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危重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急诊护士知识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8385例次患者,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进入与离开抢救室时间信息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前10位疾病分别为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儿科急症、急腹症、以头晕心悸为主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在41~80岁,呈老龄化趋势。高峰时间段为11:00~22:00时,出抢救室比进入抢救室高峰时间推迟1h。结论本调查反映了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构成、危重患者进出流量的规律性及人口的老龄化特性。急诊抢救室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 疾病谱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到本院急诊治疗的危重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护理满意度和急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诊救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运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探讨全程护理方案的优势为研究核心,并深入分析将其实施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50例,均是随机选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危重患者,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对其实施差异性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整合数据分析后,观察组在抢救情况、护理质量两组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介入全程护理,对其予以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最大限度提升抢救率,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救治有效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潜能,建议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 抢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经抢救成功出院的急诊危重症患者50例资料,结合单盲分组形式,对其中分入25例对照组的患者与分入25例观察组的患者开展实验,对比对照组急诊危重症常规抢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急诊危重症全程护理模式下,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时间;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的时间平均3分钟,对照组则为8分钟,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为半小时左右,对照组为50分钟左右,抢救后患者与家属问卷满意度较高,(P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来自2020年12月份-2021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流程,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在急诊抢救中施实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救治的危重患者30例做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办法为数字随机法,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n=15),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为研究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用时、家属的焦虑情绪、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焦虑情绪评分(SAS)及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可以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以及不确定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重患者 急诊 抢救 全程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模式运用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急诊接收的重症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有15例,两组患者救治期间分别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最终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患者在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最终获得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组间患者各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显示(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模式运用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当中,可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从而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疾病的危害性。

  • 标签: 急诊重症 全程护理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当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87例危重症患者,并将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4人。常规组则是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案展开护理,实验组则是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并且对两组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抢救成功概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诸多访民进行分析。结果:就抢救成功概率与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远高于常规组,急救所用时间则是比常规组较低,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期间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能够大幅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 患者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抢救室中护理高危老年危重病人的问题。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住院的200例高危老年危重病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并与其他组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进护理方法和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降低急诊抢救室中老年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其生活和健康。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留观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 12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需进行抢救危重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38例,使用急救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经过护理后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观察者采用急救护理后,其急救程序时间、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采用急救护理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减少其急救程序时间,提升其抢救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 抢救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在急症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1例,使用急救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后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能够取得更优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和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可通过改善护理方式、提升护理质量等对策进行处理,给予患者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老年危重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留观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急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20-2至2021-2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心血管危重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43例:实施急诊护理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运送时间、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急诊护理效果确切,缩短抢救时长,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危重 抢救治疗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急症抢救室中的老年危重病人10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实行评估风险因素后的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和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记录两组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情况。结果在两组的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病人的并发生发生数更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留观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风险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抽取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85)和参照组(n=85),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和哥斯拉昏迷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急诊危重症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颈外静脉输液在急诊危重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实施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00%)、穿刺成功率(92.50%)及输液畅通率(97.50%)较对照组的85.00%、65.00%、70.00%,平均穿刺完成时间更短;不良反应率(5.00%)较对照组(20.00%)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急诊 危急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予以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抢救时间缩短,且获得的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急诊抢救效率,获得较高的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 危重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中的抢救价值。方法:本研究纳选研究对象时间限定在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共计纳选EICU入住患者102例,以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差异将其分成对比组(n=51,常规化急诊护理)及观察组(n=51,优化抢救流程护理),评价对比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94.1%与对比组76.4%相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共计出现3例(5.89%),对照组共计出现9例(17.64%),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抢救流程在EICU患者中不仅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且在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率中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优化抢救流程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留观的156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进行急危重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护理 问题分析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