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目的: 通过某院新入院精神病人为抽样代表的营养调查 ,了解精神病人在发病期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询问法 ,对患 者膳食史进行回顾性的调查 ,并进行体格检查和部分生化项目的测定。 结果: 发现轻、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 208例 ,占51.1%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273例,占67.1% 。结论: 精神病患者显示营养不良的表现是以比较严重的肌蛋白消耗为主。

  • 标签: [ ] 精神病 营养调查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军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4-7月所有在本部进行体检的 450名 海军特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人格问卷等调查海军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海军近海船员在焦虑、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敌对、精神病

  • 标签: 海军特勤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静配中心员工管理制度以及人文关怀政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职的300名医护人员,对该300名医护人员的焦虑状况以及产生焦虑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自我评分普遍在40至92分之间,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有38.35%的护理人员没有明显的焦虑状况出现,其中有40.33%的护理人员出现轻度焦虑状况,有14.13%的医护人员有中度焦虑状况,有7.18%的医护人员存在重度焦虑状况。且研究结果发现焦虑状况与医护人员年龄,工作年限,性格,职称等因素具有显著关联性。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存在焦虑状况概率较高,且与年龄,工作年限,心理状态等因素具有关联性,医院应当根据相关关联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程度。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人员 焦虑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新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我院在 2020年 1- 2月所接诊的 28 例新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统计可知,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有较为严重焦虑、紧张心理,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下,患者心理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与护理前相比, P<0.05。结论 新冠患者在治疗中存在有较大的负面心理,促使患者存在有较大的心理负担,需及时展开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

  • 标签: 新冠患者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 摘要 ] 新型冠状病毒自 2019 年 12 月开始暴发流行,面对这一疫情,防控和诊治方面的措施还在探索中。我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单位。回顾性分析在新冠肺炎期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现状制定应对措施汇报如下:

  • 标签: [ ] 新冠肺炎期间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做为参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有效降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 探讨营养饮食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 按化疗期间护理方式分组, 常规护理 40例 (对照组 ), 营养饮食干预 40例 (研究组 ),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如营养状况。 结果 护理前组间营养指标差异小 (P>0。 05), 护理后, 研究组血清铁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P<0。 05)。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 给予营养饮食干预, 机体营养状况可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并分析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从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文献几十篇,将相关的文献进行摘录、编码、综合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比较多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如有:焦虑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悲观心理、抑郁心理、自卑和负罪感、悲伤心理、良好的心理等。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和较低的自尊感,社会支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加强营养护理支持,从而改善营养问题,提升生活质量。方法:实验选取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设计方案完成分组,对62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加强营养护理支持,分析不同护理方案下的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5%(29/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1%(2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的围术期病情控制,并由此提升了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 前列腺癌患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 2020.2.16—3.26月期间,我院 80例 医护人员,对其焦虑紧张心理情绪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心理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心理分析得知,我院医务工作人员的焦虑紧张心理主要由工作压力、感染风险、疫情现状、家人思念等引起。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后,医护人员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在高压、高危环境中,易产生负面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该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理状况 医务人员 护理对策 新冠疫情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随机选择 50例需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有 25例,研究组用心理护理,常规组用普通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的不良心理,并提高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上述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一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设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包括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脑出血术后 营养状况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护理对患者的排便情况有什么影响。 方法: 按照我院 2019 年 3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80例 中低位直肠癌 患者进行分组,按住院床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 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普通化疗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普通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治疗并用的方式, 对两组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均实行 舒适护理模式。分析并 对比两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的排便情况 。结果: 对照组排便情况为 62.5% ( 25/40 ),观察组排便情况为 90% ( 36/40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比对照组患者的排便情况要好得多( P<0.05 )。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还可以使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所以新辅助化疗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词新辅助化疗护理 中低位直肠癌 排便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及身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月至 2019 年 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 118 例,分为观察组( 59 例)和对照组( 59 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日常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疾病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明显好于基线组。结论: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和身体康复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小儿白血病,心理变化,身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的研究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的9月份至2019年的7月份的150例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采取随机化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甲组患者实施本此研究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护理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的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以及转铁蛋白(TRF)的情况与乙组相比高出很多;甲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远小于乙组;甲组患者的满意度也优于乙组患者。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办法,能够让患者营养情况得以调节,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并发症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饮食安全管理对 ICU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方法选取 2019-02-01—2020-2-1入住 ICU符合入选标准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28例 ,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前的营养状况进行登记汇总 ,之后给与患者相应的饮食管理及营养指标的监测 ,1个月后将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进行饮食管理前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饮食管理的患者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均高于进行饮食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重变化与进行饮食管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 ICU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有利于患者的营养均衡 ,保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 ,有利于重症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饮食管理 ICU 吞咽功能障碍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DS评分、 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宫颈癌前病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就直肠癌患者在术期展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改善其营养状况以及促进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共计为 66例,为本院在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7月所接诊,取组中 33例,术后护理操作以常规模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33例则展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首次排气用时,住院时间、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在术期给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 直肠癌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高职高专医学生 500 例,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使用亚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结果 500 例学生中,亚健康患者 186 例( 37.20% ),其中躯体亚健康者 141 例( 28.20% ),心理亚健康者 106 例( 25.20% ),社会亚健康者 56 例( 11.20% )。不同年级、生源、学习成绩、睡眠状态、熬夜、专业兴趣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存在差异,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生源地、年级、 学习成绩、睡眠状态、熬夜、专业兴趣 ,需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

  • 标签: 高职高专 医学生 心理亚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实施循证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在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治疗的52例通过数学表法分作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相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问题评分更低,睡眠质量更好,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力活动、情绪控制、症状、社会限制等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大幅提高,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以及对患者的生活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