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P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2001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法莫替丁片剂研成粉末敷于创面治疗压疮患者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效果 压疮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总结38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入院6周内经过床上锻炼期、坐位平衡至站立期、站位训练期、行走训练期的早期康复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入院6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29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6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3例。平均住院天数(41±8.4)d。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康复
  • 简介:混合农药急性中毒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后产生的急性中毒,是近来农药急性中毒急救中的一大课题,迄今,有关混合农药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的报道较少,现对近几年来收住我院急诊科38例急性混合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就其抢救及护理观察特点总结如下。

  • 标签: 混合农药 急性中毒 急救措施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之后,肿瘤的基因治疗逐步应用并且显示了一定的疗效。2007年3月,我院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伯、替加氟治疗舌癌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氟治疗 顺伯 舌癌 护理 全身性疾病
  • 简介:结核性损毁肺属重症肺结核,是由于初治肺结核久治未愈,反复复治,造成一叶或一侧肺有广泛的纤维干酪样病变;结核空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狭窄;反复结核性及混合性感染及排菌;肺组织破坏严重,胸膜增厚,使该叶或该侧肺基本失去呼吸功能。结核性损毁肺病程长,且因肺结核及混合感染反复发作而出现咳嗽、咯脓性痰、间断咯血、反复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生活质量极度低下,全肺切除术是治疗结核性损毁肺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结核性损毁肺 围手术期 护理技术 结核空洞 支气管狭窄
  • 简介: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有时可并发药液渗漏而造成局部损伤,甚至引发医患纠纷,给病人带来痛苦并影响医疗质量。我院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发生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药液渗漏局部损伤38例。现将静脉用药局部渗漏损伤的救治与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操作 渗漏损伤 静脉用 救治 药局 静脉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38例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38例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专科评估;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喂养,预防呼吸道梗阻及喉头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喉喘鸣音加重,所有病人经过精心治疗护理,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1、3、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腭裂 喉软化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38例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38例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专科评估;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喂养,预防呼吸道梗阻及喉头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喉喘鸣音加重,所有病人经过精心治疗护理,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1、3、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腭裂合并喉软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腭裂 喉软化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估在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此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38位。通过随机分配,形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9位患者。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模式,即综合护理和传统护理。术后,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和疼痛感知方面的差异。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以及疼痛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疼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示出其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腔镜 颈部小切口 甲状腺手术 护理体会
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呼吸以及心率更低,而SaO2更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PaO2以及pH更高,而PaCO2更低,P<0.05。与参照组对比,实验组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仍以手术根治为首选,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仍是治疗浸润性乳腺癌必不可少的步骤,其目的一是分期,二是治疗。然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手术切口大而影响美观。1997年,Suzanne在临床上创建了基于脂肪抽吸术的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技术,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乳腔镜 浸润性乳腺癌 女性恶性肿瘤 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筛检试验
  • 简介:总结83例甲型H1N1流感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认真做好隔离,加强病情观察,给予平衡饮食,重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注意安全管理。83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和院内感染。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呼吸道传染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甲型H1N1流感(甲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危重甲流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就地隔离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经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连续2次阴性,体温正常,无并发症,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严密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积极心理干预对危重甲流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切实执行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发生。

  • 标签: 危重甲型H1N1流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