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要 :我国临床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的现状,就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率、归因分析模式、教育培训、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我国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现存的诸多问题及 近年来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所采取的策略,为规范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管理、建立标准化的集束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安全( 不良) 事件 管理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关系到病人康复、护理水平、医疗环境、医院声誉以及社会稳定等,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为能更好地达到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加强护理质量、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在此,本文将对我院2019年1月-12月全年上报的55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探讨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各位医疗工作人员学习借鉴。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研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院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出台二胎鼓励性生育政策后,社会各界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在分析不良事件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后,帮助有效规避纠纷,进而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服务的满意率。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至 2019年 12月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对策。结果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有护士沟通方式单一,欠缺技巧、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管理不当、违规操作、护士能力不足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等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科室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有效的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 要:对产科一例病人因未更改输液泵流速造成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RCA步骤,从事件发生时间序列表、鱼骨图、防控对策实施等方面分析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优化工作流程,制定相应对策,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产科 输液泵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于隔离区内护士晕厥事件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以我院 2020年 1月 ~3月隔离区 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晕厥事件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观察改进效果。结果:经分析发现,导致隔离区护士晕厥的原因较多,主要为外界环境、护士自身原因所致; 经改进后,因环境因素所致的护士晕厥发生率为 2.50%、护士自身原因所致的护士晕厥发生率为 5.00%,晕厥总发生率为 7.50%,与改进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隔离区内护士晕厥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与隔离区环境及护士自身原因有关,提示各大医院应不断完善隔离区环境,关注护士自身身体状况,最大程度减少晕厥事件发生,提升护士舒适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隔离区 护士 晕厥事件 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 ,并针对这些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100例患者 ,将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都是 50例患者。比较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及具体原因。结果:经过护理培训学习后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为 6例 ,对照组人数为 14例 ,两组差异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培训 ,对降低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6 例急危重症患者, 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 38 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 最终统计对比两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给与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误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存在误吸风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判断与风险防范管理以后,提前防止患者产生误吸或者减少误吸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误吸风险 早期判断 风险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探讨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在减少养老机构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500多例老年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通过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并持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培训,通过上述方法同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之前比较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通过不良事件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显著加强。【结论】: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显著,患者安全度大幅提升,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建立专项管理组对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病科 2019年 04月 -2020年 04月诊治的 106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53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专项管理组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生理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 P< 0.05);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 P< 0.05)。 结论 给予老年住院患者专项管理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能够显著降低非计划拔管、院内压疮和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专项管理组 老年患者 住院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灌肠是临床常见基础护理操作,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引起直肠穿孔不良事件,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临床上积极预防灌肠所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可降低直肠穿孔发生率,改善预后。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 1例灌肠致直肠穿孔患者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灌肠致直肠穿孔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 标签: 灌肠 直肠穿孔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按照《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制定护理部的应急方案,建立公共卫生急救医疗队伍,成立指挥领导小组。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按照规定的顺序组织人员做好院前急救措施和安全防护。结果:在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中,我院护理部小组及时高效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8 起,包括车祸、火灾、煤气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结论: 护理部在参与处理重大影响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部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目前我院出现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使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在 2015.1月 ~2020.1月期间我院发生的 37例儿科不良事件,将 37例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以及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对 37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进行分析,可知输液渗漏、给药错误、跌倒坠床是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事件,其发生率分别为 29.72%、 24.32%、 18.91%;对出现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可知,三岁以下患儿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 54.05%,其次是 3~6岁的发生率较高,为 27.02%。结论 :使用根因分析发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完善全名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完善儿科的临床护理管理。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来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52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分别有26名患者,对比组采用日常护理方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比组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根据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来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了护理风险的管理之后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比对比组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要高,在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情况上实验组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明显比对比组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低(P

  • 标签: 老年脑卒中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不良事件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6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伤救护,观察组在传统外伤救护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传统外伤救护 危机管理 颅脑外伤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院前急救指导的干预效果。方法:从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共选择配合本研究的高热惊厥患儿 66例,对患儿 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 2组,研究组 33例,用院前急救指导,对照组 33例用常规到院护理 ,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工作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 P< 0.05),工作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院前急救指导,有效降低 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供救治效果,并且提高工作满意度 。

  • 标签: 高热惊厥患儿 院前急救指导 不良事件发生率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在本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抽取 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患者(不予以 护理标识卡),观察组患者(予以 护理标识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明显,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 标签: 护理标识卡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娩是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女性通过分娩诞下新生儿。在女性分娩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给女性分娩带来了较多的风险,进而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助产士是女性分娩过程中重要的参与人员,助产士可以根据产妇的情况实施相应的分娩辅助措施,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本文主要探究产房助产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 标签: 产房 助产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急诊科当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 :研究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段为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患者 120例,基于患者采取护理方法的差异开展分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急诊科患者合理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