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微创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酸对单髁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夹管4小时组(n=50)与氨甲酸+夹管4小时组(n=5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小时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的总引流量显著低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而术后Hb、Hct值显著高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管4小时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和48小时),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局部注射氨甲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48小时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小时Hct值有明显差异(P〈0.05)。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与早期夹管4小时组比较,术后2天和7天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间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酸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管夹管 出血量
  • 简介: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方法 应用带涤纶的双腔留置导管,为6例患者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插入导管。结果 共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插入术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最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 应用带涤纶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血流量 并发症
  • 简介: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I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标签: 医学工程学科 生物 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者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联合钢丝套法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患儿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儿均给予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及钢丝套法干预,术后8周、12周、6个月、12个月采用X射线随访评价术后内固定和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评估关节功能。结果共39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22~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36个月。26例骨折术后8周即愈合,9例12周愈合,3例6个月愈合。随访12个月,1例骺板早闭,无缺血性骨坏死;1例出现畸形愈合。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评估手术后关节功能,22例为优,13例为良,4例为可;手术后评分为(91.5±5.7)分,手术前为(52.6±8.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联合钢丝套法可以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远端肘关节的稳定性,为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内固定 钢丝套环法干预
  • 简介:介绍了临床应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基于生理机制的血泵电机参数的血泵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多生理信号约束的控制策略控制血泵输出,易满足受体的需求。结合血泵系统现状,从血泵的结构、穿皮能量传递方式和控制策略等方面探讨今后的研究目标。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血泵控制策略 血泵结构 血泵类型 穿皮能量传递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的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的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的颈椎活动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 简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通常定义为食管裂孔超过6cm或30%以上胃腔疝入胸腔内。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在临床逐渐被接受。对于术中同时实施胃底折叠术、正确处理短食管可减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已获得临床共识。文章就巨大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特点、术中补片应用原则、胃底折叠术式选择及如何处理短食管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巨大型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常常采用止血材料进行止血,目前市场已开发出由不同来源和不同止血机制组成的局部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该文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近几年来临床常用的止血材料,就其种类、组成、止血机制和临床适应症做简要综述,并对未来止血材料进行展望。

  • 标签: 止血材料 现状 进展
  • 简介:引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张凤河,宋晖黄萍(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济南250012)(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八十年代初,Nyman等 ̄[1]阐述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tissueregeneration,简称GTR)技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膜材料 生物材料 骨缺损修复 种植体 研究及应用
  • 简介:  1引言  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及颌面外科临床对于骨移植和替代物的需求正日趋增加.虽然自体骨仍然是骨缺损重建的最好选择,但是会带来疼痛、不适及局部触痛等潜在的并发症,有限的骨量也难以满足大段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 标签: 现状及进展 玻璃生物学 生物玻璃
  • 简介:二磷酸盐问世至今已经有近140年的历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直到最近三、四十年,研究者们才发现二磷酸盐具有显著的抑制羟基磷酸钙结晶溶解的特性,意识到二磷酸盐具有抑制骨溶解的作用.

  • 标签: 二磷酸盐 骨吸收 作用机制 抑制 代谢障碍性疾病 骨质疏松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术中所用的填充物仍有其不足之处,并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物进行探索.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现状 脊椎血管瘤 溶骨性转移瘤
  • 简介: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吸附性、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尤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壳聚糖在口腔颌面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现对有关壳聚糖与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壳聚糖 支架 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 简介: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个性化、复杂三维结构及难加工医疗器械的制造中,无论在成本还是交付时间上,都体现出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概述了3D打印医疗器械的主要应用特点和优势,重点论述了3D打印钛及钛合金医疗器械的研究动态、临床应用及病例,对其大规模广泛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3D打印 医疗器械 增材制造 医用钛合金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以慢性、进行性智力下降为特征。随着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A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大幅提高,笔者对辅助早期诊断AD的MRI、CT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结构功能影像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结构与功能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