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在进行检查时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的220套呼吸机管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和菌落计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结果: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呼吸机管路在表面、活检孔以及管腔3个部位的合格率分别为为99.1%、99.5%、98.2%,采用菌落计数检测呼吸机管路的表面、活检孔以及管腔3个部位的合格率分别为98.6%、99.1%、97.7%,3组数据分别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机管路在清洗消毒的过程中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可获得与菌落计数法相同的检测结果,可作为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检测的方法之一推广应用。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呼吸机管路 菌落计数法 合格率
  • 简介:摘要:普通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洁员、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高低取决于环境清洁度,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提高环境清洁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围绕着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相应策略的逐步实施。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面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 ATP生物荧光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院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59例患者中展开,诊疗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5月,159例患者均接受护理配合,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结果:159例患者在造影检查前均未接受镇痛药物,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轻微,在休息过后或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已逐渐好转。结论:在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通过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荐。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排尿障碍一直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截瘫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留置尿管仍然是截瘫患者最主要的排尿方式。长期留置导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不便,且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探讨一种更简便、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法,我院骨科护理部借鉴相关研究的生物反馈训练,将2005年8月-2007年8月选择经CT、MRI确诊治疗方案接近的44例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直观式生物反馈用于截瘫患者自主排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生物反馈法 截瘫患者 自主排尿 直观式 护理部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 MP抗体检测与 MP-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 MP 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 100 例 MP感染的患儿进行检测,其中应用被动凝集抗体检测检测出 94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4.0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出 9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 95.00%,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 4-6岁组患儿阳性率均最高,均为 10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在各年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被动凝集以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中特异性强,且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P<0.05),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 标签: 被动凝集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儿童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母乳喂养护理中开展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病例筛选我院产科接收的80例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添加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指标结果经过比较显示,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依从性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24小时内有效吸吮次数高于对照组,最终母乳喂养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P<0.05)。结论:在产妇母乳喂养护理中开展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自然模式 生物养育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情况,通过荧光标记法监测提高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方法 通过荧光笔涂抹标记物体表面,清洁后用紫外线灯对标记点是否清除干净进行查看。结果 荧光标记法干预后医院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从62%提高至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标记法简便、易操作、能客观、快速地评价保洁人员的清洁消毒质量,有效提高医院环境清洁合格率。

  • 标签: 荧光标记法 保洁人员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注射由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荧光素钠 100gL,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结果:在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 6.7%,所有患者都未曾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现象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钠属于一种无毒无害的医疗药液,不参与人体内的任何代谢分解,在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缜密的手术方法以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护理,可顺利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6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注射由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荧光素钠 100gL,观察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结果:在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 6.7%,所有患者都未曾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现象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荧光素钠属于一种无毒无害的医疗药液,不参与人体内的任何代谢分解,在做好一切术前准备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缜密的手术方法以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术后护理,可顺利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患者的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FF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比较2组造影前、造影后焦虑程度、血压、心率及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造影前2组焦虑评分、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影后实验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结论应用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检查。

  • 标签: 音乐疗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焦虑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措施的有效落实是降低医疗污染,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手段,保洁员在医疗机构担负着相当重要的环境清洁消毒卫生任务。常用的日常清洁消毒质量检查以目测为主。另外也有采用ATP、微生物进行检查,但这两种方法人力、经济成本高,操作相对复杂。目前,荧光标记法采用荧光笔在物表层画出不可视但可用湿巾擦除的记号,并在极紫外手电筒灯光下显蓝紫色,能客观有效即时地评判清洁效果,避免遗漏清洁消毒盲区。本文将着重探索简便易行、直观可见的荧光标记法在医疗环境清洁质量评价及保洁员清洁措施依从性检查中的有效运用。

  • 标签: 荧光标记法 保洁员 清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应用于眼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于2023年2月-2024年3月,随机选取40例接受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患者。抽签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检查时不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检查时开展眼科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前SAS、SDS评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能够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在检查过程中,应用有效的眼科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情绪波动,确保检查的顺利。

  • 标签: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眼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ATP(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评价中应用情况。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至3月期间采用内镜洗消机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中,采用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开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在患者接受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治疗过程中,采用细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提升患者诊断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化护理流程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中,采用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开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在患者接受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治疗过程中,采用细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提升患者诊断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化护理流程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 简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是眼底病的重要诊断检测手段,我院从1988年始开展此项业务,共检查患者11000例。在常规操作中,避免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痛苦,保证荧光造影的快速顺利进行,并对少数出现不良合并症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1988年10月~2003年10月共出现12例荧光素钠药物外渗,经及时处理,全部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冰敷封闭 护理技术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你一定听说过生物钟,它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现象,包括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整个人类都是按24小时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

  • 标签: 生物钟 生理指标 周期性变化 生物节律 周期变化 形态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分析急救与护理形式,结合临床体会寻求合理的措施。方法:纳入本院近两年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之间收治并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23例进行研究,患者均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对其中11例患者行常规急救与护理,对另外12例患者行循证急救护理,对比两组30min内急救成功率、对比两组急救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循证急救护理)患者30min内急救成功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合并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常规急救与护理),(P

  • 标签: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患儿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ICG)]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6月行眼科FFA(+ICG)检查的患儿共46例,年龄在5岁-14岁之间,男生23例,女生23例,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护理效果、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患儿检查中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效果、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检查中及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患儿  FFA(+ICG)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