12.41)mmHg对(80.15±11.59)mmHg,P〈0.001)。结论:当前农民健康体检中血压测量方法存在多种问题,必然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标签: 健康体检 血压测量 质量控制
  • 简介:美国学者Miller等发现,使用持续左心辅助装置能显著改善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作者选择133例心衰终末期需心脏移植的患者,置入左心辅助装置,随访180d。观察终点事件为:接受心脏移植、心血管康复、在药物支持下仍适合于接受心脏移植。结果显示,持续左心辅助泵使用中位时间为126(1~600)d,6个月存活率为75%(100例),12个月存活率为68%。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左心辅助装置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状态 左心辅助泵 美国学者
  • 简介:近20年治疗心力衰竭的医疗器械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肌收缩调节装置(CCM),给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选择.然而大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不适合CRT或左心室辅助装置,因为他们QRS时限不够宽或者心力衰竭症状不够严重;近年研究发现CCM可改善窄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调节装置 心肌收缩 左心室辅助装置 收缩期
  • 简介: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 标签: REDCap 数据管理 重复测量 纵向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标签: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离体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离体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离体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 组织厚度 输出功率 消融完成时间 透壁率
  • 简介:目的分析从体表心电图(ECGT)测量QT离散度(QTd)的错误理由。方法使用立体心电图仪对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进行24导通道实时同步描记12导联ECG,普通心电向量图(VCG),3导正交心电图(O-ECG),9导时间心向量图(T-VCG),变向时间心向量图(DCT-VCG)检测。结果(1)病例和对照组的QT间期,QTc在体表ECG,O-ECG,T-VCG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879-0.993,P<0.01),而QTd,QTcd在体表ECG和T-VCG之间无明显相关;(2)两组所测QTd,QTcd值在体表ECG和O-ECT,体表ECG和T-VCG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QT,QTc无明显差异;(3)从两组间的比较来看:病例组较对照组QT,QTc间期均在体表ECG,O-ECGtT-VCG上有明显延长,而QTd,QTcd仅在体表ECG上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O-ECT,T-VCG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12导联的体表ECG,在同一心动周期中只有1个整体的QT间期。QT间期的测量最好采用SECG,因从T-VCG的角度观察更准确。虽体表ECG上测量QTd在不同组间有差异,但在T-VCG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立体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 QTD 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 简介:CREATE(carotidrevascularizationwithev3arterialtechnologyevolutiontrial)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联合栓子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术对于高危/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前后分为4个研究阶段,CREATESpideRX是其中第三个阶段,主要探讨联合采用SpideRX远端栓子保护系统(美国,ev3公司)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栓子保护装置 颈动脉狭窄 高危患者 ARTERIAL 多中心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室重构患者左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对17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左室重构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采集心尖长轴左室全容积图,脱机后应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法测量LVEDV。测值分别与多层螺旋CT(MSCT)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组:LVEDV测值:RT3DE法、Simpson’s法及M型法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938、0.854、0.760(P均〈0.05);左室重构组:LVEDV测值:RT3DE法、Simpson’s法及M型法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892、0.795、0.716(P均〈0.05)。RT3DE法与MSCT测值差显著小于Simpson’s法及M型法(P〈0.05)与MSCT的测值差.同一观察者及两位观察者间RT3D测量LVEDV的差异无显著性,且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左室重构患者的左室容积,其准确性要高于传统超声心动图,可重复性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重构 心脏容量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测量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及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DE)所测量的右心室容积、RVEF、右心室面积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85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集其右心室全容积图像,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相关数值。将超声心动图图像导入Tomtec4DCardioView工作站,手动调节图像并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软件分析自动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RVESV)、RVEF;手动计算右心室搏出容量(rightventricularstrokevolume,RVSV)。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与二维超声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RVEDV、RVESV、RVSV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R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两种方法所测RVEDV、RVESV、RVSV及RVEF相关性良好(r=0.79、0.82、0.68、0.64,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DV、RVESV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相关性良好(r=0.76、0.79,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F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FAC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RVEF是可行的,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好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心室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后的血流特性改变,以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Microport,上海)治疗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15例.以相同标准采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常规造影图像,并通过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载瘤动脉远端显影延迟时间、动脉瘤瘤体内血流达峰时间、瘤体内血流曲线下面积以及瘤体内血流最大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通过DSA分析软件术后即刻分析发现,与术前相比,载瘤动脉远端延迟时间缩短中位数(M)1.031s(范围0.324~2.143s),动脉瘤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相对值)以及最大斜率(相对值)分别减少57±15和49±25.结论Tubridge支架置入前后载瘤动脉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及瘤腔内血流最大斜率的下降,证实采用血流定量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即刻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但其对于远期疗效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型 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与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应用TubridgeFD治疗的28例(共28个)颈内动脉囊状宽颈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28个动脉瘤大小为11.3~44.0mm,平均(21.6±7.1)mm.共置入Tubridge支架33枚,除1枚支架未能完全打开外,其余均成功置入目标位置.②28个动脉瘤中18个动脉瘤内填塞了弹簧圈,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瘤颈残留2例,大部栓塞16例;10个动脉瘤采取单纯FD治疗,置入FD后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对比剂充盈方式改变,瘤内对比剂滞留明显,其中7例术后瘤体充盈体积明显减少(5例充盈率减少为0~50%,2例充盈率减少≥50%).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操作相关出血性或缺血性事件.③临床随访过程中(6~30个月,平均19个月),5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症状加重,13例患者症状缓解,6例改善,4例稳定.④术后25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5~24个月,平均9.9个月),其中18例动脉瘤影像学治愈(72%),6例改善(24%,仅为少量瘤颈残留),1例稳定(4%);支架覆盖的分支动脉均保持通畅,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结论Tubridge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本组资料仅为单中心随访结果,长期疗效仍有待于前瞻性多中心的对照研究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随访研究 血流导向装置 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