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观察头颅局部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可靠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选标准:①GCS计分3~8分,伤后昏迷6h以上或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1];②年龄18~70岁,平均49岁,发病前无心、肺、消化道溃疡及糖尿病史;③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出血;④伤后6h内入院治疗.

  • 标签: 局部降温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透明隔囊肿 治疗 临床资料 颅脑外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体外糖剥夺/复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来自于成年Fisher344大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传代.并用nestin和DAPI免疫荧光双染确认其生物学特性。将三气培养箱氧气浓度调至1%以制备缺氧环境,将培养基换为不含葡萄糖的Earle’s平衡盐溶液,分别缺氧缺糖2h、4h、6h、8h、10h后取出细胞,恢复正常条件继续培养24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设置常常糖的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2h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有一定的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氧缺糖时间延长,神经干细胞形态学损伤逐渐加重,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缺氧缺糖6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缺糖6h起细胞存活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0.05);神经干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氧缺糖6h时细胞的凋亡率已超过50%。结论利用三气培养箱物理缺氧方法可成功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糖剥夺/复模型。

  • 标签: 氧糖剥夺/复氧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实验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囊肿并发脑积水应用纤维内镜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纤维内镜对透明囊肿并发脑积水的6例患者施行经侧脑室透明造瘘术。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均得到改善。追踪观察无症状复发者,复查CT示脑室系统及透明腔隙明显缩小。结论透明异常临床上并不罕见,透明囊肿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应用纤维内镜对致病性透明囊肿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透明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纤维内镜 外科治疗 脑积水
  • 简介:一、伏核(nucleusaccumbenssepti,NAc)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1.NAc的解剖定位:NAc亦称伏核.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的重要核团,属于前脑边缘核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有径约15mm,上下径约5mm.其位于纹状体腹侧,底部与腹侧苍白球(ventralpallidum,VP)相毗邻,是边缘系统连接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的接门。

  • 标签: 伏隔核 阿片 药物成瘾
  • 简介:目的探讨Neurotrend-7脑组织代谢监测仪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的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代谢监测,观察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前后和8例动脉瘤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btCO2)、脑组织pH值(pHbt)的变化.结果①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PbtO2、pHbt分别从(16±7)mmHg、6.99±0.12增加到(28±6)mmHg、7.11±0.09(P<0.05),PbtCO2从(59±6)mmHg下降到(46±5)mmHg(P<0.05);②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PbtO2、pHbt分别从(24±6)mmHg、7.12±0.05下降到(13±4)mmHg、7.04±0.06(P<0.05),PbtCO2从(45±6)mmHg升高到(56±4)mmHg(P<0.05).结论脑组织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以指导治疗.

  • 标签: 脑组织氧分压 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脑组织pH值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脑手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用立体定向术封ul例海洛因依赖者做前扣带回及伏核(Nucleusaccumbens,NAc)的损毁术。手术前后进行海洛因心理依赖及觅药行为自评量表及智商和记忆商数的测定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评定,对手术的效果和副反应进行观察,另外,还做了手术前后性激素测定。术后进行3-6月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心理依赖消失或明显减轻,第一周智商和记忆商数下降,第二周开始恢复,术后24人有短时间尿失禁,10人有大便失禁,2周后恢复。男病人术后血睾酮含量增高,雌二醇含量下降。SCL90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术后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发现复吸者有15人。结论扣带回及伏核毁损术是治疗海洛因躯体和心理依赖有效、复吸率低及副反应小的方法。

  • 标签: 伏隔核 心理卫生自评量表 海洛因依赖者 心理依赖 记忆商数 手术前后
  • 简介:头孢属全人工合成的头孢烯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N-甲硫四唑侧链,此基团可以杀死多种产生维生素K的肠道内菌群,导致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功能降低.因此,应用拉头孢有可能延长机体出血部位的出血时间,尤其与抗凝血药物肝素及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等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倾向.建议临床用药时应予注意:(1)不宜与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拉氧头孢 出血 肝素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特点是睡眠时因中枢驱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反复气流中断。笔者在临床中见一例35岁无基础疾病的睡眠打鼾的中青年患者,经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透明隔间腔及V氏间腔增宽。笔者考虑其CSA可能与透明隔间腔增宽致控制睡眠的相关中枢驱动功能受损有关。经伺服通气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微觉醒指数、AHI、减饱和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睡眠结构恢复正常,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透明隔腔(CSP)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 伺服通气呼吸机(ASV)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常使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范围的损害,引起脑缺氧、出血和脑细胞坏死,导致脑水肿、颅压增高等病理和生理改变。根据病情轻重,可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偏瘫失语、不同程度的昏迷、植物人或危及生命。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下加用针灸配合高压治疗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针灸 高压氧治疗 颅脑外伤 昏迷
  • 简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与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5].

  • 标签: 活性氧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荧光探针
  • 简介:为探索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评价高压对PVS患者的疗效,我们对本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后PV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氧 持续植物状态 治疗 SPECT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各组均常规治疗外,A组并接受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B组并接受早期高压治疗;C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其它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进行GCS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结果A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和C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太小之故)。伤后3个月GCS及残疾分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外伤 纳络酮 早期高压氧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分析和治疗相关风险评估。方法统计2010-2015年收治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高压组21例和常压组20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等量表对发病后90d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相关风险。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高压组发病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压治疗次数是高压组疗效的影响因素(OR0.790,95%CI0.681~0.903,P=0.001)。结论高压治疗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有效且安全,治疗次数是影响高压疗效的因素。

  • 标签: 高压氧 成人 出血型烟雾病
  • 简介:目的探讨128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胶质瘤病例资料,低级别组(WHO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WHOⅢ-Ⅳ级,11例),均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及rCBF、rCBV。结果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病灶区CBF、CBV及rCBF、rCBV均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CT灌注成像 分级 肿瘤
  • 简介:对于重症颅脑损伤过去多从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眼部征象、运动功能以及颅内压等方面进行伤情评价,而对于脑代谢的改变及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对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利用率变化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中的意义.

  • 标签: 脑损伤 血氧饱和度 氧代谢 氧利用率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治疗方案对永久陆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疗效以及高压对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影响。方法制备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永久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2X,另设立伪手术组。使用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分别在术后24h、5d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2,3,5一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5,5-trjphenyltetrazolfumchlorid,TTC)方法对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24h、5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容积;取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方法检测术后24h、5d时的NF-κB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结合活性。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24h高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对照组[(13.33±1.53)坩(10.33±0.58),P〈0.001]。术后24h高压组梗死容积小于对照组[(139.75±33.59)坩(203.02±57.66),P=0.008]。术后5d高压组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16.01±4.56)坩(50.28±9.15),P=0.035]。结论大剂量高压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24h内具有脑保护作用。大剂量高压可降低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

  • 标签: 核因子ΚB 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高压(hyperbaricoxygenation,HBO)超早期治疗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作sD大鼠永久性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HBO组(n-36),HBO组大鼠于模型制备成功后5h予单次9hHBO治疗,压力0.2MPa。于模型成功后5h、15h、72h,行大鼠Garcia神经功能评分,于15h、7259别将大鼠脑组织进行2,5,5苯四氮唑(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百分比,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jdyl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两组大鼠在MCAO15h时(P均=0.007)和72h时(P匀〈0.001)均较同组MCA0jh时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但各时间点两组间神经功能无显著差异。②15h时,两组大鼠脑梗死容积比无显著差异;72h时,对照组大鼠脑梗死容积比较15h时增大(P=0.02),而HB0组无显著变化,HBO组较对照组脑梗死容积比小(P=0.02)。③HBO组及对照组在15h、72h均可见凋亡细胞,15h时HBO组凋亡细胞数少于对照组(P=0.04)。④大鼠MCA0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HB0组在15h、72h的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丹自〈0.001)。结论大剂量HB0超早期治疗可缩小大鼠脑梗死容积,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高压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治疗对损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外伤组、高压治疗组,各组再分为伤后1d、3d、7d、14d和21d五亚组(n=6);按改良的Feeney法制作重型脑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所有大鼠受伤脑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外伤后大鼠伤侧脑皮层中巢蛋白表达水平随伤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在伤后14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受伤脑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水平高压治疗各亚组均明显高于外伤各相应亚组(P〈0.01),而外伤各亚组又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高压治疗上调脑组织中巢蛋白表达可能与其对受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巢蛋白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