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以及风险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急诊科护士120例,对其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经分析可知,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概率为70.00%,可见具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率。造成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操作不当、医疗器械感染、患者感染、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至4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针对影响这类风险的因素实施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性。

  • 标签: 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近几年,在疫情的环境下,我国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也逐渐暴露出来。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满足病人要求。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阐述,当前存在着人员配置不足、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等情况,并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建议。

  • 标签: 护理 人力资源 短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人力资源在体检高峰期时能否缓解人力资源紧缺问题。方法:2019年6-8月在本科体检的7350名体检客户作为优化前资料,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2019年9-11月在本科体检的7432名体检客户作为优化后资料,通过调整非空腹项目预约时间,按需设岗,一人多岗等优化人力资源措施应对体检高峰期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结果:优化人力资源后体检客户空腹项目侯检时间较优化前缩短,满意度较优化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 按需设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意外性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以避免或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强化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结论]通过对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可有效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几率;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恰当的出来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血源性感染 对策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减少护生职业暴露,改进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23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99.1%的实习护生接触过乙肝携带者,95.1%发生过锐器伤。94.2%的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后进行了处理,但仅36.2%能按规范流程处理。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执行预防情况不乐观。70.1%的实习护生注射过乙肝疫苗,但仅39.7%确认其乙肝抗体阳性。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和技能,但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建议带教老师加强对护生的示范指导,推广使用安全型耗材。

  • 标签: 手术室 实习护生 血源性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现状,分析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37名血源性职业暴露护理人员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高发人群是普责占51%,实习护生2%,助责21%,高责19%,总责5%。暴露的地点手术室放疗科系5%,日间病房8%,外科科系49%,内科科系38%。暴露类型主要针刺伤,传递器械19%,加药22%,锐器盒16%,针头回套5%,穿刺前11%,拔针27%。暴露源以四项阴性为主占44%,乙肝13%,丙肝13%梅毒18%无化验单13%。暴露班次夜班27%,白班73%。结论 新入职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按规范流程进行穿刺操作,优化上报流程提高针刺伤上报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血源性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透中心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的29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2022年1月起开始系统化的风险干预,从开展防护知识培训、重视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培训和监管、改进日常护士操作流程、督促护士落实各种针头的处理方法、锐器处理用具进行合理配置和放置、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对比干预前后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率。结果:血透中心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因素主要为动静脉内瘘针刺伤、输液钢针刺伤、血液喷洒等,干预前后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血透中心 护士 血源性传播疾病 防护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 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进行 探讨 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 防护对策。方法 :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 中心 手术室护士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 据是否发生血源性 的 职业暴露 划 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 , 对于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 ,在观察组要求是处于 手术 室等内可接触 暴露源病原体 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 将 两组在实验期间的 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在 手术室 传递器械的过程中 的发生几率极大 ; 男性护士的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 乙型肝炎病毒是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 病毒 。结论 :通过实验可知,造成手术室内护士患有及可能患有 血源性职业暴露 的 危险因素 非常之多 , 几乎涵盖 到 了 整个手术 的 过程, 尤其是直接接触阳性患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手术,加之部门护士经验不足,加重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行,容易使得 护理人员的 人身 安全 得不到有效保障 , 若能 通过 护士本 人及医院 的努力,及时有效的 采取针对性 强 的防护措施,可以 达到 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及 避免感染 的 具有极高价值 。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

  • 标签: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干预,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率以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指导,成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小组,采取感知教育、行为益处教育、提升自我效能、减少制约因素以及行为督导等系列干预措施。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除防护认知的安全注射条目和防护行为中的暴露后处理条目外,其他防护认知及防护行为得分均提高(P〈0.01或P〈0.05);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增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率。

  • 标签: 健康信念模式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健康信念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实施后,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窗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实施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管理措施。结果:干预工作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临床指标水平,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试验组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时间目标管理干预,其实施后的效果相对较好。其首剂溶栓给药时间、DNT时间等临床指标在治疗干预后,得以显著缩短,值得被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时间目标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静脉溶栓 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