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腹横纹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患者,对其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0例疝气患者,摸球划分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腹横纹切口疝气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腹横纹切口手术可减少疝气患者出血量、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

  • 标签: 疝气患者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 手术时间 平均出血量 自主活动时间
  • 简介:尿床常发生在6岁以下小孩身上,但6岁过后,80%的小孩都可以控制膀胱的机能,不过偶然一次尿床。也是正常的事。

  • 标签: 尿床 护理 小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量对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的影响,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同一间千级层流洁净手术室内手术的13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分为流动组98例和与非流动组32例,采用静态采样法在开始手术前(开启空气过滤装置30min,但患者未进入手术室)、术中30,60,90,120min时、术毕时(开始缝合切口时)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采样,后行细菌培养,观察及计算空气中细菌数,同时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流动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非流动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中不同人员流动量术前空气中细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60,90,120,术毕时,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的空气中细菌数明显高于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术后1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非流动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组中15例切口感染患者均为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未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术中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明显增高,有正相关性(P<0.05),但切口感染率未增加,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中人员流动量可明显影响到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人员流动量>10人次时空气中细菌数量的升高,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性增高。

  • 标签: 层流洁净手术室 人员流动 细菌 切口感染
  • 作者: 拥忠初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9期
  • 机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 康定626000
  • 简介: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人体容易因为各种因素感到不适,甚至会出现疾病需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为提升身体的恢复速度,减少出现疾病的频率,应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如,生活习惯、饮食和术后护理等。当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已经认识到了做好护理的重要性,开始主动了解护理知识。了解并可以灵活应用一些常见的护理知识,能够预防疾病,提升恢复速度,保障人体健康。

  • 标签: 护理知识
  • 简介:甘露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用于临床降眼压、颅压、脱水、消肿等治疗.但甘露醇在寒冷气候下容易产生结晶,而在37℃~90℃热水中浸泡结晶就会溶解,也有文献报道用电磁炉来溶解,但也需将瓶体浸泡于水中,可往往遇水后标签会破损脱落.导致临床中无法识别查对,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此,本科自2009年以后,采用有结晶的甘露醇在浸泡之前先用透明宽胶带粘贴固定标签,再浸泡,使标签字迹不会被浸泡损坏、腐烂,便于识别查对,也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甘露醇 浸泡 安全隐患 2009年 寒冷气候 临床
  • 简介: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输液完毕拔针时患儿往往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发现患儿哭闹现象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头皮静脉输液 静脉拔针 拔针方法 哭闹 患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