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研究显示,性别与老年慢性病患者久坐行为密切相关,男性是老年MHD患者久坐行为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男性更喜欢看电视、下棋、打牌等静态活动,而女性则更喜欢做家务、锻炼等活动。此外,男性通常更容易发生血管疾病,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久坐,以避免对身体造成威胁。有必要分析患者久坐行为背后的多种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科普运动方式、时间、类型等,引导患者适量运动。

  • 标签: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久坐行为研究 适量运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本文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并强调了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在预防自杀行为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杀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改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行为改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结果:对照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期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的护理价值,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普及了康复知识,提高了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老年冠心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评估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2023年3月1日起本人于华西二院康复科进修时到院就诊的92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研究,通过CBCL对其筛查、评估,以判断患儿具体症状。结果:通过诊断,所有儿童的行为情绪问题概率为67.39%,其中,男患排名前三的问题是社交退缩、违纪与攻击,占比分别为:58.00%、42.00%、24.00%,女患排名前三的问题是社交退缩、抑郁与多动,占比分别为50.00%、23.81%、21.43%。结论:采用CBCL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评估,可有效判断其存在的行为、情绪问题,并明确其中比较严重的症状,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情绪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术后患者行短信健康教育联合电话随访后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2-2024/2间本院收治的82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组患者开展出院指导干预,后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短信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进行干预,然后对不同组患者健康行为受到的影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在起搏器的类型、使用寿命与频率设置方法方面的熟知率均达到了100%,比对照组的39.0%,36.6%和36.6%均显著更高(P<0.05);在脉率自测、避免磁场、定期复诊、急救药品携带、手机正常接听、运动正确等健康行为方面调查中,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显著更大(P<0.05)。结论:在临床开展起搏器术后,如果可以在术后给予患者联合短信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指导与督促患者术后行为,显著改善他们的健康行为,加快他们尽快康复。

  • 标签: 起搏器术 术后康复 健康行为 短信健康教育 电话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56例早产儿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发育支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体重与NANB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发育支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生长发育与神经行为,促进新生儿成长。

  • 标签: 发育支持性护理 早产儿 生长发育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紧急情况下,特别是针对自我伤害行为的评估与管理策略。通过分析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原因以及其对患者和医疗系统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策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并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护理策略 自我伤害 行为评估 紧急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社区共计52名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52名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的时间开始于2021年十月份,研究的截止时间是2023年十月份。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将参与研究的52名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每组均纳入26名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的患者提供社区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以此判断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结果:经过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居家养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社区护理 居家养老 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OX健康行为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乳腺癌患者,共48人,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剔除对照组失访4人,实验组失访3人,最终对照组20人,试验组21人。对照组年龄为(68.25±5.12)岁,实验组(67.85±5.38)岁,两组病人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以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理念的基础下采用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分别于术后1月、3月及6月了解患者相关的疑问以及需求,分析个体情况,帮助患者消除相关负面情绪。并最终依据PANAS量表以及SAS焦虑量表的得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第1月后两组患者正负面情绪以及焦虑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而3月后以及6月后,实验组的正面情绪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负面情绪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焦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COX-IMCHB理论指导下的管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及焦虑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乳腺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干预(CBTI)对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依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名抑郁症患者并服用BZD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CBTI治疗,对照组40例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案。通过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在BDEPQ评分中降低了30%,HAMD评分降低了25%,PSQI评分改善了40%,PSG显示睡眠效率提高了15%。相比之下,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显著较少。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CBTI能有效减少BZD的依赖性,改善睡眠质量,并对抑郁症状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提示CBTI可以作为传统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 苯二氮卓类药物 药物依赖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焦虑症伴有睡眠障碍患者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患有焦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治疗时间介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且伴有睡眠障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干预过程中,仅是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干预环节,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相对较高,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干预时,若其存在睡眠障碍,应在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提升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水平,缓解患者睡眠障碍。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 睡眠障碍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