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1.5T超导MRI诊断膝关节隐匿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60例膝关节隐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医护人员通过对60例膝关节隐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1.5T超导MRI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其中,1.5T超导MRI方式进行检查方法中,存在着三种序列,分别为T1WI序列、T2WI序列以及STIR序列,每种序列上的影像信号将会代表着不同隐匿骨折症状。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达到73.33%,而观察组患者的T1W1检出率达到86.67%,T2W1检出率达到93.33%。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1.5T超导MRI 64排螺旋CT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感性腹泻病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4月 -2019年 6月 89例医院门诊治疗 的儿童急性感性腹泻病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4例)与对照组( 45例)。对照组采取 口服头孢克肟 抗感染 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口服 阿奇霉素抗感染 治疗, 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本文通过对 829例耳鼻喉外科术患者的 流行病学调查,得出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 4.10%,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泌尿道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是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 做好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手术医护人员本身严格做好术前手术器械的消毒、人员洗手及整体手术室的通风杀菌等工作, 把术后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耳鼻喉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染性,感染控制工作成为了此次“战疫”中的“生命线”, 身为感控小组成员不仅要监督好队员在方舱医院内的各项防护,更要加强医疗队驻地酒店的感染防控工作,以保证实现所有医疗队员“ 0”感染的目标。

  • 标签: 驻地酒店 感染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细菌感染患儿 40例作为观察组,再将我院同期收治的病毒感染患儿 4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儿均采取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并分析两组的检验情况。结果 从白细胞计数( WBC)以及 CRP浓度水平上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对比结果为(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阳性率上对比,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明显优于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以及 C反应蛋白检验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而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与 C反应蛋白检验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可提高小儿细菌感染以及小儿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心里压力的分析与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感染科护士32例作为样本,进行SCL-90测试并对评分得分统计表、评分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感染科护士的大部分出现强迫症的现象56.25%,其次是人际关系紧张50.00%,焦虑40.63%及躯体化34.38%;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皆有关(P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心里压力 SCL-9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的使用逐渐的完善,患者在骨科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手术治疗比较常见。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患者有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骨科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都属于严重的症状,其手术的时间内比较长,手术过程中操作比较复杂,还会存在很多的为限因素。手术结束之后患者也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这样就会造成骨组织血运比较差,发生感染的概率非常高。

  • 标签: 骨外科手术 切口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控制跟预防医院感染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5 月到 2018 年 5 月出生的 880 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 440 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观察组护理上进行新生儿护理管理,调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家属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通过对比,对照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 1% ,观察组为 2.6% ,观察组的感染率高出对照组。对照组的家庭护理满意度为 96%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 88%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结论: 有效的新生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环境健康和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家庭成员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被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控制感染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对感染因素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抽选40例感染者编入感染组,随机抽选100例未感染者编入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治疗资料,获得感染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对比中,骨科患者出现感染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关系,(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科产生感染因素多样化,需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 标签: 感染 相关因素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内科 ICU 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随机选取 201 9 年 6 月至 20 20 年 6 月我院内科 ICU 病房患者 60 例,按照随即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 ICU 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 6.67% ( 2/30 ),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 33.3% ( 10/3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2 , P=0.01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6.7%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83.3%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81 , P=0.007 )。结论:对 ICU 患者实施控制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 ICU 病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ICU病房 院内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18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伤口进行观察,分析发生伤口感染患者中的感染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 46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25.56%。其中患者年龄≥ 60岁感染占比为 34.43%,手术时间≥ 1小时患者感染占比为 26.39%,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感染占比为 31.82%,非主刀医生缝合伤口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8.62%,体重指数≥ 25kg/㎡的患者感染占比为 56.14%。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缝合技术、体重都是导致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导致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因素有患者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较长、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患者过于肥胖等,对伤口感染因素进行了解,有利于提前防范伤口感染发生情况,做好相对应治疗措施。

  • 标签: 普外科 伤口感染 原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与院内感染控制情况 , 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二道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二道区二级以上医院 2018年、 2019年对部分医护人员进行手部采样检测卫生消毒情况 , 分别获得 195份、 197份资料 , 观察手部卫生消毒检测合格情况 , 结合 2018年、 2019年中心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 2019年临床护士合格率均低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总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8年Ⅰ、Ⅱ类环境下合格率与 2019年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低于 2019年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8年、 2019年Ⅲ类环境下合格率均低于Ⅰ类、Ⅱ类环境下的合格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019年感染率低于 2018年感染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随着手部消毒合格率的提高 , 院内感染率降低 , 临床护士的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Ⅲ类环境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消毒情况较差 , 有必要加强手部卫生消毒 , 特别是临床护士 , 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部卫生消毒 院内感染控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 2019年 6月- 2019年 12 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 62例患者,对其门诊或住院期间的情况进行分析。患者晨起后,采用清水反复漱口,确保口腔清洁。漱口后用力咳嗽,吐痰,采用无菌容器对痰液标本进行收集。标本收集后,应于 1h内送检。针对难以自主咳嗽者,可通过吸痰的方式取痰液标本进行检验。采用 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 P<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 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 56.5% 、革兰阳性菌感染率 35.5% 、真菌感染率 8.0% 。 各类型抗菌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用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 100%,与其他药物相比,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提升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体内产生的耐药菌株,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60 例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 的 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 对照和观察两组各 30 例,在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强化护理干预, 将最终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 结果:护理后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 及 相关卫生指标合格 率均 得到显著提高 , 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采用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几率,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148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 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74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