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医源性感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拣选 60 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 30 例未感染, 30 例出现医源性感,结合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发生医源性感的概率和风险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感染组患者发生医源性感类型主要包含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两种,其中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分析诱发医源性感的风险因素,当中患者年龄以及原发性疾病、医疗器械清洁状态等三个大的因素是诱发消化内镜医源性感的主要风险因素。 结论 消化内镜医源性感存在明确的风险因素,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积极预防。

  • 标签: 消化内镜 医源性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预见性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导管相关性感发生率、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预见性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提供患者的置管时间、导管相关性感发生率、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见性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在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入的住院治疗患儿,其中在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5月)的患儿纳入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共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为1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为20%,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有一定的控制效果,感染的概率,同时还能增强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化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修复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取的68例交叉感染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应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诊疗质量评分和感染发生率做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疗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应对性护理 交叉感染 口腔修复科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后进行产褥感染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且出现产褥感染的产妇共 80例纳入其中,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则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产褥感染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长以及伤口愈合用时均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剖宫产后极易出现产褥感染,针对这类情况可以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有利于产妇后期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产褥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导致烧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拟定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份至 2019 年 6 月份我院接收的 30 例烧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对导致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拟定护理对策。 结果: 30 例患者均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且自身免疫力 低下 。 结论: 抗菌药物滥用、自身免疫力低下为引发烧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在做好其创面护理工作的基础上,遵医嘱科学用药,并采用多种干预方式,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 标签: 烧伤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定点综合 医院急诊 科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方法:总结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急诊规范化管理经验,确保急诊工作的正常运作。结果:通过加强规范性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诊就诊患者 人次,无一例因在我院就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定点综合 医院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 ; 科学培训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严格的督导检查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保证 。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规范 化 管理 医院感染 定点综合 医院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科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5月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未感染者分为对照对比组和研究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感染感染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对比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对比组,心功能改善不如对照对比组研究观察组有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其中呼吸道感染最易发生;综合分析患者感染与年龄、心功能、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准确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加强临床治疗措施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预防感染,重视对感染患者的保护和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治疗标准。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 18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调查并统计所有产妇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 针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在临床中,年龄、合并基础疾病、BMI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剖宫产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剖宫产后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体会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感染科的护理风险以及实施相关的对策。 方法 选择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 160 例感染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护理。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通过对比,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7.5% ,其中交叉感染 2 例、肺部感染 2 例、毒液未处理好 1 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62.5% ,其中交叉感染 17 例、肺部感染 12 例、毒液未处理好 15 例、针刺伤 6 例。对照组护理效果为 84% ,观察组护理效果为 63%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5% ,观察组为 68% 。 结论 对于感染科会出现的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管理对策,这样能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 感染科 护理风险 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恢复、清洗、消毒和分发。因为有些器械和物品需要直接接触患者,一旦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不符合标准,就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形成医院感染。随着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无效无菌物品引起的感染数量逐渐减少,但部分科室重复使用消毒灭菌设备,院内感染风险仍未消除。因此,如何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本文首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在预防院内感染中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加大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的建议。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消毒方法,预防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医院感染加强控制,进一步对护理工作进行强化,提升管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临床护理教学运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感染科实习护生,共计60名,纳入时间段2017年6月~2019年11月。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效果,运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实习护生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带教对策不同,对照组实习护生运用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实习护生采用PDCA循环教学,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水平以及带教满意度。结果:运用PDCA循环教学方式的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染科教学效果,本次研究需要选取科室部分实习生,结果显示实习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明显提升,带教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PDCA循环 感染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控制内科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选取在我院内科 ICU病房接受治疗的 162例患者,随机均匀分为两组,每组 81例,护理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选择可对医院感染加以控制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感染发生几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 6.2%)、( 98.85)均优于对照组( 32.1%)、( 85.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 ICU病房患者时选择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ICU病房 护理措施 内科 医院感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并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在血透室感染控制探究。 方法: 本院自 2019 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共收治 90名在血透室治疗的话患者,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在进行不同的方法护理后,研究组的患者中45例患者只有 2例出现感染,而对照组出现了 5 例感染( 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 97.77%)高于对照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在血透室中控制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率,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强管理 血透室感染
  • 简介: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无法有效抵抗外部的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本文对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目的:验证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 12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实验组使用推拿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就诊,并随访一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61.67%,统计学分析(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推拿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 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ICU中的住院患者 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 ICU医院感染总发生率 5.7%低于对照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中使用风险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作用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ICU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