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陪护和护工陪护对老年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急诊病区收治的老年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护工陪护方式,研究组采取家属陪护方式,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一周后,研究组 HAMA 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较于护工陪护方式,老年患者采取家属陪护方式,更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家属陪护 护工陪护 老年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医院患儿住院陪护探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陪护探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对600名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陪护需求、探视原因及探视方式等。结果:住院患儿家属对陪护探视需求明显高于我院实际控制的陪护探视率。结论:从实际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适当提高陪护探视率,同时加强管理和引导,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儿身体尽快康复,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塑造良好医院形象,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陪护 探视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某军队综合医院老年干部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时点调查的方式由专人收集调查所需的信息,分析陪护构成因素及原因。结果老年干部病房当日陪护率为88.26%;陪护原因可分为5类,其中生活不能自理、高龄及生活部分自理是陪护的主要原因。陪护人员中未经专业培训者占86.09%。结论实行老年陪护准入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护工比例,是提高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老年 干部病房 陪护率 陪护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对陪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法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满足陪护人员的身心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循序渐进地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建立陪护人员档案.结果35例病人对陪护人员满意率为857%.结论对陪护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提升陪护质量和陪护人员的素质,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陪护 陪护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的作用。方法:选择了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收治88例无陪护的新生儿观察,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人,对照组幼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幼儿进行优质护理,比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在经过了一个优质护理的观察组组,新生儿进行身体健康恢复发展状况以及父母对医护工作信心程度都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后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护理相比,对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无陪护新生儿 优质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区陪护人员管理,有效识别陪护人员身份信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 。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陪护人员80例,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现阶段医院常规的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核对方法,即核查陪护人员证明;观察组采取电子信息 化 管理核对方法,用PDA扫描陪护人员 手 腕带进行身份核查 。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 对比 ,发现 观察组的 方法运用于病区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中,能 有效提高了病房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效率,节省了护士在交接班环节中核对患者陪护人员信息时间,同时,陪护人员在服从病区管理的依从性上也明显提高,观察组中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满意度较对照组得以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陪护 身份识别 方法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 238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 119例)与对照组( 11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无陪护新生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于无陪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80位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1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无陪护的患者,经过沟通,将这80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不仅提供常规的护理还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方法上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情况更好,病情恢复更快,效果更佳,显示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无陪护患者护理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无人陪护病房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关节置换手术作为治疗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开展无人陪护病房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实践经验,其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作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无人陪护病房 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体会
  • 简介: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提出,自2010年开始,通过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病人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活动的规范中,其中一条规定为陪护率小于10%,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属有一定的陪护意愿,但是陪护家属有一定的压力。有一部分家属和病人存在不理解。为了解家属的陪护需求和原因,以便更有效地与家属沟通,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减轻病人在住院期间家属的负担,特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 标签: 陪护家属 护理服务 陪护率 调查 卫生部副部长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初产妇护理中助产士全程陪护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共5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产妇护理中,应用传统分娩护理模式,为其中的29例产妇提供体位指导、胎心监测等基础性护理服务,将其归为对照组;在助产士全程陪护护理模式下,对其余的29例产妇进行照顾,并将其归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以及自然分娩率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应用助产士全程陪护护理模式,于产妇生产前、中后分别给予全面化的护理服务,可促进产程的顺利,减少生产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拥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初产妇 助产士全程陪护 自然分娩 产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综述了对妇科肿瘤病人应用无陪护的护理模式的体会,包括对肿瘤病人实施无陪护的护理模式的难点,无陪护的护理模式实施后优势以及优劣势对比,认为无陪护的护理模式在妇科的实施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还存在一定弊端,但是与普通病房相比较无陪护病房存在很多优势,例如可以减小术后患者交叉感染的利率等。无陪护护理在护理学的应用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日后会有更多展望。

  • 标签: 无陪护 肿瘤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使得老年患者的住院率和住院比例及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 ,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生活水平 ,使得老年患者对住院治疗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医院病房作为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特殊环境 ,也从传统单一的治疗区域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特殊人文环境的区域;其功能也从逐渐发展到具备常规医疗和护理原则的前提下 ,不断完善和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的特殊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良好有序、高效安全的病房环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安静、整齐、清洁、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 ,而且也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也能够有效确保治疗和护理效果并促进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整个过程中 ,当医护人员的水平相当时 ,能够体现医疗机构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便在于其硬件配套设施以及护理干预理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陪护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感染科治疗的 9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奇数偶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陪护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住院陪护时间。结果: 对照组住院陪护时间为( 9.20±2.30) d,观察组住院陪护时间为( 6.90±2.50) d,观察组住院陪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t值为 4.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率为 100.00%( 45/4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75.56%( 34/4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活力、心理功能以及身体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加强陪护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陪护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加强陪护管理 感染科 护理满意度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家属陪护联合优质护理对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到 2020年 3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的产妇 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8)和研究组( n=48),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陪护联合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工作,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分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家属陪护联合优质护理能够改善瘢痕子宫妊娠分娩产妇的分娩情况,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属陪护 优质护理 瘢痕 妊娠分娩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后入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总结了 2018年 1月 -12月,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母婴同室 1-5日后入住的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无陪护新生儿科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首次静脉滴注时陪护父母的焦虑状况及原因,为陪人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自编的焦虑原因调查表,对100例首次静脉滴注的婴幼儿陪护父母(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例多次接受过静脉滴注的陪护父母(对照组)比较。结果婴幼儿首次静脉滴注时其陪护父母的焦虑均分值(16.61±9.041分,焦虑发生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就医环境是引起观察组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婴幼儿因患病首次接受静脉滴注药物会导致陪护父母较显著的心理紧张或情绪变化,尤以焦虑情绪较为常见。其焦虑原因主要有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医环境。

  • 标签: 婴幼儿 首次静脉滴注 焦虑 陪护父母
  • 简介:总结了本院自2006年以来对陪护工实施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引导陪护工按需服务,按劳取酬;总结经验,满足患者需求;定期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坚持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用心交流,提升向心力等。认为陪护工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陪护工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陪护工 规范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感染科陪护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感染科2019年4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陪护管理,对比两组的陪护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陪护管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在感染科陪护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消除其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患者并发症问题,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感染科 陪护管理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