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在现有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突破和提高,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过程就是持续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问题、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过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护理管理人员不仅是一个新的责任,也是对护理管理风格的一种变革。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向他们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形象。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管理层 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人员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 讨手术 室的培训模式 ,有 次有 目的的学习,提 升护理人 员的临床 实践 能力。[方法]根 据护理 人 员的工作年 限,将 手 术 室 护 士 分 为 No~ N4的不 同能 级 ,对 NO(1年 以 下 的新 护 士 )、N1(2年 ~5年 的 护 理 人 员)、N2(6年 ~ 10年 的 护 理 人 员)、N3(10 年 以上 的护理人 员)及 N4(副 高职称以上的护理人 员)5个 次进行 不 同的 带教 。[结果]运用分层 次的培训 方法 ,明确 了不同 次 的学习 目标 和 内容,促使带教循序 渐进 ,完成 带教和 学习任务 。[结论]让年轻护 士迅速成长 ,主动 学习,不 断提 高 自身素质 ,更快 掌 握 手 术 室 需要 的各 项 专业 技 能 。

  • 标签:
  • 简介:会阴侧切缝合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心身健康及母乳喂养,我科曾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经临床实践发现常有肠线不吸收现象,在术后二十多天仍需拆除皮下的线结。因缝合层次多,线结多,缝合时间长。产妇常感到疼痛不适。针对会阴伤口皮内缝合术后常出现肠线不易吸收的现象,助产士也在不断的探索一种新的缝合方法,达到既能减少缝合时间,又能使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异物感少的效果。自2005年1月开始,对54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全内8字丝线缝合会阴伤口,经临床观察缝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无一例会阴伤口感染,术后随访产妇感到舒适、无疼痛,通过观察认为会阴伤口全内8字丝线缝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现将缝合方法与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会阴伤口感染 丝线缝合 临床观察 全层 可吸收缝合线 术后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护理干预组通过一系列检查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减少因心率过快及波动对CT图像质量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适应、配合能力,检查中的心率及心率的波动,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提前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切除术(endoscopicfull-thicknessresection,EFR)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胃底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FR术,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FR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32)min。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1例发生气腹、1例出现术后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并发症均经内镜及内科治疗成功处理。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日为(6.0±0.52)d。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胃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底粘膜下肿瘤应用内径下全切除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胃底粘膜下肿瘤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全切除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将两组干预效果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气腹、术后发热、术中出血)发生率(3.33%)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胃底粘膜下肿瘤应用内径下全切除术中联合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底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护理
  • 简介:近年来,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及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医疗纠纷逐渐增多,病人投诉医疗机构侵权案屡见不鲜。但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很少,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或护患双方沟通不够。有效的沟通,可融洽护患关系,促进相互间的理解,消除误会,避免双方对簿公堂。因此,提高护患沟通效应非常重要。笔者浅谈以下几点语言沟通技巧。

  • 标签: 语言沟通技巧 护患关系 自我保护意识 医疗纠纷 自身健康 人民群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效果。方法从医院中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100名未进行紧急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选择2019年1月到12月期间确诊和治疗的患者100名作为护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讨论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结果护理组护理质量评分(97.89±1.42)明显优于对照组(84.3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1,P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54例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实施研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小组拥有27例。前者病人实行常规形式护理,后者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2组病人的护理详情。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经有效干预后其图像清晰图、呼吸配合训练时长及心率控制时长得到理想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更优,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64排128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工作,确保检测所得图像更为清晰,利于主治医生详细知晓患者的病情症状,随后展开针对性救治工作。

  • 标签: 护理干预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呼吸配合训练时长
  • 简介:加强病人药物过敏的护理干预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对护士加强药物过敏的安全教育;不断学习和认识药物过敏的深刻意义,每一种药物和给药途径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试验不是判断药物过敏的唯一标准,应走出药物过敏的误区;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把好药物过敏试验质量关;密切观察药物过敏反应,掌握药物高度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早期发现不典型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规程,病人对药物过敏的相关内容应有醒目标志.

  • 标签: 病人 药物过敏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护理学基础》临床实践教学的模式。方法在《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时同步进行课间、集中等临床见习形式。结果适当增加临床见习学时,有利于护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并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结论增强《护理学基础》临床实践是可行且必要的。

  • 标签: 护理教学 临床见习模式
  • 简介:从开展人文素质课,加强学生专业自豪感,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及克服临床不良作风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开展护生的爱心教育,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

  • 标签: 护生 爱心教育 人文素质 体验式教学
  • 简介:目的利用护理投诉的信息资源,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19起护理投诉进行处理、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妥善处理护理投诉,从中捕捉共性、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结论正确利用投诉信息,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投诉 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
  • 简介: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1990年成立特需病房.经过12年的实践对如何进行特需病房的建立和发展有所体会.新的管理意识的树立是形成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的保证.在特需病房的建设中引进了日式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理念,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注意融入了跨文化护理理念,逐步形成人本原则下特需病房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符合国情,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特需病房 护理管理 人本原则 护理工作
  • 简介:本文通过择优选择,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任职能力的教育训练,引入竞争机制,严格落实制度,达到了提高部队医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聘护 管理
  • 简介:由于医疗改革,病人的自付费用增加与病人的经济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药的应用,高科技的仪器设备的引入,新技术的发展等,医疗费用随之增长。医疗费用的投诉明显增长,收费问题是护患纠纷的首要问题。我院自2003年以来由电脑代替手工收费,不断寻找对策,经过3年的实践,大大减少错误收费现象。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电脑收费 管理 医疗费用 医疗改革 经济能力 自付费用
  • 简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以及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医德医风的建设,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护理纠纷,甚至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护理人员由于长期接受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处于被动从属地位,逐渐形成了一切服从和认真执行医嘱的职业特点.同时护理人员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有意无意的侵权或越权行为.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的发生,护理行为如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护理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加强安全护理管理,而安全的护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保证[1].所谓的安全护理即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重视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本文就具体的安全护理管理,提出以下措施.

  • 标签: 护理工作 护理纠纷
  • 简介: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及,人们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防范护理缺陷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缺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临床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者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为提高小儿外科护理的安全性,从加强小儿外科护理环境中的安全措施、增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纠正小儿外科护理工作态度等方面对小儿外科护理进行了改进。通过完善儿科护理等病儿安全管理和护理服务,完善儿科手术从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的护理体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护理态度