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廉价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其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对药品流通领域监管不善,加速了廉价药短缺甚至消失。通过梳理廉价经典药短缺甚至频频消失的生存现状及原因,分析药品价格政策对这一现象的影响,探讨治理廉价药短缺政策的效果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意见。

  • 标签: 廉价药 药品零加成 以药补医 短缺
  • 简介:摘要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逐渐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非营利性组织迅速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的血液管理领域,政府应该如何采取行动以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血液管理混乱问题,如何才能真正保证我国血液管理事业健康、有序、高效、稳定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 标签: 血源管理 临床输血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血源管理保障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患者输血情况,并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患者输血情况相比较。其中前者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后者未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对比两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优化血源管理后,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P值<0.05。结论开展优化血源管理有助于提高输血质量,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优化血源管理 输血安全 有效途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登记的8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暴露地点主要是手术室,其次是病房;暴露源病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而输液器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医务人员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时间、人员类型、暴露环节、科室、暴露源、暴露方式以及暴露部位均属于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性暴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工作时间≤5年,护理人员,拔针注射,针刺伤等均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止职业危害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探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提高职业防护管理工作水平,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3—2016年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析显示,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占62.07%)为主要的暴露人群,内科及外科系统,发生地点集中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手部针刺伤是最主要的暴露部位和类型,病原体以HBV为首:结论配置合格的防护设施及用品,建立职业防护体系和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意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降低.

  • 标签: 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流程 防护管理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随着科技化的不断进步,各类侵入性医疗操作应运而生,医院作为一个聚集性的公共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危险因素,为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监测到发生职业暴露的91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每名人员进行追踪。结果 91例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高发人群:护士(59.34%);高发地点:病房(41.75%);高发源病种:不明原因(40.65%);高发方式:针刺伤(87.91%);高发操作环节:回套针帽:(28.57%)。结论 对医院不同人群实行有针对性分层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暴露事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随着科技化的不断进步,各类侵入性医疗操作应运而生,医院作为一个聚集性的公共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此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危险因素,为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监测到发生职业暴露的91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每名人员进行追踪。结果91例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高发人群:护士(59.34%);高发地点:病房(41.75%);高发源病种:不明原因(40.65%);高发方式:针刺伤(87.91%);高发操作环节:回套针帽:(28.57%)。结论 对医院不同人群实行有针对性分层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暴露事件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短缺药品种数中的有效性,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通过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后分析要因,制定对策,明确效果,评价短缺药品的改善情况。结果:展开品管圈管理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短缺药品种数从以往的1207种数降低到10种,目标达成率120.7%。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展开品管圈活动管理,可以明显降低短缺药品的种数,提高药师团队合作意识,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得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短缺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