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医嘱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医嘱,在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护理专案降低急诊科电子医嘱中常见缺陷发生;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3月至05月急诊科输液室统计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对照组,收集2020年06月至10月来我院急诊科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所存在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护理专案实施后的观察组。护理专案实施方法:确定主题,成立项目管理活动小组,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电子医嘱常见错误及原因,成立护理专案活动小组实施专案改善活动对策,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电子医嘱缺陷为15.5%,观察组的缺陷发生为4.5%;结论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医嘱的错误发生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 标签: 电子医嘱 改进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 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 1041份)和对照组( 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 结果 血培养样本( X2=4.388 , P=0.036 )、粪便样本( X2=4.471 , P=0.034 )、呼吸道样本( X2=5.420 , P=0.020 )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也有显著影响( X2=18.536 , P=0.001 )。结论 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 2019年 03月 05日至 03月 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 42例院内转运 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 2 019年 07 月 0 1日至 07 月 11 日收入的 42例 院内转运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 品管圈前 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 目标达成、 进步。结果:实行 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 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 );目标达成是 107% ,进步是 60% 。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目标达成、进步。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是107%,进步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目标达成、进步。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是107%,进步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样本和采样方法对微生物阳性检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21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将样本分为观察组(1041份)和对照组(1059份),对比分析两组间通过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检验的不同类型的样本的阳性检出。结果血培养样本(X2=4.388,P=0.036)、粪便样本(X2=4.471,P=0.034)、呼吸道样本(X2=5.420,P=0.020)对微生物的阳性检出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方法对检出也有显著影响(X2=18.536,P=0.001)。结论不同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会根据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培养基撞击法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准确可靠,医院可优先采用从而提高微生物阳性检出,进而提升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临床样本 采样方法 微生物 阳性检出率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单个医嘱处理缺陷率由活动前的0.02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单个医嘱 医嘱处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护理文书缺陷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抽签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涉及的护理文书 340份,其中 2018年 1月~ 12月期间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将其纳入常规组 ,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参加 品管圈管理模式培训后进行护理文书的书写 ,将其纳入品管圈组, 对不同时期的护理文书缺陷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文书缺陷,品管圈组患者的总缺陷为 14.7%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23.5% , 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临床管理病房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缺陷,提升书写护理文书的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病房护理文书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标本缺陷的管理机制。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查找手术室病理标本留置不规范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进行QCC管理。其中A阶段(2022.01-2022.08,未开展QCC活动);B阶段(2022.09-2023.05,开展QCC活动),比较不同阶段管理效果。结果:B阶段下标本缺陷为8%,A阶段为18%;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病理标本 品管圈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产房专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组建品管圈,运用QCC管理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找到要因,针对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和效果评价,针对效果评价进行检讨与改进,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产房专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由11.02%降至4.82%,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有效对策,能有效降低产房专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提升护理管理品质,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文书 产房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士中出现的问题,为改进护士操作和减少神经内科不良事故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某一医院一年度上半年之间住院的18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某一医院一年度下半年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为观察组1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病历为基础,寻找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观察组医护服务质量打分、错误事项发生均超过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缺陷病案分析 神经内科 护理病案 不良事件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 方法 成立“护航圈”,选定“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为活动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原因,制定相关对策和整改方案,比较开展QCC前后转运缺陷。结果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率由实施QCC前29.6%降低到12.2%。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缺陷,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同时 QCC 小组的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品管圈,危重患者,转运
  • 作者: 耿志芸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地区843200
  • 简介: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与改善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2021年8月-2022年7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120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入组后以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组(共2组,每组患者60例),一组患者在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标准下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住院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填写内容错误、贴错标签、包内物品错误、手术器械丢失、无有效期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1.67%(1/60)低于对照组13.33%(8/60),(p<0.05);观察组中患者关于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安全护理,护理管理满意度反馈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发生,改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
  • 简介:一吉吉超市新购进一批高档杯子,样式新颖,色调匀称,超市艾经理相信它们一定能成为一批抢手货。然而,奇怪的是,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虽然光顾那批杯子的顾客很多,但真正购买的却很少。看到这么漂亮的杯子,许多顾客先是一阵惊喜,但当拿到手仔细看过之后,均摇摇头,放下杯子走开了。艾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就去求教一位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拿起杯子,细细看过之后,便叫经理马上派人把这批杯子上的盖子全部取走,但杯仍放在柜台上原价出售。“这批杯子,杯身设计新颖、做工精细,但它们的盖子却有一处缺陷,顾客们想买下杯子,却又总觉得买了吃亏。如今盖子一丢,它们又成为了一批完美的杯子。”十天后,这批杯子被抢购而空。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不是来自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由于刻意追求完美,我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结果,经常一点小小的缺陷,就可能遮蔽住我们审美的眼睛,使我们的目光滞留在缺陷上,而忽略了周围其他的美好之处,以致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摘自《读者》)家庭护士完美的缺陷@刘建伟

  • 标签: 缺陷 顾客 经理 超市 盖子 心理学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护士工作站下依托品管圈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接瓶查对缺陷的分析。方法:由院内静疗小组及科室静疗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抽样查检法,调查我科2021年5月1日至7日间护士接瓶时患者身份识别情况,共计调查患者46例,并选取我院11人成立品管圈小组在启用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对住院患者进行扫描核对执行各项操作和治疗。分析接瓶查对后的缺陷情况。结果:我科护理人员接瓶查对操作更加规范,接瓶查对缺陷率由原来的43.9%降至17.3%。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新增PDA输液接瓶流程进行接瓶,可有效降低我科护理人员接瓶查对缺陷,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 标签: 移动护士工作站 品管圈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 接瓶查对缺陷率
  • 简介:护理记录是护士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规范的护理记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同时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它更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公布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院承担举证责任。据此,从2002年4月1日起,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院须自证无错,否则医院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在诉讼证据上称为举证责任倒置。为了迎接病历公开对护理学科带来的挑战,减少病历缺陷引起的纠纷,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以来部分归档病历的质控检查,分析护理记录中的缺陷,探讨有效干预的对策与方法,以进一步规范护理书写,应对举证倒置,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记录 缺陷分析 “举证责任倒置” 侵权诉讼 医疗纠纷 护理过程
  • 简介: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及,人们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防范护理缺陷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缺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 工作人员
  • 简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患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多种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作为举证资料的病历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新的病历书写规范,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不断增加,详细、准确、规范地记录,提出更高的要求.

  • 标签: 手术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缺陷 干预对策 “举证责任倒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病历书写规范
  • 简介:探讨改进手术标本的管理方法。手术标本管理中常见缺陷有标本混淆、病理送检单书写有误、标本存放方法不当、标本量过少。针对缺陷,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送检人员管理和知识培训,健全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能有效防止标本管理的失误发生。

  • 标签: 病理标本 管理 缺陷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