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胰腺(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预后与年龄、病因、伴发病、并发症等有直接关系。Ranson等提出11个危险因素中,年龄是其中之一。年龄因素也是重症急性胰腺(SAP)APACHEⅡ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回顾分析180例AP患者资料,探讨青年人与中老年人AP的临床特点。

  • 标签: 老年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患者资料 APACHEⅡ 重症急性胰腺炎 和中
  • 简介:AP与急性阑尾同为外科急腹症,在大多数情况下,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当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血、尿淀粉酶不增高时,AP有可能被误诊为急性阑尾。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共转诊收治4例AP误诊为急性阑尾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急性胰腺炎 误诊 临床表现不典型 外科急腹症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96例老年AP患者,通过与Ranson评分比较,分析BISAP评分对老年AP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胰腺63例,中、重度胰腺33例,BISAP评分及Ranson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及死亡率预测无显著性差异;BISAP评分在预测老年AP严重度中有较高的敏感性;BISAP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钙、血清白蛋白有相关性,BISAP分值越高血清CRP、血糖值越高,血钙、血清白蛋白值越低。结论BISAP评分操作简单易行,对老年AP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老年人 胰腺炎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SAP)的特点及病情转归,加强对老年SAP的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18例误诊为麻痹性肠梗阻的老年SAP患者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58例老年SAP进行比较。结果误诊组首发症状分别为肠梗阻5例,腹胀纳差4例,恶心呕吐3例,慢性便秘3例,腹痛2例,腹泻1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31例、9例、3例、11例、1例,其他1例。误诊组通过CT检查确诊13例,腹部超声及血清淀粉酶确诊分别为3例和2例;对照组通过CT检查确诊32例,腹部超声及血清淀粉酶确诊分别为15例和11例,两组相差显著(P〈0.05)。误诊组病死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对照组病死13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结论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应当注意SAP的可能,确诊有赖于腹部CT检查。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老年人 麻痹性肠梗阻
  • 简介:患者女,78岁.因"腹痛1d"入院.患者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无发热,无尿黄.门诊查血淀粉酶890U/L,尿淀粉酶15165U/L,以"AP"收入院.3个月前曾因"AP"就诊于某医院.体检:T:36.5℃:,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左侧腹部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 标签: 并发胰腺炎 穿孔并发 老年人自发性
  • 简介:2001年Steppan等在研究抗糖尿病的新药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s)作用机制时,发现在小鼠脂肪细胞中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可引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故命名为抵抗素(resistin)。此后,它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大多集中在胰岛素抵抗、肥胖和2型糖尿病方面。最新研究发现抵抗素与炎症和炎症相关性疾病有关,因此,抵抗素可能与AP有关。本文就抵抗素与AP做一综述。

  • 标签: 抵抗素 急性胰腺炎 胰岛素增敏剂 脂肪细胞 噻唑烷二酮 多肽类激素
  • 简介:急性胰腺(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重症急性胰腺(SAP)占AP10%-15%,其临床表现危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伴局部坏死者病死率约20%-30%,伴弥漫性坏死者病死率可达50%-80%,伴有MOF者,病死率几乎达100%。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使SAP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综合治疗 诊断 监护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SA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逐渐认识,由SAP所导致的腹腔高压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早在19世纪末,Marey和Burt就曾注意到腹内压升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913年,Wendt首次提出腹内高压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1951年,Baggot报道在小肠严重膨胀的情况下强行关腹会产生较高的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高压 腹内压升高 肾功能不全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SAP)病死率高、并发症多。近年来关于促炎症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利用抗炎症因子治疗SAP日益受到重视。IL-11(interleukin-11,IL-11)是近来报道的一种有效的抗炎症因子,它在肠道炎症、内毒素血症及辐射导致胸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仅就目前IL-11在SA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IL-11 抗炎症因子 促炎症因子 保护性作用 内毒素血症
  • 简介: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HL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60例非HLP患者做对照。结果HLP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病史比例分别为81.8%、59.1%、54.5%和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16.7%、13.3%和16.7%(P〈0.05或〈0.01);而HLP组胆系结石占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酗酒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HLP组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CTS!)、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15±0.07、4.46±2.58和3.2±1.7,均高于对照组1.62±0.22、2.62±1.90和0.9±1.2(P〈0.05或〈0.01),而HLP组血淀粉酶为(580±22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0±472)mmol/L(P〈0.01)。HLP组血三酰甘油(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77,P〈0.05),对照组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17,P〉0.05)。结论HLP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血TG水平与HL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脂血症 代谢综合征 Ranson积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AP)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AP患者497例,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以三酰甘油(TG)〉11.3mmol/L或者TG在5.65~11.3mmol/L之间,但血清呈乳状者为标准分为重度高脂血症组和轻度高脂血症组,另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组(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组(SAP),分别观察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重度高脂血症组13例,轻度高脂血症组47例。重度组5例(38.5%)有AP发作史,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0.6%(P〈0.05);重度组病因以高脂血症为主,轻度组以胆源性为主。重度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为(8.17±2.76)mmol/L,TG为(13.47±4.12)mmol/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4.97±1.67)mmol/L和(4.09±2.18)mmol/L(P〈0.01)。另一方面,SAP组血淀粉酶、血糖、TG、TC及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96±2233)U/L、(14.17±8.37)mmol/L、(7.69±6.56)mmol/L、(5.39±3.58)mmol/L和(6.30±3.27)d,MAP组分别为(831±1348)U/L、(8.28±3.89)mmol/L、(5.55±3.92)mmol/L、(5.64±1.79)mmol/L和(4.29±2.62)d,两组比较,仅血糖水平和腹痛缓解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高脂血症者AP的复发率高,高血脂程度与AP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研究磷脂酶A2(PLA2)抑制剂氯丙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12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只)、ANP组(45只)和氯丙嗪组(45只).采用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对照组胰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氯丙嗪组于制模成功后即刻、24h、48h腹腔注射0.4%氯丙嗪0.25ml/100g体重;ANP组和对照组术后同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于术后24h、48h、72h分别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淀粉酶、PLA2、IL-6;取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氯丙嗪组制膜后72h胰腺病理分值为3.57±0.73,较ANP组的13.29±1.03明显减轻.氯丙嗪组术后72h血清淀粉酶和PLA2水平分别为(1658.0±277.0)U/L和(12.26±1.40)ng/ml,较ANP组的(3666.7±1233.0)U/L和(17.04±1.16)ng/ml显著降低(P<0.01).氯丙嗪组术后24h、48h、72hIL-6水平分别为(116.27±14.49)Pg/ml、(82.75±8.86)pg/ml、(75.35±6.17)pg/ml,也较ANP组的(160.88±27.19)Pg/ml、(125.51±30.71)pg/ml、(111.77±19.10)pg/ml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丙嗪腹腔注射治疗ANP大鼠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氯丙嗪 磷脂酶A 大鼠
  • 简介:急性胰腺(AP)的发病原因,在我国既往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其次是酗酒和暴饮暴食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高脂血症(HL)已成为AP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AP病因的1.3%~3.8%,而12%~38%的AP伴有甘油三脂(TG)升高。所以,HL既是AP的病因,又是AP代谢紊乱的常见并发症,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HLAP)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诊疗 常见并发症 医务工作者 发病原因 胆道疾病
  • 简介:急性胰腺(acute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的急危重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外统计,AP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人,并呈增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061例AP患者临床特征,为AP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急危重病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例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分析急性胰腺的病因及预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例急性胰腺患者均能治愈出院,无1例病人发展为出血坏死性胰腺。无休克、败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急性胰腺患者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发病的原因,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护理 预后
  • 简介: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肝胆外科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acutepancreatitis,AP)267例,其中61.8%(165/267)行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学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SAP的CT灌注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9例SAP患者、17例MAP患者以及41例胰腺正常者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r)、毛细血管通透性(IS)等灌注参数,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AP组的BF、BV平均值为(121.5±55.27)ml·100mg^-1·min^-1、(11.7±5.26)ml/100mg,SAP组平均值为(63.58±36.91)ml·100mg^-1·min^-1、(7.13±2.11)ml/100mg,差异显著(P〈0.01);较正常组的(219.17±98.02)ml·100mg^-1·min^-1和(18.60±14.75)ml/100mg,均显著降低(P〈0.01)。MAP组和SAP组的PS分别为(25.14±10.7)ml·100mg^-1·min^-1和(34.61±11.25)ml·100mg^-1·min^-1,均高于正常组的(16.61±9.36)ml·100mg^-1·min^-1(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判断SAP的严重程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计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