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高热患者,对其护理离不开冰袋降温,但冰袋降温过程中容易出现冰袋滑脱的现象,影响了降温的效果。为此,本科自行设计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四肢降温冰袋套,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降温冰袋 四肢 自制 冰袋降温 高热患者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与冰袋物理降温的效果,探讨更适合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的降温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与单一使用冰袋物理降温的神经内科危重症病人降温效果,以及降温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效果优于冰袋。[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药物降温较冰袋物理降温更适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发热病人。

  • 标签: 神经内科危重症 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 冰袋 降温 不良反应
  • 简介:将本院收治的发热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温水浴、酒精浴进行物理降温。观察降温后0.5h、1h及2h体温下降及复升情况。经统计学处理,2种擦浴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合2种擦浴降温原理、临床疗效、病员自身感觉和经济效益等,认为临床上行物理降温,应首选温水擦浴。

  • 标签: 温水浴 酒精浴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冰片在小儿发热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门诊部出现发热情况住院的儿科患者83例进行研究,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冰袋贴敷,观察组42例,采用冰片进行降温。比较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及惊厥表现。结果:对照组出现惊厥表现9例(21.95%),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就诊时体温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3h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对于小儿发热情况有显著降温效果,其安全性高于药物治疗,作为贴敷于发热部位,可以急速有效地降低体温,且可减少热性惊厥现象的发生,降低颅内温度。

  • 标签: 冰片 小儿 物理降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以致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是神经内科、肿瘤科和骨科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脊柱损伤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病人.据统计,在美国39%的脊髓损伤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疮[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病人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病人需更长时间卧床的事实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压疮的护理与治疗就更为重要.临床上治疗压疮的方法众多,而局部给治疗则是常用的联合治疗手段之一.但临床实际应用中浓度、操作方法各异.为了探讨压疮局部疗的效果与最佳流量,达到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我科对不同浓度局部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 标签: 局部氧疗 氧流量 压疮 血液循环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 联合治疗
  • 简介:临床护理工作中,高热患者常需进行物理降温。传统的医用冰袋体积较大(35cm×22cm),物理降温时通常置于后枕部,但在前额、颈部、腋下、胭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不便,患者不愿接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用使用过的软包装输液袋制成冰袋,用于非头部物理降温,效果较好。1制作方法收集空的软包装输液袋(规格15cm×12cm),用注射器将自来水注入空袋内,抽净袋内空气,

  • 标签: 软包装输液袋 物理降温 冰袋 临床护理工作 高热患者 血管走行
  • 简介: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用于颅脑损伤致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86例颅脑损伤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6例。实验组采用10%盐水冰袋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橡胶冰袋行物理降温。对两组降温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降温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冰敷冰枕后0.5h、1h降温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冰敷冰枕后2h、3h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盐水冰敷冰袋降温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热 物理降温 冰袋
  • 简介:高热是ICU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减少和防止高热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选择适当可行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5年5月-2006年6月对31例高热患者应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降温,并与消炎痛栓塞肛降温法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ICU患者 高热患者 温中 消炎痛栓塞肛 降温方法
  • 简介:摘要:EHS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年轻人,尤其是参加夏季训练的运动员或部队官兵,病情更凶险,易被误诊和漏诊,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高达50%。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劳力型热射病快速降温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劳力型热射病 快速降温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自制罩眼部吹治疗角膜水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1月——2023.6月到本院治疗角膜水肿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组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自制罩眼部吹护理技术对角膜水肿患者护理,可缩短患者水肿消退的时间,推荐运用。

  • 标签: 自制氧罩眼部吹氧 角膜水肿 水肿消退时间
  • 简介:本公司研制生产的动态供监测系统是一种电子信息类产品。它是以医院中每个病区为单位,对患者吸气数据进行统一有效管理的一套系统。

  • 标签: 监测系统 供氧 电子信息 有效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减少降温毯护建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使用降温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疗效、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使用降温毯患者冻伤、压疮发生率低,降温效果较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护理流程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流程,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降温效果,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护理过程 降温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头部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高热时实施常规药物和物理降温,治疗6h后高热不退时给予头部降温,直至体温〈37.5℃时停止降温;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6h内对患者实施头部降温,当患者体温≤37℃,无反复发热持续72h后终止头部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及意识状态好转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头部降温,能有效降低体温,尽快恢复患者的意识,对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意识 护理
  • 简介:本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3年以来利用保健空调冰垫替代常规橡胶冰枕应用于临床发热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 标签: 临床医疗 应用 冰枕 橡胶 空调 保健
  • 简介:临床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病理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机体致病因子的防御反应,增加机体抵抗力,又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指标,但又有其消极一面,如导致消耗过度和重要器官损害。因此,临床对高热病人除进行病因治疗外,常采用药物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对于降温效果的观测,教科书要求反馈降温后30min的体温,也就是以降温后30min为观察降温效果的时间。

  • 标签: 药物降温 高热病人 体温 同时间 机体抵抗力 降温效果
  • 简介:腹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非生理性、进行性、急剧升高所导致的器官功能不全或功能衰竭,其发生常常是多种腹内压急剧上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疾病在外科重症病人中发病率高,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自1863年Marey提出ACS的概念以来已倍受中外科学家的重视.

  • 标签: 创伤 腹腔室隔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而我国1/6的国土属于高原范围。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其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发生急性高原病(acutehighahitudedisease,AHAD),严重者可能发生高原肺水肿(hish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高原脑水肿(his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目前,防治高原病的方法很多,而疗可直接提高氧分压,改善组织细胞缺氧状况,在高原病急性发作时效果较为明显,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并在预防用及联合应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高原地区 氧分压 PULMONARY CEREBRAL 急性高原病 高原肺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单人单用高压舱通管道内细菌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9年9-11月某院需进行高压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面罩专用,Y型管、吸氧管、排管共用;观察组患者面罩、Y型管、吸氧管、排管全部单人单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的第2、4、6、8、10天检测通管道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采集280份标本,其中阳性标本为92份,占32.9%。对照组共检测出68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48.6%;观察组共检出24份阳性标本,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7.1%,两组患者在阳性标本检出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2,P〈0.05)。对照组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21.4%,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率为10.7%;观察组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17.1%,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两组患者治疗的第2、4、6、8、10天,总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3.0%、19.6%、21.7%、23.9%及21.7%。观察组患者前3d未出现细菌污染。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高压治疗患者的通管道单人单用,并于4d后加强消毒,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吸氧管、排氧管 细菌学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