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常规血生化检查提示:血淀粉酶2061U/L,但患者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查尿淀粉酶为252U/L,在正常范围(200~1000U/L)。行胰腺CT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按AP治疗(禁食、水及滴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静脉泵入奥曲肽等)。1周后,复查血淀粉酶为2516U/L。

  • 标签: 巨淀粉酶血症 慢性支气管炎 血淀粉酶 血生化检查 消化道症状 尿淀粉酶
  • 简介:<正>心脏不仅是机械泵血,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器官,而且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机体水、平衡及血管张力的调节。心钠素(Atriumnatriuretic.peptida,ANP)是最早发现的心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其后又相应发现了脑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C型利利尿肽(CNP)。心脏是贮存和分泌BNP的主要器官。BNP具有利尿、利和扩张血管作用,这与ANP相似,但进一步研究发现BNP的分泌、代谢及其

  • 标签: 脑钠素 NATRIURETIC 利钠利尿肽 心肌细胞 血液循环 病人血清
  • 简介:记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退。最初的记忆恶化是因为突触功能的改变而不是因为神经元的丢失。由于神经退行性变,一些个体继而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作者使用了Tg2576小鼠研究在没有神经退行性变或淀粉样蛋白变性时记忆减退的原因。这种小鼠表达与AD有关的淀粉洋前蛋白变异体。

  • 标签: 淀粉样蛋白变性 记忆受损 蛋白聚集 神经退行性变 特异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证实,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启动子部位的CpG岛甲基化是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对肿瘤抑癌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抑癌基因甲基化 定量检测 SPARC 胰腺癌 CPG岛甲基化 DNA甲基化
  • 简介:目的比较硝普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58例住院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硝普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5.4%(χ2=P<0.01).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普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治疗组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NA中SARP2基因甲基化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原发性胰腺癌、10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清游离DNA,经亚硫酸氢盐修饰后,行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的BSP扩增和测序。结果12例胰腺癌外周血DNA、10例慢性胰腺炎外周血DNA中分别有10例(83%)和4例(40%)检测出明显的SARP2基因甲基化改变。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为16.8%;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甲基化率为10.4%,健康志愿者为2.2%。3组间的SARP2CpG岛甲基化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或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NA中可以检测到SARP2甲基化改变,SARP2甲基化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SARP2基因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SPARC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7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CP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以及6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液标本,抽提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然后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DNA中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位点均无甲基化.正常胰腺、CP、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SPARC基因第2、3、4、5、6、7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1.6%、47.1%、37.5%、24.7%;第1,8、9、10、11、12CpG位点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0%、28.7%、16.7%和0.胰腺癌SPARC基因甲基化率与正常胰腺、CP比较均差别非常显著(P<0.001),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别不显著.胰腺癌SPARC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危险诱因(如长期吸烟或饮酒、CP)、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胰腺癌SPAR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可能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 标签: 胰腺肿瘤 SPARC 甲基化 CPG岛 基因诊断
  • 简介:基因诊断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学中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抑癌基因静默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些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发生在肿瘤早期组织形态学改变之前,因而有可能成为早期癌变的检测指标。本文就近年来在胰腺肿瘤研究中发现的甲基化异常基因做一综述。

  • 标签: CPG岛甲基化 甲基化异常 早期诊断 基因诊断 胰腺癌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DNMT3BmRNA表达量分别为9.4±5.9、1.02±0.71和0,相差非常显著(P〈0.05);DNMT3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14.3%和10.0%,相差也非常显著(P〈0.01)。DNMT3B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DNMT3B蛋白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性别、神经浸润、肿瘤大小、血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DNMT3B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胰腺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 标签: 胰腺肿瘤 甲基转移酶类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发生生重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血管内水分迅速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水肿及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SAP并发的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是SAP病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脑的毛细血管渗漏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组织内最重要的水通道蛋白,本研究探讨AQP4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脑毛细血管渗漏中的作用。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脑 羟乙基淀粉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正>4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例,米力农+硝普组,将米力农5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先按40μg/kg速度从静脉注射(微量泵入)10min,继续以0.5μg/(kg·min)静脉点滴(微量泵入)持续约120min,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另予硝普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稀释后,以10μg/min的起始速度,从另一静脉通道(微量泵)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微量泵 心功能级别 超声心功能 顽固性心衰
  • 简介: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的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胰外器官损害中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仅次于肺功能障碍,位列第二。SAP早期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造成内皮细胞破坏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增加是造成胰性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进行液体复苏,观察HES130/0.4对ANP时肾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羟乙基淀粉130 水通道蛋白1 鼠肾组织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30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NMT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NMT1mRNA的表达量为2.32(1.17~5.17),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0.78(0.07~3.14,P<0.05).胰腺癌组织中导管细胞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2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9±15.0)%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胰腺癌导管细胞DNMT1阳性率54.5%为界,分为高表达组(19例)和低表达组(11例).DNMT1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χ^2=6.897,P=0.029)、淋巴结转移(χ^2=4.739,P=0.029)、神经浸润与否(χ^2=5.44,P=0.020)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血清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组织DNM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侵袭力、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检测HOXA7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sequencing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combinedbisulfiterestrictionanalysis,COBRA)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应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各细胞株,检测处理前后细胞HOXA7mRNA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和SW1990细胞均表达HOXA7mRNA,而PANC1细胞不表达HOXA7mRNA.CFPAC1、BxPC3、PANC1和SW1990中HOXA7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93.16%、90.65%、90.09%、52.30%,SW1990细胞的HOXA7甲基化率较其他三株细胞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经5-aza-dC处理后,PANC1细胞的HOXA7mRNA重新表达,BxPC3的HOXA7mRNA表达增强;而CFPAC1和SW1990细胞的HOXA7mRNA在5-aza-dC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细胞的HOXA7mRNA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而CFPAC1和SW1990细胞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HOXA7基因 5-氮杂胞苷
  • 简介:目的验证和比较持续静脉滴注外源性脑肽(BNP)和依那普利灌胃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梗死+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治疗组;心肌梗死+脑肽[0.06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推注治疗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评估各组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状况。结果BNP和依那普利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质量指数的增加(分别减少13.2%和16.9%,P〈0.05),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左室舒张未压(分别降低33.0%和45.8%,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给予BNP和依那普利持续治疗28天后,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大小和左室短轴收缩率(FS)优于对照组[LVEDD:对照组(8.8±0.6)mm,依那普利组(7.5±0.7)mm,脑肽组(7.5±1.0)mm,P〈0.05;FS:对照组(19.2±2.6)%,依那普利组(27.7±5.6)%,脑肽组(27.5±3.9)%,P〈0.05]。依那普利和BNP都能够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期非梗死区的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的增生[对照组(6.8±1.4)%,依那普利组(4.0±0.9)%,脑肽组(3.7±1.1)%;P〈0.05]。静脉输注BNP治疗可升高心肌的cGMP含量,但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及依那普利。BNP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含量无明月显影响。结论心肌梗死后持续静脉给予BNP可能通过cGMP介导的信号途径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肥厚、心室扩大,改善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利钠肽
  • 简介:B型脑肽是心室在容量或压力负荷下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试验证实,它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其血清浓度变化可以预测药物和器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基于BNP生理作用开发的药物一奈西利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代偿期心衰的治疗,其短期疗效已由诸多临床试验证实,但能否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对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仍然受到质疑,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

  • 标签: B型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奈西利肽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8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支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mg加入0.9%生理盐水60mL静脉微泵泵入,5ml/h,持续24h;泮托拉唑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共用48h。比较患者ERCP术前、术后3h、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4例(10.45%),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63例(47.01%)和37例(27.61%);观察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1.49%),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29例(21.64%)和13例(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 标签: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Endoscopic RETROGRADE
  • 简介:目的评价甘氨双唑(希美)联合放疗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增敏放疗组30例肿瘤患者采取希美联合放疗,与采取普通放疗的30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增敏放疗组完全缓解22例(73.33%),普通放疗组完全缓解12例(40%)。两组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增敏放疗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放疗组,且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

  • 标签: 甘氮双唑钠 放疗增敏 放射疗法 毒副作用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