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Cordis)治疗冠脉支架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2l例冠心病冠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TM支架(Cordis)治疗,对16例前降支支架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16个,4例右冠支架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4个,1例回旋支支架再狭窄患者置入CYPHER支架1个.观察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及2-14个月随防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率为5%±3.5%,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支架近远段无新夹层,血流TIMI3级,临床随访2~14个月21例心绞痛消失,其中12例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无支架再狭窄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治疗冠脉支架再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单纯再次扩张及首次置入普通支架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雷帕霉素
  • 简介: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术(pereutaneoustranscoronarycoronary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迅速,但PTCA术后再狭窄高达50%,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仍然达5%~10%,防止再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再狭窄一直闲扰着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再狭窄 机制 防治
  • 简介:消化道晚期肿瘤如胃窦癌、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癌、胰头癌、胃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往往会出现胃出口恶性梗阻.从而发生顽固性呕吐、腹胀,不能进食,体重减轻,脱水,生活质量迅速恶化。虽然传统的外科手术可以缓解梗阻症状.但并不延长患者的实际生存时间,且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另有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而丧失外科手术机会

  • 标签: 内镜 金属支架 胃出口 恶性梗阻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正>41例患者45处病变行PTCA+支架治疗,成功置入Radius支架45个。术后血流TIMI分级为3级。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为(87.4±11.3)%、(8±9.2)%、(49.8±10.7)%和(57.2±12.3)%。冠脉超声显示,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支架横断面积(mm~2)分别为8.25±1.83、9.58±2.59和10.46±2.69(P<0.01)。表明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是研究支架再狭窄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冠脉造影 支架术 临床应用 横断面积 狭窄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72h)经镜胰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清胰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患者245例。其中,发病72h内行经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鼻肠营养管鼻饲清胰颗粒及肠营养患者133例(A组),对照组为同样于发病72h内行经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并鼻肠营养管置入行肠营养患者112例(B组)。比较2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降钙素原(PCT)降低水平、胰腺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腹胀缓解时间(3.8±3.2)d、腹痛缓解时间(2.6±2.1)d、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8±1.6)d、WBC恢复正常时间(2.6±1.3)d、总住院时间(9.4±2.1)d及术后PCT水平(2.59±2.33)ng/ml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2±2.4)d、(4.9±2.7)d、(4.4±3.7)d、(4.1±2.7)d、(12.6±3.3)d、(3.98±3.03)n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72h)经镜胰胆管支架置入术可解除病因、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经鼻肠营养管尽早给予肠营养可恢复肠黏膜屏障、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联合应用清胰颗粒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并缩短总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胆管支架 清胰颗粒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简介: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以不可逆转的胰腺纤维化损害和胰腺组织破坏为特点,导致上腹部慢性疼痛和、外分泌功能的损害。发病率虽然尚无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显示,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内镜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 炎症性疾病 胰腺纤维化 外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狭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择颅内外狭窄血管进行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率(9.38%)显著低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视物模糊、肌力等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患者死亡,术中无脑卒中发生、支架移位与脱载,术后2d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术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增多,达峰时间缩短,所有患者放置支架手术成功。结论对缺血性卒中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采取支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血管狭窄情况 NIHSS评分
  • 简介:胰腺脓肿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s,SAP)后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0%~70%,其病死率可达50%[1-3]。外科清创引流术曾是胰腺脓肿惟一的治疗手段,但其创伤大、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甚至达92%,术后病死率约8%~40%[4-5]。近年来,随着镜技术的发展,因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镜下穿刺引流术、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技术。现就此做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坏死组织清除术 内镜治疗 胰腺脓肿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病死率
  • 简介: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的原理与腹部超声相似,其区别只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装在内镜顶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胰腺是腹膜后器官,且与体表距离远、位置深,普通影像学检查对胰腺活检和胰腺疾病微创治疗有一定局限性。由于EUS是将镜插入胃和十二指肠肠腔,经胃壁、十二指肠壁观察邻近胰腺组织,可清晰显示胰腺实质和导管,因此EUS对胰腺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 微创治疗 ULTRASONOGRAPHY 诊断 十二指肠壁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67岁,主诉“阵发性胸痛半月余”,于2010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肩背放射痛,持续约5min,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脂及对症治疗,患者上述症状仍间断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金属裸支架 斑块破裂 血栓 继发 新生
  • 简介:胰性腹水(pancreaticascites)为由良性胰腺疾病引起的,能够被腹部超声、CT发现的腹腔游离液体。腹水呈渗出液,腹水淀粉酶浓度很高,通常≥1000U/L,并且腹水蛋白浓度〉30g/L。腹水是由于胰液从一个伴有破裂胰管的假性囊肿(43%~80%)或无假性囊肿的破裂胰管处(10%)渗漏引起,但有10%的患者腹水原因不明。慢性胰腺炎患者,胰管旁炎症后的纤维化组织较脆弱,易遭到破坏而导致胰性腹水。除胰液外,胰性腹水似乎还存在一种起因不详的渗出性成分。

  • 标签: 胰性腹水 内镜治疗 胸水 良性胰腺疾病 蛋白浓度 假性囊肿
  • 简介: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及胰腺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随着镜技术的发展,ERCP因具有微创、有效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外科手术,成为胰腺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我们采用镜下鼻胰管引流术(ENPD)治疗胰瘘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引流治疗 内镜技术 胰瘘 胰腺外伤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AAA)的初步结果。方法4例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行开放手术的近肾AAA患者,根据术前CT数据定制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于全身麻醉下置人此支架型血管并置入肾动脉支架。结果术后即时造影示各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两例有少量近端I型漏。术后3个月复查4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两例I型漏均消失,但另一名患者出现Ⅱ型漏。结论应用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AAA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开窗支架型血管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 简介:<正>76例患者均予以扩容、制酸、止血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24小时无效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喷洒止血法(用8mg%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注射止血法:在出血部位边缘2mm周围2~4个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深度为3~4mm,每次注射0.5~2.5ml,可反复注:肾上腺素用量为3.7~10ml。高频电凝止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镜下止血 冰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 止血法 高频电凝
  • 简介:目的探讨镜下喷洒或注射药物联合雷尼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并发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4例为治疗组,用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或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治疗,术后给予雷尼替丁150mg一日两次静脉滴注,48例为对照组,单用雷尼替丁静脉滴注和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治疗。结果:24小时的止血率治疗组为77.3%(34/44),对照组为16.7%(8/48),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2=33.99,P<0.001);72小时的止血率治疗组为90.9%(40/44),对照组为70.8%(34/48),两组有显著差异(?2=5.88,P=0.015);5天的止血率治疗组为97.7%(43/44),对照组为93.8%(45/48),两组疗效相似(?2=0.179,P=0.672)。结论:镜下喷洒或注射药物,术后联用雷尼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时间短,疗效良好,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并且操作较简便,所需的设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药物喷洒 药物注射 联合用药 雷尼替丁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血管腔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6.2±10.8)岁。患者均表现为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合并上肢缺血症状。运用血管腔技术,对锁骨下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扩式支架,术后双上肢收缩压差显著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或改善33例,无效2例,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经康复锻炼后好转;2例操作没成功,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再狭窄3例,支架断裂1例。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腔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神经系统症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闭塞 神经症状 动脉硬化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