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你一定听说过生物钟,它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现象,包括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整个人类都是按24小时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

  • 标签: 生物钟 生理指标 周期性变化 生物节律 周期变化 形态结构
  • 简介:摘要:后疫情时代下应加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时代下护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爱国主义认知和内化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以《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思政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例,从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团队培育、人物事迹和典型案例教学方法的建立来实现对护生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并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做出阐述。

  • 标签: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教育 护生
  • 简介:随着社会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用社会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人越来越多,至今,社会已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结构体系庞大、涉及众多领域、应用途径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卫生领域也不例外,现代护理工作者必须相应地改变知识结构,充实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 标签: 社会学 社会因素 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 行为因素 知识结构
  • 简介:<正>冰敷是骨科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传统冰敷是用绷带将冰冻后的生物冰捆扎在肢体上。但冰冻后的生物冰无法弯曲,与肢体表面贴合度不高,导致冰块易滑落、移位且冰敷不均匀,影响效果。网格状生物冰是用塑料外包装将多块小生物冰拼接而成。各块小生物冰之间由外层塑料包装相连,不会脱落、移位。网格状生物冰在冰冻状态下可弯曲、折叠,使冰敷作用面更服

  • 标签: 网格状 冰敷 骨科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方法在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流行病的基础概念和疫情调查方法,以及卫生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方法如何在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研究强调了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卫生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科研实践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 针对焦虑抑郁患者,分析生物反馈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3年2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焦虑抑郁患者46例进行研究,随机把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中,则采用生物反馈进行辅助治疗。在一个月的治疗之后,统计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在观察组中,患者的焦虑、抑都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物反馈法 治疗 焦虑抑郁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生物制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关注到生物技术创新的内容。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就是指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的持续性、创新战略的适应性、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这些内容都会为生物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 标签: 生物制药 技术创新 现状分析
  • 简介:护理经济是研究护理资源配置及其行为的科学,运用卫生经济理论与方法,阐明和解决护理服务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并揭示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达到护理资源开发和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经济效益,逐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当前实际,从卫生经济角度出发,就护理经济的研究基础、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标签: 护理经济学 护理服务 护理保险 医护费用 护理价值
  • 简介:医院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手术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1],切断经手术器械传播途径非常必要,现将手术器械微生物污染及消毒现状综合如下.

  • 标签: 医院 消毒 手术器械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性探究脑出血康复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方法:明确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自以上时段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4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44例患者规范分为2组。其中22例对照组采纳早期康复训练,而22例观察组则需要以上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2组BDNF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施以对比。结果:在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出血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BDNF变化值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