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不良事件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4

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不良事件影响

李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不良事件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伤救护,观察组在传统外伤救护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传统外伤救护;危机管理;颅脑外伤;不良事件

Impact of traditional trauma rescue and crisis management model on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trauma rescue and crisis management mode on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96 emergency traumatic brain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trauma rescu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the crisis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raditional trauma rescue, 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 rate, and adverse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trauma and ambulance combined crisis management mode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Traditional trauma rescue; crisis management;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verse events

颅脑外伤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所致[1]。该病通常病情危重,可引起颅内血肿、弥散性脑损伤、颅骨骨折、脑挫伤等,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脑死亡,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2-3]。实施快速有效的早期救治并尽快安排手术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4]。但由于其病情复杂、多变、危重等特点,导致临床救治存在较大难度,极易出现治疗或护理不当,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不仅耽误患者救治,而且会对医院声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5]。危机管理是一种超前管理模式,旨在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有组织的系统性预测,以便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降低危机事件的危害[6]。目前,该管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7]。本研究主要探讨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不良事件影响,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名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23~67岁,平均(44.82±10.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落15例,失足跌倒8例,其他4例;病理类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6例,硬膜外血肿21例,颅脑骨折7例,脑挫裂伤4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45.14±10.0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落15例,失足跌倒9例,其他5例;病理类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7例,硬膜外血肿19例,颅脑骨折7例,脑挫裂伤5例。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外科手册》[8]中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3~8分;颅脑损伤系外伤所致;年龄18~70岁;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脑干不可逆性损伤者;有精神疾病史。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伤救护,包括急救信息处理、安排救护车辆、现场急救护理、院内预检分诊、实施相应救治等。观察组在传统外伤救护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模式,主要方法如下:

1.3.1组织管理 成立危机管理干预小组,由专科主任、护士长及急诊科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接受包括颅脑外伤疾病知识、急救流程、危机意识、危机防范技能等内容的理论及模拟操作统一培训,提高患者急救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使其充分认识到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而提高危机意识。培训后考核,所有成员均需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3.2院前急救 针对该阶段易发生的120出诊不及时、病情诊断不及时、现场急救操作不当、医疗设备及药物准备不足、转运途中患者呼吸骤停、休克等危机事件,采用如下措施:①救护车上固定配备听诊器、简易呼吸机、气管插管设备、抗生素等常用设备及药品,专人定期对救护车内设备、药品进行检查维护,及时补充,确保急救设备、药品准备充分;②医院建立健全急救信息预报系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快速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精准地址,并进行定位、规划最佳路线,确保救护车能在最短时间抵达现场;在救护车接到患者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通过预报系统将信息反馈给急诊科;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预先判断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如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使患者平躺,给予心肺复苏;如患者呼吸困难,及时清理口腔异物,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畅通;如出现休克或昏迷,建立静脉通道,并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止血,控制输液量以防发生心衰,必要时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1.3.3院内抢救 针对该阶段易发生的抢救设备不齐、护患配合不默契、救治效率不高、护患纠纷等危机事件,采用如下措施:①抢救室应配齐各项抢救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管理,确保各项设备的全天候正常运行;②入院后立即送入急诊科,进行详细检查及生命体征监测,出具病情诊断报告,制订针对性的急救方案,明确医护分工,如患者较多则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组施救,提高救治效率。③医护人员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案时应注意态度温和、语言得体,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针对其存在的负性情绪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及信任感。

1.3.4院内转运 针对该阶段易发生的转运时间长、护理记录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护患纠纷等危机事件,采用如下措施:①急救完成后,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患者治疗设备及药品的准备工作,开通急救转诊绿色通道,尽量减少院内转运等待时间;②转运前确定风险等级,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病情,争取家属理解,并指导家属签署转运同意书,同时应检查各种转运设备连接处是否紧密、牢固,管道是否通畅及仪器是否电量充足,避免发生转运不良事件;转运途中护理人员需动作熟练,有条不紊完成各项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以防窒息;③转运至相关科室后,应做好与科室人员的交接,确认无误后签字,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病历记录书写的抽查及指导,促使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肢体功能障碍、颅内高压、吞咽障碍等;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设备或药品准备不足、护理记录不完善、用药或护理不当、护患纠纷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表示,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秩合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救治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情况

肺部感染

肢体功能障碍

颅内高压

吞咽障碍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8

47(97.92)

1(2.08)

0(0.00)

1(2.08)

0(0.00)

2(4.17)

对照组

48

42(85.42)

3(6.25)

2(4.17)

2(4.17)

1(2.08)

8(16.67)

χ²/Z

3.164

5.218

P

0.006

0.002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医疗设备或药品准备不足

护理记录不完善

用药或护理不当

护患纠纷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8

1(2.08)

0(0.00)

1(2.08)

1(2.08)

3(6.25)

对照组

48

3(6.25)

3(6.25)

2(4.17)

2(4.17)

10(20.83)

Z

4.735

P

0.001

3.讨论

颅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9]。近年来随着私家车保有量增多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颅脑外伤发生率逐年上升[10]。该病发病突然、病情较重且风险因素众多,救治难度较大,极易出现危机事件。有文献显示,危机管理模式能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进行有效预判,进而实施精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传统外伤救护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以上文献结果相似。原因可能为:传统外伤救护通常对院前急救重视不足,导致院前急救具有一定盲目性,而院内急救连续性较差且效率较低[12-13]。危机管理模式改变了这种救治流程,在救护车达到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病情初步评估,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预先判断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并分别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加压包扎等急救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病情评估结果通过急救信息预报系统及时反馈给急诊科,便于急诊科人员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使患者到达急诊后可迅速分诊、治疗,缩短了院内急救时间;针对院内抢救、院内转运可能存在的护理记录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护患纠纷等危机事件,也分别进行相应优化,极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降低[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16]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危机管理实施前,本院组建了危机管理干预小组,所有组员均接受了颅脑外伤急救、危机防范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及考核,在提高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危机意识及危机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危机管理模式使患者充分了解危机事件的高危因素,使患者在真正面临危机事件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对策,将危机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进而在临床急救过程中优化了常规护理操作,从而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17-18]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传统外伤救护联合危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学安, 胡世颉, 吕超,等. 乌司他丁治疗颅脑外伤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1):101-103.

[2]徐春林.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应用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及平均动脉压情况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2):172-174.

[3].Ngo S , Shahsahebi M , Schreiber S ,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and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Integration on Management of Behavioral Health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The Journal of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7, 44(11):1-8.

[4]蔡国容.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河北医药, 2015, 37(19):3012-3014.

[5]刘珂汐, 王亚玲. 老年患者重型颅脑外伤术前急救与护理[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13(6):592-593.

[6]Manuel Pardo. Crisis Management in Anesthesiology, 2nd Edition[J]. Anesthesiology, 2016, 124(3):739-740.

[7]丁玲芳, 陈俊国, 贾亚平. 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8):1402-1404.

[8]格林伯格. 神经外科手册[M]. 7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34-35

[9]周染云, 孙静, 王国权,等.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5):41-42.

[10]唐冬梅. 专科敏感指标监测对颅脑外伤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0):184-185.

[11]Lester N A , Thompson L R , Herget K , et al. CALM Interventions: Behavioral Health Crisis Assessment, Linkage, and Management Improve Patient Care.[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Quality, 2017, 33(1):65-71.

[12]亓健. 早期急救干预对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35(2):322-323.

[13]杨俊, 黄和民, 陈麒麟.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20):2429-2430.

[14]胡晓曼.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77-79

[15]唐昌华. 综合创伤急救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质量及成功率的影响[J]. 创伤外科杂志, 2016, 18(9):569-570.

[16]梅怡, 曾冬梅. 风险管理预防创伤外科不良风险事件的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 34(4):314-315.

[17]谢德平, 王茂朋, 朱蕾,等.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应用推广[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14(7):86-87.

[18]沈鑫, 金玥, 王兆鹏. 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对心脏外科危重患者心功能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