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Wegener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Churg-Strauss综合征,通常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这些疾病的发生率正在增长,每百万人超过20例。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包括儿童,但以年长者居多(发病高峰年龄在55—70岁)。白种人高发,没有性别差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 WEGENER肉芽肿 过敏性紫癜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方法中,血管腔内近距离照射逐渐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新方法.近年来,在血管内照射的机制、放射源种类、剂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看来,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

  • 标签: 血管内近距离照射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 简介: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热休克蛋(Heatshock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protein,SP),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的生物蛋白,对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在各种应激原刺激伤害生物细胞时,HSP基因激活,编码合成增多,是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及细胞的内源性保护蛋白。目前,HS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们重视,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心血管疾病 protein 内源性保护蛋白 生物细胞 细胞应激反应
  • 简介:由于心脏的快速运动,精确的心脏影像需要精尖的技术。每帧图像必须在50毫秒内完成,才能将心脏瞬间的活动记录下来。

  • 标签: 磁共振 心血管 CT 心脏影像
  • 简介:在发达国家,随着透析及肾移植应用的增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大大降低了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这些病人的预期寿命仍然是有限的,其过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病的过早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当的非肾病患者相比,透析病人因患心血管病而死亡或患非致死

  • 标签: 慢性肾病 心血管病 并发症 尿毒症 心肌病
  • 简介:在培养心肌细胞和MEK1转基因小鼠中的实验证明,MEK1-ERK1/2信号通路足以引起体内的心肌肥厚.最新发现的ERK在心肌细胞中的下游靶点包括Elk-1、GATA4、p300和CBP等.ERK1/2通路还可以起到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与之相关的下游分子包括COX-2、FLICE抑制蛋白、Egr-1、ANF、PKC、RSKs等.

  • 标签: ERK分子 心血管疾病 心肌肥厚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配体(ciglitazone)在肝癌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3周龄裸鼠随机分为处理组(10只)、对照组(10只)。皮下接种HepG:肝癌细胞,待肿瘤生长至0.5cm时,处理组瘤内注射100μmol/L的ciglitazone100μl,对照组注射100出生理盐水,隔天1次,连续15次。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测定癌组织中因子VIII、VEGF和bcl-2的表达。结果处理组的肿瘤体积小、生长慢于对照组,为(2.51±0.33)gvs(3.44±0.40)g,但处理组PPAR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处理组裸鼠体内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7.8±1.9)vs(16.9±1.2),P〈0.05],VEGF的表达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为(0.149±0.057)vs(0.433±0.10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bcl-2表达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0.435±0.127)vs(0.261±0.114),处理组bcl-2的表达为正常组的1.79倍。结论Ciglitazone对肝癌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分析其机制可能与Ciglitazone增加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CIGLITAZONE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肝癌 血管生成 BCL-2
  • 简介: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尚缺乏特效治疗,人们都在探讨与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以作好预防工作。近年来研究发现,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得到重视,同时在此人群通过降低Hcy的水平,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本文就Hcy的代谢、影响因素、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疾病研究 独立危险因素 HCY 研究发现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有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早期的动脉血管收缩痉挛和后期的血管扩张所导致的头痛。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以气滞血瘀多见,我们自1998年以来自拟中药制剂祛风活血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6例,收到了教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祛风活血胶囊 药物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正>近十年来,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最为热门的,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随着各种神经介入影像技术,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日趋成熟,其诊治技术不断更新,治疗规模不断扩大,治疗效果日臻完好。本文就颅内动脉瘤血管内诊治的新进展叙述如下:1神经介入影像技术的进展随着X线机器设备,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应用了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且出现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大大提高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医生的信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栓塞材料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介入 动脉瘤破裂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反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变异的影响,但尚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影响到不同的药物治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脏表型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双盲-阳性对照-随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至少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7939例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利尿剂(chlorthalidone),钙离子拮抗剂(amlodipin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isinopril),和α受体阻滞剂(doxazosin)四个药物治疗组,并随访4~8年;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基因I/D多态性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抗高血压治疗 药物治疗 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