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跨学科合作在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然而,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边界与角色的模糊性、沟通与理解的困难、领导与管理问题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尽管如此,跨学科合作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创新和研究的协同发展、整体护理的提升与改善,以及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现。为了促进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与培训、团队建设与领导、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等策略与方法被提出。鉴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力,我们呼吁护理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对跨学科合作的关注和支持。

  • 标签: 护理实践 跨学科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收~2023年6月出院的80名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跨学科团队护理。护理结束后进行现场调查,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10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收集数据后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7±1.21)分,实验组为(9.62±0.71)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2,P<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跨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跨学科合作的实践与展望。通过分析目前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跨学科合作现状,总结了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实践中,跨学科合作能够促进知识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然而,合作中也存在协调难度、沟通困难等挑战。未来,应加强师资培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跨学科合作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深化与发展。

  • 标签: 妇产科护理,跨学科合作,教学展望
  • 简介:摘要: 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感,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管理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跨学科团队合作的干预,并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呈现,旨在探讨跨学科团队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关键词包括慢性疼痛;综合护理;跨学科团队;干预;案例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多种手段,以期全面管理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结果显示,经过跨学科团队的综合干预,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讨论部分将进一步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为慢性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部分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管理方案。

  • 标签: 慢性疼痛 综合护理 跨学科团队 干预 案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跨学科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应用跨学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据统计,观察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两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跨学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跨学科护理模式 甲状腺癌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 简介:目前,我国13亿人口只有136万在编护士,护理人员每年需求量达15万人。临床需要大量的护士,需求大于供给,一些中西部省区把培养护士当成产业来做,培养了大量护士,聘用护士应运而生,并活跃在临床一线。

  • 标签: 聘用护士 护理学科发展 护理人员 需求量 临床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2023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共96例,依据硬币正反面准则纳入对照组(48例)和综合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管理后总有效率、感染情况。结果:综合组管理后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3.33%)、总感染率(4.16%)低于对照组(18.74%),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重症医学科采取综合护理服务,既可提高治疗效果,还可降低患者感染事件,可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感染现状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康复新液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120例儿童包皮切除手术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分别用碘伏溶液擦患处和康复新溶液擦患处。8天后比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疼痛、肿胀、瘙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水肿、结痂比对照组短,术后问题(8.5%)低于对照组(23.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 标签: 儿童 包皮环切术 康复新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院自2000年10月开始对32例痔病患者进行了吻合器痔上粘膜切除(PPH)手术,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着重介绍PPH手术的配合过程及其与传统痔切除手术的比较。

  • 标签: 吻合器 痔上粘膜环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学科的疼痛管理是确保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优化疼痛管理策略不仅能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还能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聚焦于疼痛评估工具的合理应用、非药物措施的重要性以及药物镇痛的精确剂量调整。通过综合考量患儿的情感反应和生理需求,提出一个以患儿为中心的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研究表明,非药物措施在缓解疼痛的情感成分方面尤为关键,同时,精确的疼痛评估和药物剂量调整对于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管理策略,以改善儿童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效果。

  • 标签: 儿童重症 疼痛管理 非药物措施 多模式治疗 个性化剂量
  • 简介:包皮切术是普外科的小手术,通常在门诊手术室便可进行,在门诊手术的患者大多为中小学生,手术后不愿意耽误自己的功课,而此类手术一般无需休息,不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但是在术后的伤口护理和换敷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d创面的渗液较多,有时经常浸湿了内裤和外裤,致创面与内裤摩擦造成疼痛等不适,仅靠换敷料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纸杯 门诊手术室 中小学生 伤口护理 小手术
  • 简介:磷酰胺(CTX)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能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性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常用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2011年10月12日收治1例CTX致高血压脑病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环磷酰胺 副作用 高血压脑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扎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实施宫颈扎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胃肠道准备;术中用安慰语言鼓励患者,使患者心情平静,注意室温调节;术后加强宫缩抑制剂、抗感染,做好排泄的护理,以免增加腹压,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出院时针对不同的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结果:30例宫颈扎术成功26例,失败4例。随访至出生后1个月,26例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宫颈扎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延长妊娠,对保胎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包皮切术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将130例行小儿包皮切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包皮切术患儿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舒适的就医环境,可减轻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使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围术期 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紧急宫颈扎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接受紧急宫颈扎术的20例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在16-27周接受宫颈扎术,其中9例足月分娩,3例早产。8例患者在28-32周接受宫颈扎术,其中6例足月分娩,2例早产。新生儿均存活。结论:紧急宫颈扎术治疗妊娠中晚期羊膜囊突出效果确切,同时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妊娠 中晚期 紧急宫颈环扎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包皮环环切术患儿治疗中辅以全程护理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1在医院行包皮切术治疗的患儿70例,以随机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比对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全程护理进行干预,可减少患儿在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利于促进其术后尽快康复,适宜推广。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小儿 全程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小儿包皮切术围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 以我院 2018年 1月份至 2019年 1月份期间诊疗的 85例包皮切术小儿为例,通过温故分析这 85例小儿的临床资料,来探索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小儿在术后 7—9天顺利出院, 7d后进行随机电访,小儿家长表示术后切口处已完全愈合。结论 在小儿包皮切术围手术期实行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由于手术引发的并发症概率降低,有效的临床护理更是使小儿可以尽早的康复。

  • 标签: 小儿 包皮环切术围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