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背景下对侧隐匿鞘状突未闭的处理方法及结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且均于术中发现对侧隐匿鞘状突未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均实施高位结扎,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选择性高位结扎,术后随访一年对两组患儿异时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率,评价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腹腔镜手术中对侧隐匿鞘状突未闭的处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后随访调查期间意异时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可有效发现对侧隐匿鞘状突未闭,但并非所有鞘状图未闭均需结扎处理,选择性结扎即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可避免过度医疗的问题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隐匿性鞘状突未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64排CT冠脉成像在隐匿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隐匿冠心病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予以64排CT冠脉成像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64排CT冠脉成像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特异度为66.67%,灵敏度为100.00%,两种检查手段在隐匿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检出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疑似隐匿冠心病诊断中,开展64排CT冠脉成像检查,能够有效进行冠脉情况的检查,为疾病诊断提供切实依据。

  • 标签: 64排CT 冠脉成像 隐匿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 研究探讨 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 [ 方法 ] 以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 200 例 急诊外科创伤( Ⅱ 类、 Ⅲ 类及严重创伤的 Ⅰ 类伤口 ) 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 100 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消毒清创处理;研究组, 抗感染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且评价愈合程度,另外统计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 结果 ] 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Ⅰ级愈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 结论 ] 抗感染药物治疗可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作用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急诊外科 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和感染控制的状况,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各科室消毒灭菌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其中包含了空气消毒资料、表面消毒资料以及效果消毒剂资料等等,对消毒灭菌效果和感染控制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染控制措施。结果:各个科室 6087份消毒灭菌资料中,合格样本为 5492份,合格率为 90.22%。而在本次消毒灭菌监测采集样本中, 2018年样本为 3043份,合格样品 2597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85.34%; 2019年样本 3044份,合格样本 2970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97.57%,充分证明了消毒灭菌监测合格率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空气资料、物体表面资料、一次性医疗用品资料、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以及医院污水资料,其中空气资料样本合格率 90.21%( 2812/3118),物体表面资料样本合格率 87.23%( 2196/2518),一次性医疗用品样本资料合格率 95.24%( 194/204),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合格率 89.21%( 137/154),污水资料合格率 91.12%( 84/93)。结论通过对于各个科室的消毒质量的强化监测管理工作,选择边监测边整改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的提升,值得推广 。

  • 标签: 医院 消毒灭菌 感染控制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利用孕前优生检测方法明确育龄期女性 TORCH 感染情况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服务中心接受孕前优生检测的 20 例育龄期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检育龄期女性血清中 TORCH 特异性抗体展开检测,统计、分析所得检查结果后,对受检育龄期女性的 TORCH 检测阳性率展开观察。 结果: 20 份检测样本的 TOX-IgM 、 CMV-IgM 、 TOX-IgG 阳性率均为 0.00% ( 0/20 ), CMV-IgG 阳性率为 55.00% ( 11/20 ), RV-IgG 阳性率为 60.00% ( 12/20 )。 结论: 在育龄期女性接受优生检查时为其实施 TORCH 检测可充分明确其感染状况,降低其怀孕后所面临的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对我国人口质量的提升十分有利。

  • 标签: 孕前 优生检测 TORCH感染 优生优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致使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关策略,为临床预防

  • 标签: 妇产科 术后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工作中引起病患常见感染的原因,寻找有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择取我院住院治疗的 96 例科室病区病菌侵袭的病患为观察对象,这些病患均是因为医院内的病菌引起的侵入,根据病患的感染病情的情况,了解了在医院内引起病菌侵袭的原因。 结果 发生在 96 名病患中的感染,患者最多见的被侵入部位是手术切口、呼吸道、尿路等。产科手术后的主要病菌侵入部位是手术伤口和呼吸道,被侵袭的发生率随着病患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结论 科室病区病人在护理照料过程中有各种病原菌引起不同部位的侵袭,引发不良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妇产科病区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应分析感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不停地提升护理照料服务质量和水平,消除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导致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 分析 247例肾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围绕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显示 ,肾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人血白蛋白、抗生素种类等因素有关 (P<0. 05)。 结论 : 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增加肾内科患者院内感染机会 ,本研究表明减少侵入性操作 ,合理减少抗生素使用 ,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进 ,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12月医院将风险评估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以风险管理知识作为指导,有效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争取最大程度上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结果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险评估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 标签: 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60例诊断肺结核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CD4计数、影像学等方面分析T-SPOT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SPOT阳性率低于女,但是无统计学差异;而合并糖尿病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非合并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CD4200μ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 孔或者 B 孔(T-SPOT数值)不同病变范围的肺结核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范围重度者T-SPOT数值明显低于轻、中度者,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 T-SPOT 受复杂的临床因素影响较小,有很好的灵敏度并且能很好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评估。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临床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筛选 2018年 6月 -2020年 4月期间入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106例参与治疗,标志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以常规治疗方法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 96.23%)高于常规组( 90.57%),治疗有效性指标以统计学方式分析结果有差异( 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 96.23%)比常规组 (88.68%)高,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统计学对比结果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对患儿的疾病康复有很大意义,患儿家属也对治疗结果更加更加满意。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法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门诊患者采取门诊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控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接收的门诊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 150例,采用常规门诊护理)再选取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门诊患者为优化组( 150例,采取经优化过的门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可知,优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在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优化组也明显低于常规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进一步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能够有效提升门诊护理人员服务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使患者对门诊服务更为满意。

  • 标签: 门诊护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监测和质控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 对监测和质控的内容、方法及作用做总结分析。结果 : 通过监测和质控 , 撑握了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特点 , 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 , 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 监测和质控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必要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监测质控 必要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热化痰汤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将 9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纳入实验中进行分析,实验开始时间 2018年 4月,为期 2年。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结合随机分组法,将 45例纳入观察组,给予清热化痰汤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另外 45例则记录为对照组,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结合血常规检查来分析患者的炎症情况,并通过中医症候评分 的检测统计,对比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状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案下的改善效果。结果:结合对观察指标的统计对比,可知,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水平 、中医症候评分 差异不大( P> 0.05);治疗后均得到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显著( P< 0.05)。 结论: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清热化痰汤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缓解身体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清热化痰汤 头孢哌酮舒巴坦 下呼吸道感染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G试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治疗的120名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验结果均为阳性。随机将选取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分别使用痰液培养(A组)和G试验(B组)进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在控制实验变量的基础上,G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痰液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高出13.33%,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发现,G试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检验中的准确性较高,不易出现遗漏或误诊的情况,对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治疗,G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